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孩子的“拐棍”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丽丽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为了培养她独立做事的能力,从3岁开始,我和妻子决定让她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不再做她的“全职保姆”。
  我们让丽丽自己做事,虽然她也愿意,但在做的过程中总喜欢喊我们帮忙,我们就像是她的“拐棍”。比如穿鞋子,丽丽会让我们帮忙把鞋子先给她拿过去,她才肯自己穿。再比如起床穿衣服,丽丽的条件是大人帮助她穿上衣,她才肯自己穿裤子。我决定要改改她这个坏习惯。
  有天早晨,丽丽起床时喊:“妈妈,我要起床。”不用问,是让妈妈帮忙给她穿上衣。
  妻子刚要去帮忙,我把她拉住了,小声说:“不是说好了,让她独自学着做事嘛。”经我一提醒,妻子没有去丽丽房间,又回厨房忙活了。见喊不来妈妈,丽丽又喊我:“爸爸,我要起床。”我也不理她。
  丽丽急了,提高嗓门大声喊:“妈妈,我要起床尿尿。”妻子一听着急起来,跟我商量:“你看,丽丽要尿尿,别把孩子憋坏了,这回是不是要帮她先把衣服穿上?”我坚决地说:“不用,她憋急了自然会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
  妻子不解,于是我给她讲起来我的一次农家之行:初春时我回到农村老家帮哥哥栽树,我觉得其实栽树挺简单,就是挖好了树坑,把树栽下去,埋土填实,最后浇足水就行了。春末,我惦记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于是又回老家,想看看我栽下的那些树都成活了没有。
  进了树林,我一看小树都发了新叶,可看起来都不太兴旺,叶子耷拉着,很缺水的样子。我问哥哥:“春天是旱季,你看这些树叶儿都蔫了,肯定是缺水,该浇些水吧?”哥哥微微一笑,说:“不用浇,不用浇。”我奇怪地问:“都旱成这样了为啥不浇水?”哥哥说:“在第一个旱季浇水的小树,成不了材的。”
  这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道理?我一脸疑惑。哥哥见我纳闷不解的样子,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在小树成长的第一个旱季,只有不浇水,这些小树苗儿才会努力向地下扎根“寻”水,根才会越扎越深,有了深根,才会成材。反之,一看树苗受旱就赶忙浇水,树苗就会觉得浅土之上就有水,就不愿意向深处扎根了。没有深根的小树苗接下来遇风就倒,遇涝就黄,遇旱就死,当然成不了材。”
  我恍然大悟,要想让小树苗长成大材料,重要的办法就是让它们自己熬过这第一个旱季,只有熬过这第一个旱季,它才会扎下深根,才会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抵风抗涝,当然也能抵得住更严重的干旱。这不仅是栽树成材的方法,也是家教育子的道理呀。要想让女儿成为一个能独立做事的人,不能听到孩子一有所求就立刻帮忙。这样的帮忙,恰似第一个旱季的水,看起来是成长的甘露,其实却是影响孩子日后成长的祸水。
  丽丽喊了半天,见无人来帮忙,只好自己穿了上衣,又穿了裤子,再穿上鞋子,跑进卫生间。我和妻子会心一笑,丽丽就是一棵小树苗,离开了“拐棍”,才能更快成长。
其他文献
德国一个小区的超市前有一则这样的大广告牌,上面写道:请每天跟你的孩子玩15钟!  落款是德国政府一个家庭机构,旨在让繁忙的爸爸每天尽可能地和孩子在一起玩,哪怕时间不长。  德国虽然是以男人挣钱养家、在各个领域执掌大权为主的国度,但越来越多的德国男人开始重视家庭。其实,和孩子玩儿,一直是德国人的传统。尤其是周末。早晨的面包店外,一水儿是爸爸在带着孩子排队,一面聊天,一面等待新鲜出炉的面包;散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