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词吟诵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出发,论证吟诵古诗词对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吟诵,可以提高学生在感知形象、理解鉴赏、抒发创造三个方面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完成教学和美育的目的。
  【关键词】 古诗词 吟诵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61-020
  古诗词是古人以一种特殊的诗化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感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具有很强的韵律性和审美元素。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运用美的观念和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使教育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要求“审美鉴赏与创造”,可见审美在语文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开展诗词吟诵教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吟诵,让学生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最终塑造学生崇高的审美人格。
  1.吟诵古诗词,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古人写诗填词,讲究平仄、押韵、文气、练字,诗词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音韵的变化决定的。所以杜甫诗写道:“新诗改罢自长吟”,李白亦说:“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吟诵是古人创作和鉴赏诗文的重要方式。中国古典文学的源流《诗经》,孔子说:“《诗》三百,皆弦而歌之。”歌,即是吟诵,古人也称吟咏等,都是有调子的读书方式,每个字的读的长短、轻重、高低不同,加上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便有了古人读书的抑扬顿挫,读出金石之声。
  由于西学东渐,过去的一百年对文言的轻视,导致古诗词吟诵在语文界一度被遗忘。本世纪初,一部分有志之士努力恢复中国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吟诵又逐渐出现在语文课堂。重逻辑分析,轻直觉感悟,诗歌教学一向变得更复杂艰涩。“由于中学教育中,逻辑思维的训练占绝对主导地位,审美直觉、体验的途径很少,造成青少年普遍缺乏在形象直觉中领悟艺术品内涵的能力,他们往往抛开感知形象和内心体验,抽象地谈论艺术品内容,或者干脆沉溺于对作品‘自恋式’感受之中,缺乏对作品深刻意蕴的把握。”而吟诵以直接的声音触发人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有极大的帮助,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情感。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诗写于中秋之夜表达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如果只是朗诵,很难体会诗歌表达的深刻婉转的内涵。吟诵时拖长的声音却能把诗人的思念、矛盾、痛苦到最后的达观形象地传达出来。特别是词的下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吟诵者其伤感、壓抑又乐观的声情能把诗人的情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再如《将进酒》,歌行体的诗歌更要吟诵,朗诵过于平淡,吟诵时加上有节奏感的变化,声音的长短高低,就能很好地呈现诗人的豪迈之情。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乐观,直视人生的困苦,却超越苦难,豁达地面对一切失败。就算是从来没读过这首诗的人,一听到吟诵之声,也能感知诗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人生态度。这是吟诵于诗歌的魅力。
  2.吟诵古诗词,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吟诵诗词,首先要了解诗词的韵,是平声还是仄声,或者是入声韵。不同的声韵表达不同的意思。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歌教学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引导学生分析字词的意思,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分析作者传达的感情,这样固然是学习和理解诗歌的重要方式,但是从声音的角度,分析字义,更能直接准确地感受诗歌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古有四声,平、上、去、入,古人作诗讲究平仄,讲究格律,讲究对仗,这些都和意义、审美有密切的联系。顾炎武《音论》这样描述:“其重其急则为入为上为去,其轻其迟则为平。”可见四声的确是有高低轻重之分,吟诵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是通过四声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来完成的。仅以入声为例。虽然今天已经“入派四声”,但在古诗词中入声字是一组有特别含义的字。它不仅可以出现在句中,也可用作韵脚,在内容上多表达情感的郁结、压抑、顿挫、坚定、极端、决绝等。如乐府诗《上邪》就是押了入声韵,诗中有大量的入声字。分析这首诗,原来是写一个女子的誓言,大概她在感情上遇到了极大的困扰和阻碍,所以她对天发出浓烈而坚决的誓言。一系列的入声字“欲、绝、雪、竭、合”等,把一个女子勇敢坚贞的形象塑造得跃然纸上。如果不吟诵,就不知道这些入声字有如此丰富的含义,也就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和诗中的女主人公。
  选入部编版教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也有很多的入声字和入声韵,特别是“群童抱茅”和“破屋漏雨”两部分,以及诗的最后一段。入声表现了杜甫的痛苦和艰难,吟诵时,入声字要求读得十分短促和坚决,读出哽咽、决绝、无奈、痛楚的感情。当学生懂得入声的特别含义,只要吟诵这首诗,就能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杜甫的诗歌有“沉郁顿挫”的风格,个人吟诵和学习杜诗,以为“沉郁”是从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态度来说是深刻而沉郁的,更多地指向诗歌内容;但“顿挫”是因为杜甫诗善用入声字,由于入声的特殊意义,所以读起来感情强烈,更多地指向音韵的表现。可见,通过吟诵和对声音的感受,确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3.吟诵古诗词,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诗歌教学,一方面对审美对象的本质进行剖析,另一方面,会自然而然地对审美对象或欣赏赞美,或悲叹惋惜。不论是忧伤还是崇高,不论是悠闲还是悲壮,学生在与审美对象进行交流时,必定会做出生动的情感反应和独特的价值判断,从而完成了审美创造。吟诵,是一种很好地与诗词审美对象进行交流的途径,它以声音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创造。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吟诵诗词也会带进读者的理解和情感,从而完成对诗词的阅读理解,进而提升了审美创造力。
  叶圣陶指出:“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想象文字构成的画面,其实就是完成了一次阅读的审美创造。唐代诗人贾岛,被称作“苦吟诗人”,他一生不喜与常人来往,惟喜作诗苦吟。其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文坛佳话,之前他用的是“推”字,后经反复琢磨,改为“敲”字。因为月夜访友,不论友人家是否有门闩,都不能鲁莽推门而入,先敲门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礼节。“推敲”典故的由来,可见吟诗遣词的重要性,一个字的差别,在审美上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自古文人作诗填词常常是一边吟诵一边创作,吟诵贯穿于整个创作的过程,只要稍感不顺,必定要反复吟诵,反复推敲,直到最后满意顺畅。
  “吟诵还是中国传统的基本的修身方法、养生方法、歌唱方法、创造方法等等,在不同的领域里,它还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吟诗不同于唱歌,它是界于读书和唱歌之间的一种读书方法,虽然有节奏、有韵律,富有变化,但它简单,很容易上手。吟诵也并非单调统一,简单乏味,要想把诗词吟诵好,并适应现代审美的一些特征,还需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并讲究策略。“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径和方法。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这样,走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才能落地。”。北京景山学校的朱畅思老师就以吉他伴奏,指导学生吟诵诗词,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吟诵不仅可以创新乐器伴奏,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创新,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唱自己的歌,只要遵循吟诵的规则,懂得古人运用平仄的方法以及声韵的意义就行。每一次吟诵或许自己和自己都会不同,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每一次的吟诵抒发都有创新和改变,这些都是审美体验的再创造。
  4.结语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它对于诗词的学习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增进理解、加深记忆,更能深化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提升审美鉴赏的能力。审美心理的三个阶段:感知形象、理解鉴赏、抒发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在吟诵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反思探究,不断深化讨论,让美育更加有效,让审美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8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基于古诗文吟诵提升初中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立项号/结题号:GDXKT16804)的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杜为:《当代青少年审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第9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朱光潜《诗论》,第165页.
  [4]徐健顺.吟诵的概念辨析[J].人民教育,2009,第23页.
  [5]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2017年7月第1版,第178页.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翻转课堂”适用农村每个年级的教学,易操作。它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学生两级分化,高分低能的现象;它能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能提升学生的技能。文章结合农村小学学生的学情,进行了“翻转课堂”基本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翻转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42-010  一、农村小学
期刊
【摘要】 引导学生成为教育主体,更强调参与体验,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  【关键词】 实践 活动 探索 绘图 模型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41-010  课堂实践
期刊
【摘要】 在小学英语阶段的教学目标中,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一直是核心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将教学重点放在词汇、词组、语法方面,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写作作为语言类学科教学内容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应当受到师生的共同重视。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英语写作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期刊
【摘要】 由一次开放的教研活动,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观摩学习及实践反思完成了“如何帮助幼儿深度学习”的探讨。通过该活动,总结出有价值的幼儿园教研活动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教研共同体的形成,教研制度的保证,以及生态取向的教研活动。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学习故事 园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191
期刊
【摘要】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先让学生弄清数学概念,明白算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环环相扣,知识迁移,还要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关键词】 计算能力 算理 勤学苦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56-010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中就像人体的“活细胞”,只有计算能力过关了,才能提高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问效果差,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应用提问技巧,可以提高整堂课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强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更高。  【關键词】 课堂教学 英语 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57-010 
期刊
【摘要】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历来学生害怕的题目之一。诗歌鉴賞的选择题一般按照古诗词内容的顺序从词句理解、技巧赏析、语言、情感态度等角度设问。但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近几年都更加关注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考查。因此,读懂是解诗歌鉴赏题提纲挈领的方法。  【关键词】 诗歌复习 聚焦提分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59-010 
期刊
【摘要】 与小学教育不同的是初中阶段是学生夯实基础、巩固知识、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业的关键阶段。而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之一,在每个教学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提高师生对英语教学的重视性,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状况,针对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实施高效的课堂,结合实际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旨在调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在英语课
期刊
【摘要】 政治學科是高中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当前社会迅速发展,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都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新课改要求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让学生成长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较高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导入更多教学内容,实现政治教学的目标。时事政治教学历来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利用课前时事政治播报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
期刊
【摘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现代教育中具有较重要的实践价值。随着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革新,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与优化,其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欢迎,信息技术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打破传统单一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