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创立的。其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它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依靠实验或参考书,配合自我探究或合作讨论等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去解决新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在尝试中的表现和遇到的相关难题,进行针对性地总结和引导性地讲解。
二、尝试教学法运用于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符合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表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尝试教学法可以顺应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能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取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多数的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做为研究的前提或验证的方法,成了尝试过程中的好帮手。而且高中化学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多为并列或递进关系。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对新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和类比,有助于学生依据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尝试探索与思考,实现对新问题的同化或顺应,使尝试成功。
3、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高中生喜欢独立思考,并勇于进行尝试探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也逐步学会了逻辑加工的思维方法,能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并且做系统化的归纳;会对已有的结论持批判态度,但并不会固执已见,愿意接受有事实、有理论、有说服力的分析论断。学生主体的身心发展的这些特点,使尝试成为可能和需要。
三、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片段
片段一:《苯的结构》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尝试题]请推断苯可能具有的结构?
[讨 论]鉴于苯的高度不饱和,学生写出苯具有双键、三键和环的不同结构式出来。
[实验验证]学生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进行验证。发现苯不能使二者褪色。
[提供信息]教师提供信息辅助学生推断:①、碳碳单键、碳碳双键、苯分子中的碳碳键的键长、键能数据。②、1mol苯最多能和3mol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③、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结构,邻位二溴代物也只有一种结构。
[归纳和总结]最后学生归纳出苯存在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
尝试教学法在这里的应用,使学生不光巩固了旧的知识,还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是尝试的最大成功。
片段二:《乙炔》的教学:
[尝试题]已知乙炔结构简式如下:CH≡CH,你能否推测出乙炔的化学性质?
[讨 论]1、甲烷、乙烯这两种烃都具有可燃性,作为烃的一种,乙炔应该也具有这种性质。
2、乙烯由于其碳碳双键的不饱和性,所以比较活泼,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炔具有碳碳叁键,其不饱和度更高,应该也可以使其褪色。
3、乙烯双键当中有一个碳碳键很容易断裂,所以它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乙炔应该也可以。
[实验验证]分别做乙炔和溴水以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实验。
[小结]1、乙炔具有可燃性。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乙炔含碳量比较高,燃烧时会有黑烟。
2、乙炔碳碳叁键中有两个键容易断裂,它的性质比较活泼,容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容易使溴水褪色。
3、乙炔碳碳三键中有两个碳碳键可以断裂,所以1mol乙炔可以和2mol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知道了各个知识点原来是有关联的,一旦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就可以把很多的知识揉合起来。
片段三:《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问题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盐溶液呢?
[学生回答]中性。
[实验验证]用PH试纸测NaCl、CH3COONa、AlCl3、NH4N03的PH值。
[出示尝试题]实验做完,我们发现盐溶液有的显中性,有的显酸性,也有的显碱性。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整理]1、溶液的酸碱性与H 和OH-的浓度有关,盐溶液中的H 和OH-哪来的?
2、水电离出来的H 和OH-是相等的,溶液为什么不是显显中性?
3、是谁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呢?盐吗?它又是怎么破坏的呢?
这一连贯问题使得答案越来越清晰,最后大家归纳出“有弱才水解,谁弱显谁性”的规律。
尝试教学法在这里的应用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
四、尝试教学法运用的几点体会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尝试题的精心设计使得学生对其有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让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急不可耐的想要解决它。而且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求知的欲望大大增强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引路灯的作用,他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引导到成功的彼岸。但是又让学生觉得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成功,这时学习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究、分析并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当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去尝试以探求新知,要留给学生以充足的尝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尝试中体味求知和成功的乐趣吧!
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创立的。其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它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依靠实验或参考书,配合自我探究或合作讨论等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去解决新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在尝试中的表现和遇到的相关难题,进行针对性地总结和引导性地讲解。
二、尝试教学法运用于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符合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表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尝试教学法可以顺应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能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取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多数的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做为研究的前提或验证的方法,成了尝试过程中的好帮手。而且高中化学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多为并列或递进关系。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对新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和类比,有助于学生依据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尝试探索与思考,实现对新问题的同化或顺应,使尝试成功。
3、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高中生喜欢独立思考,并勇于进行尝试探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也逐步学会了逻辑加工的思维方法,能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并且做系统化的归纳;会对已有的结论持批判态度,但并不会固执已见,愿意接受有事实、有理论、有说服力的分析论断。学生主体的身心发展的这些特点,使尝试成为可能和需要。
三、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片段
片段一:《苯的结构》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尝试题]请推断苯可能具有的结构?
[讨 论]鉴于苯的高度不饱和,学生写出苯具有双键、三键和环的不同结构式出来。
[实验验证]学生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进行验证。发现苯不能使二者褪色。
[提供信息]教师提供信息辅助学生推断:①、碳碳单键、碳碳双键、苯分子中的碳碳键的键长、键能数据。②、1mol苯最多能和3mol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③、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结构,邻位二溴代物也只有一种结构。
[归纳和总结]最后学生归纳出苯存在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
尝试教学法在这里的应用,使学生不光巩固了旧的知识,还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是尝试的最大成功。
片段二:《乙炔》的教学:
[尝试题]已知乙炔结构简式如下:CH≡CH,你能否推测出乙炔的化学性质?
[讨 论]1、甲烷、乙烯这两种烃都具有可燃性,作为烃的一种,乙炔应该也具有这种性质。
2、乙烯由于其碳碳双键的不饱和性,所以比较活泼,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炔具有碳碳叁键,其不饱和度更高,应该也可以使其褪色。
3、乙烯双键当中有一个碳碳键很容易断裂,所以它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乙炔应该也可以。
[实验验证]分别做乙炔和溴水以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实验。
[小结]1、乙炔具有可燃性。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乙炔含碳量比较高,燃烧时会有黑烟。
2、乙炔碳碳叁键中有两个键容易断裂,它的性质比较活泼,容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容易使溴水褪色。
3、乙炔碳碳三键中有两个碳碳键可以断裂,所以1mol乙炔可以和2mol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知道了各个知识点原来是有关联的,一旦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就可以把很多的知识揉合起来。
片段三:《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问题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盐溶液呢?
[学生回答]中性。
[实验验证]用PH试纸测NaCl、CH3COONa、AlCl3、NH4N03的PH值。
[出示尝试题]实验做完,我们发现盐溶液有的显中性,有的显酸性,也有的显碱性。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整理]1、溶液的酸碱性与H 和OH-的浓度有关,盐溶液中的H 和OH-哪来的?
2、水电离出来的H 和OH-是相等的,溶液为什么不是显显中性?
3、是谁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呢?盐吗?它又是怎么破坏的呢?
这一连贯问题使得答案越来越清晰,最后大家归纳出“有弱才水解,谁弱显谁性”的规律。
尝试教学法在这里的应用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
四、尝试教学法运用的几点体会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尝试题的精心设计使得学生对其有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让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急不可耐的想要解决它。而且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求知的欲望大大增强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引路灯的作用,他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引导到成功的彼岸。但是又让学生觉得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成功,这时学习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究、分析并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当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去尝试以探求新知,要留给学生以充足的尝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尝试中体味求知和成功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