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婷婷(1985.04-),女,汉族,吉林省桦甸市,助教、法学硕士,吉林工商学院,研究方向: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应当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创业和就业的关系,并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形影的创业带动就业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思考
1.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大学生创业是指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发现了某种经济商机,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资金和渠道等将发现的商机转变为财富和价值,这个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创业。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之后自动走向劳动岗位,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创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就业,同时创业可以带动就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遇。大学生应当认识到创业和就业的观念,并对两者有深刻的认知,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资金、精力的积累,一旦创业的条件不成熟,往往会出现创业失败,同时创业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未来就业。而大学生创业成功则会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带动其他人参与到创业中,为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困难的社会问题。
2.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创业意识缺乏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着创业热情不高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和就业两个方面优先选择就业,尤其是热衷于选择竞争激烈、待遇较高的企业和岗位,很多大学生都把国企和公务员考试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自主创业的意识缺乏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都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大学毕业再去创业会受人嘲讽,希望可以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足够的创业风险担当,因此,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选择就业。
2.2创业能力较差
创业不仅仅需要热情,更加需要过硬的创业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对校园外市场形势的变化感知不敏感,从而不能发现存在的商机。很多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不具备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的能力,对创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应对,从而造成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途停止的事情时有发生。
2.3国家扶植政策力度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植力度越来越强,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政策便利,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出台了各种资金支撑政策,但是资金支撑缺乏长期的支撑,资金不足问题依然制约着大学生创业,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启动资金不足、后续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例如很多创业项目在前期可以获得启动资金,但是项目的后续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在这一关键的阶段的往往得不到资金的支撑,创业的发展阻力、承担风险较大,制约了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
2.4学校创业指导缺乏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力度不足,虽然部分高校注重对学生创业的引导,也设置了相应的自主创业平台,但是高校资金投入和资金管理存在着很多申请限制,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此外部分高校大学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基地建设的推进,对大学生的培养能力优先,很多大学生往往对创新环境认知不足,再加上创业能力有限,直接创业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3.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
大学生创业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家和政府重视大学生创业,并对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创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3.1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项目启动资金筹备、项目规划、项目融资、项目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这对创业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开设关于创业主题的选修课,为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并聘请经济管理、项目运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师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应当在学习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并通过社会实践有目的性的培养自我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国家扶植政策完善
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完善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发展平台,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贷款优惠、税收优惠以及营业管理扶助等方面,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措施,为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为大学生的自
主创业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方面,例如,涉及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信用评估等中介服务需求方面,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扶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
3.3学校内部创业指导
学校是大学生创业的主体,学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指导服务,学校可以发挥其教育主导的优势,为学校提供校办企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创业的初期阶段可以享受到学校资源,同时学校也要积极为学生寻找相关的创业项目和课题。再者,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及时的服务支持,例如针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政策难题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接触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3.4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在高校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首先要加强在校园内的宣传,使大学生能够发挥自我的优势,明确对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创业意识。再者要开展相关创业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信息,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设置相应的创业投资资金,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长期的追踪指导。此外,高校要开展创业论坛和创业讲坛,定期对创业内容进行跟新,将最新的创业信息提供给大学生。
4.结语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显著增加,但是造成了毕业生人数超过就业岗位的现象,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当前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利用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人才的合理安置,也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洪群联.对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05).
[2]丁 锋.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的新思考[J].现代商业,2011(18).
[3]商永波.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市场,2013(37).
[4]赵莉莉.关于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才智,2011(36).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应当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创业和就业的关系,并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形影的创业带动就业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思考
1.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大学生创业是指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发现了某种经济商机,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资金和渠道等将发现的商机转变为财富和价值,这个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创业。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之后自动走向劳动岗位,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创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就业,同时创业可以带动就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遇。大学生应当认识到创业和就业的观念,并对两者有深刻的认知,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资金、精力的积累,一旦创业的条件不成熟,往往会出现创业失败,同时创业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未来就业。而大学生创业成功则会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带动其他人参与到创业中,为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困难的社会问题。
2.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创业意识缺乏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着创业热情不高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和就业两个方面优先选择就业,尤其是热衷于选择竞争激烈、待遇较高的企业和岗位,很多大学生都把国企和公务员考试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自主创业的意识缺乏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都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大学毕业再去创业会受人嘲讽,希望可以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足够的创业风险担当,因此,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选择就业。
2.2创业能力较差
创业不仅仅需要热情,更加需要过硬的创业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对校园外市场形势的变化感知不敏感,从而不能发现存在的商机。很多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不具备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的能力,对创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应对,从而造成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途停止的事情时有发生。
2.3国家扶植政策力度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植力度越来越强,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政策便利,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出台了各种资金支撑政策,但是资金支撑缺乏长期的支撑,资金不足问题依然制约着大学生创业,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启动资金不足、后续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例如很多创业项目在前期可以获得启动资金,但是项目的后续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在这一关键的阶段的往往得不到资金的支撑,创业的发展阻力、承担风险较大,制约了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
2.4学校创业指导缺乏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力度不足,虽然部分高校注重对学生创业的引导,也设置了相应的自主创业平台,但是高校资金投入和资金管理存在着很多申请限制,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此外部分高校大学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基地建设的推进,对大学生的培养能力优先,很多大学生往往对创新环境认知不足,再加上创业能力有限,直接创业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3.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
大学生创业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家和政府重视大学生创业,并对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创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3.1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项目启动资金筹备、项目规划、项目融资、项目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这对创业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开设关于创业主题的选修课,为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并聘请经济管理、项目运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师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应当在学习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并通过社会实践有目的性的培养自我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国家扶植政策完善
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完善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发展平台,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贷款优惠、税收优惠以及营业管理扶助等方面,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措施,为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为大学生的自
主创业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方面,例如,涉及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信用评估等中介服务需求方面,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扶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
3.3学校内部创业指导
学校是大学生创业的主体,学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指导服务,学校可以发挥其教育主导的优势,为学校提供校办企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创业的初期阶段可以享受到学校资源,同时学校也要积极为学生寻找相关的创业项目和课题。再者,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及时的服务支持,例如针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政策难题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接触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3.4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在高校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首先要加强在校园内的宣传,使大学生能够发挥自我的优势,明确对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创业意识。再者要开展相关创业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信息,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设置相应的创业投资资金,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长期的追踪指导。此外,高校要开展创业论坛和创业讲坛,定期对创业内容进行跟新,将最新的创业信息提供给大学生。
4.结语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显著增加,但是造成了毕业生人数超过就业岗位的现象,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当前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利用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人才的合理安置,也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洪群联.对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05).
[2]丁 锋.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的新思考[J].现代商业,2011(18).
[3]商永波.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市场,2013(37).
[4]赵莉莉.关于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才智,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