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要从写好句子开始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怎样造好句子?
  
  造句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有的同学造句,常犯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怎样造好句呢?
  (1)用词要准确。各类词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就会造成语法上的错误。如“学校周围栽一些树,种点花,就可以美丽环境。”句中的“美丽”是形容词,不能修饰“环境”,改为“美化”就准确了。
  (2)句子要完整。如果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造成“结构残缺”的毛病。如“游览了野生动物园以后十分高兴”,谁游览了呢?句子缺少了成分,应在句子前面加上“我”或其他人名,人称才完整。当然,句子缺少了“怎么样”或者“什么”等,也会出现毛病,因此,一定要造完整句。
  (3)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如“早晨,雾笼罩天地。”如果在“天地”的后面加上比喻句“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柔美的衣裳”,就把“雾”描写得更具体了。
  (4)词序安排要恰当。每个词在句子中都有一定的位置,表示一定的关系。造句时,词序安排得恰当,句子就通顺了。如“在少年体校培训班里,我又遇到很多光明小学的同学。”“光明小学”只有“一个”,不能“很多”,这句犯了“词序颠倒”的毛病,应当把“很多”放在“同学”之前。
  (5)造句要精炼。本来用一个准确的词语就能把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有的同学却堆写了很多啰嗦的词语,这种毛病叫“重复啰嗦”。造句不要犯“重复哕嗦”的毛病。如“公园里的五颜六色的花真是美丽、漂亮啊!”这句中的“美丽”和“漂亮”都是形容花好看的,删去其中一个就不会重复哕嗦了。
  (6)句子前后不可矛盾。如“这本童话书,我基本上全部看完了。”句中的“基本上”指大部分,“全部”指整本童话书,这里犯了“前后矛盾”的毛病,应当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
  做到以上六点,同学们造的句子一定合乎要求了。
  
  2,要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有一些同学作文内容不生动,关键是没有把内容写具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从学会把句子写具体开始。
  下面两句话,比较一下哪一句写得具体?
  (1)熊猫正在吃竹子。
  (2)胖乎乎的熊猫坐在一片竹林旁正在津津有味地吃嫩绿的竹子。
  显然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得多了。由此可以看出,把句子写具体,也就是对句子的主要成分“事物”及其“动作”作一个修饰。
  那么,句子如何“修饰”呢?就是多问几个“怎么样”?也就是加上描写形状、颜色、声音、数量、动态等词就具体多了。
  (1)写出形状。如“一串红的茎很奇特,形状是圆锥形的,又长又细又碧绿。”这句中用“圆锥形”、“又长又细”写出了一串红的茎的形状奇特。
  (2)写出颜色。如“一串红一串一串都长着对称的两朵小花,组成一串火红火红的花,所以叫一串红。”这句中用“火红火红”来修饰花的颜色。
  (3)写出声音。如“雨点打落在河面上,叮咚叮咚地响着,组成了一首悦耳的交响曲。”句中用“叮咚叮咚”来形容雨滴落在水面上的响声。
  (4)写出数量。如“长江南京大桥,5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全长500米,宽8米,3辆大卡车可以并排行驶……”句中用“5个”、“500米”、“8米”、“3辆”分别写出了桥墩的个数,桥的长、宽和可通过多少辆车,这样就把大桥写得很具体了。
  (5)写出动态。如“月季开出一朵朵粉红色的花,蜜蜂嗡嗡地飞到花朵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阵微风吹过,月季花摇摆着身躯,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句子中用“飞”、“采”、“翩翩起舞”写出了蜜蜂和蝴蝶的动作;用“摇摆”、“散发”写出了月季花的动态。
  总之,除了写出上述内容,还可运用形象的比喻,恰当的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3,学会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有人打比方:“人在衣裳马在鞍”。文章像一个人,结构是躯干,语言就是外衣。文章要靠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文章如果是一栋大楼,那么句子就是一块一块构成大楼的砖。每一个人平时说话或者写文章,总是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一句话一句话地写。只有先把一句话说对写对,说明白写明白,说通顺写通顺,说生动形象写生动形象,才能说好大段的话,写出整篇的好文章。因此,会不会用句子,用得好不好,往往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读、写水平的提高。训练写句,既是识字、学词的发展,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如果同学们十分注意词语的积累和句式的训练,就能使自己的读写能力有一个较快的提高。
  请你阅读一下下面的两段话:
  “六一”儿童节那天,正上二年级的赵芳戴上了红领巾。一放学,她就高兴地跑回了家。妈妈和弟弟也高兴地跑去迎接。
  “妈妈——妈妈——”赵芳人还没有到家,可她那充满欢快的银铃般的喊声,早已翻过院墙,透过门窗,闯进屋里来了。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妈妈,一边用围裙擦着双手,一边眉开眼笑地向大门走去,连五岁的小弟弟那圆圆的小脸也乐开了花,扔下手中的玩具,蹦着、跳着、喊着来迎姐姐。因为全家人都知道,今天“六一”儿童节,对赵芳来说可是大喜临门——她加入了少先队组织,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读了上面这两段话,大家一定会夸赞第二段写得好。从第二段里,我们仿佛看见了心花怒放的赵芳,满面笑容的妈妈,欢蹦乱跳的弟弟,还听见了赵芳银铃般的喊声,为什么会使我们有这种感受呢?这是因为句子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赵芳、妈妈、弟弟欢喜的感情的缘故。
  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一些呢?
  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越来越丰富,接触的句子也越来越复杂。那些复杂的句子,常常是在基本成分之外,又增加了一些附加成分,这样,可以使句子和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请看下面三组例子:
  第一组:
  轮船航行。
  我国工人自己制造的“远洋”号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飞快地航行。
  第二组:
  海浪拍打着岩石。
  汹涌澎湃的海浪猛烈地拍打着北戴河海边的一块块岩石。
  第三组:
  猴子把帽子戴在头上。
  身穿一件蓝色的偏襟长衣的猴子把一顶闪闪发光的小帽子端端正正地戴在自己头上。
  在以上的三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都比第一句在表达意思上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是因为增加了一些恰当的附加成分,如用“飞快”形容航行,用“汹涌澎湃”形容海浪,用“猛烈”形容拍打,用“端端正正”形容戴等。
  要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除了增加形容的成分以外,还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
  (1)穿着一双黑布鞋的小猴子,右爪拄着拐杖,左爪伏在右爪上,一瘸一拐地向前挪蹭 着,就像一个腿脚很不灵便的老人蹒跚着,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2)望着面前拿着点心、拎着水果的一位位年轻的战士,孤寡老人王大娘满面红光,脸上笑得像开了一朵美丽的花。
  上面的两个句子,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腿脚很不灵便的蹒跚走路的老人来比喻一瘸一拐向前挪蹭的小猴子。用盛开在脸上的一朵美丽的花来比喻孤寡老人王大娘万分高兴的神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再看看下面的例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上面这个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更加具体。再例如:
  (1)散发着纯正芳香的竞相开放的花朵,好像正对着游人们微笑。
  (2)“远洋”号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飞快地航行,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以上这两个例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了。再看例句:
  (1)连绵起伏、壮观雄伟的万里长城不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2)观赏着十几岁小演员翻跟头、走钢丝、顶碗等一个个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全场的观众交口称赞呢?
  以上这两个例句,都是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怎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看来,只要同学们写句子的时候,注意增加形容的成分,再运用一些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就容易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了。
  
  4,学会句式多变。
  
  学会句式多变,也是同学们过好句子关的一种方法,避免文章从头到尾都是陈述句。文章中除了陈述句以外,还有感叹句、祈使句、反问句、疑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等,如果善于变换句式,文章不就更加生动、有吸引力了吗?
  例如:“2008年的泼水节,很幸福,很难忘。”把这句改为感叹句:“2008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难忘啊!”或“2008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多么难忘啊!”“多么幸福啊,2008年的泼水节!多么难忘啊,2008年的泼水节!”改为反问句:“2008年的泼水节,难道不幸福,难忘吗?”改为双重否定句:“2008年的泼水节,不能不说很幸福,很难忘。”比较一下这几句,比陈述句“2008年的泼水节,很幸福,很难忘。”是不是表达得更好一些?
  希望同学们平时写文章时,能有意识地这样变换句式,使文章增色。
其他文献
口才绝非天生,说话需要训练!  上期“我有好口才”为大家介绍的是速读法,本期为大家推荐的是“背诵法”。  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住某段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目的是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词、散文背下
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是因为孕育了生命。当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为我们缝制小衣,憧憬着我们的模样,设计着我们的前程……  我们一出生,母亲就沉浸到前所未有的操劳之中。我们的每一声啼哭,都会使母亲牵挂不休,我们的每一次欢笑,都会使母亲眉头舒展。母亲教我们走路,教我们学语;扶我们攀登高山,携我们涉过重河。当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是我们最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乐园。我从小在军队大院长大,营院就是我的乐园。  春天,百花盛开,营院的花园里盛开着桃花、梨花……我经常来到小径上边赏花边散步。有时花瓣密集地下落,就像鹅毛大雪一样,纷纷扬扬,真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喜欢在长椅上读故事书,那时我会沉醉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在花瓣雨中,我常常得意地眯着眼笑,快活得好似神仙,这一刻,我会忘记所有的烦恼。  夏天,营院里绿树成荫,仿佛织就了
我的家乡胜过花果山,赛过水帘洞,堪比植物园。那里有丰富的植物品种,会让每一位客人看得眼花缭乱。我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要是不相信,现在就跟我走进我的家乡,去认一认那里的植物,去风一见那里的朋友吧!  佛手:它的形状像极了人的手,“手指”根根分明。佛手是知名的药材,专治小孩咳嗽,但不可以当菜吃。它的花有淡淡的香味,闻一闻,令人心旷神怡。它算是我们家乡植物品种中的“贵族”吧!  释迦果:学名番荔
Horror gripped the heart of World War I soldier, as he saw his lifelong friend fell in battle. The soldier asked his lieutenant if he could go out to bring his fallen comrade back.    “You can go.” Sa
[摘要]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变抽象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导入网络美术资源,可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宽广、直观。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充
那是一堂心理课,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游戏:一张报纸大的地方,最多能容纳多少人。二班的男孩女孩围成一圈。我们班却别出心裁——班上四个高高大大的男孩手臂交叉而挽,结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同心圆,看上去铁骨铮铮,好似雷击都不会穿。然后叫道:“姑娘们上!”班上四个看似最轻盈的女孩小心地抬起脚穿过手臂,像儿时玩坐花轿。随着一声号子似的呼喊,四个女孩腾空而起。我也坐在上边。刹那间,我看见了整个教室,看见围绕的笑脸,还
【摘 要】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作文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以说促写,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改革 观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正在接受新课标改革实验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求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能力,而写作能力则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新课标对作文教学
著名的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系江苏宜兴人,抗战全面爆发前,他先后在上海、北京、南京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活动。一个偶然机会,徐悲鸿与广西桂林结缘——抗战期间,他至少10次到桂林。在桂林,徐悲鸿受到了高规格的尊重和礼遇,开展了以桂林山水和抗日救亡为主要题材的写生与艺术创作活动,推动了广西美术教育事业的起步,为桂林抗战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桂林,也见证了他家庭与爱情的伤痛与欢愉。  首次到桂林  1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良好的顶岗实习能为职校学生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文章通过对当前就业形势、职校生的自身问题及顶岗实习的特点分析,提出了加强顶岗实习对促进就业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 顶岗实习 促进就业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严峻的经济形势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使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