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杜甫律诗的“后意象”表达

来源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律诗的"后意象"构成有两种典型的方式--比喻性意象和逻辑性意象,它们形成了诗人的自我表现意识,标志着杜甫诗歌的审美高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补液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价值。方法调查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液依从性、健康信念,使用补液依从性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开展医护
段玉裁就<说文>一部分形声字、会意字及会意兼形声字的归部问题进行了讨论.字义所重和字有统属是<说文>一部分字归部的主要依据.段玉裁把<说文>的归部之例与词义问题结合起来
1919~1932年是新诗四时代链条上的郭沫若时代,郭沫若、闻一多是其标识诗人.这一时代的诗美创制表明了新诗从"真"到"美"的觉悟历程.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其求知欲,能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在教师的引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