浅低温短暂停循环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浅低温短暂停循环改良的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对手术术式及效果进行初步总结。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对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收治的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浅低温短暂停循环改良的孙氏手术,破口均位于主动脉弓部。常规腋动脉+股动脉插管,全身浅低温,手术中首先修剪四分支血管10 mm和8 mm分支行端侧"Y"型吻合,并行循环时,"Y"型血管分别与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远端吻合,使腋动脉插管通过"Y"型血管保证双侧脑灌注。体外循环下,首先处理主动脉近端病变,此后阻断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剖开主动脉弓,选择适当型号的术中支架血管经主动脉弓远端口植入降主动脉真腔,展开支架血管的游离端,同时松开股动脉供血管阻断钳,距离支架血管游离端2~4 cm处阻断带支架血管的主动脉,恢复下半身血液供应,将四分支人工血管远端与带支架血管的降主动脉吻合,近端与升主动脉近端吻合,最后锁骨下动脉和"Y"型血管分别与四分支人工血管吻合,此后同传统孙氏手术。

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出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7.1±30.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6.3±24.0)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下半身停循环)时间(60±22)s。术后清醒时间(205±33)min,气管插管拔管时间17.5~41.4(25.3±16.1)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480~600(526.4±64.3)ml。1例围术期发生低氧血症,最低血氧饱和度92%、氧分压61 mmHg,持续约12 h,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痊愈。并发症均未见发生。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结论

此改良的孙氏手术在浅低温短暂停循环下进行,证实安全、有效,手术后并发症少,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但远期效果仍需更多资料及更长时间的随访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对医院获得性问题(HACs)进行分析,以减少医源性HACs发生。方法利用病案首页中的"入院病情",收集2014年的医源性HACs数据。通过医师自查,分析产生医源性HACs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将改进后(2015年)的HACs数据与改进前(2014年)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自查,医生认识到应加强患者入院前宣教、医患沟通、科室间的合作等各医疗过程,从而减少医源性HACs的发生。2015年HAC
目的探讨病例组合指数(CMI)能否用于临床护理单元的风险评估。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43个有病区的护理单元风险情况进行专家评分,其中包含16个外科系统护理单元,15个内科系统护理单元,7个中医系统护理单元,并对专家评分结果与科室CMI值的相关性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护理单元的CMI值与专家评分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69,P<0.05)。外科、内科系统中两组数据均具有相关性(r=0.716,
期刊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6例CBT患者资料。CBT位于左侧58例,右侧41例,双侧17例;共131个CBT,其中Shamblin Ⅰ型29个,Shamblin Ⅱ型51个、Shamblin Ⅲ型51个。结果手术成功切除131个CBT,围术期无患者死亡。血管损伤19例,其中4例患者行颈
目的分析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按人头总额预付制适配的实际效果。方法收集安徽省阜南县(2015年开展医共体,新农合按人头总额预付)和颍上县(非医共体)2014年至2016年的新农合运行数据,纵向比较阜南县实施医共体前后的效果,横向比较阜南县和颍上县实施医共体与否的效果。结果2014年至2016年阜南县新农合基金支出、住院人次、住院费用、住院补偿支出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患者小腿部位功能不全穿支静脉(IPVs)声像特征及CVI患者小腿皮肤色素沉着病变严重程度与IPVs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EAP分级为C4的60例患者(60条患肢),运用CDUS检测患肢穿支静脉(PVs)功能状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VI患者小腿IPVs数目、内径及血液反流时间与色素沉着病变
目的探讨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动脉系统血管重构的特点。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初次行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3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术前及术后1日、1周、2周、4周时的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内径,峰值血流速,血流量及阻力指数,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28例患者完成连续性观测。平均年龄(53.68±2.61)岁。内瘘位置左前臂21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者12例。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