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初探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分析课堂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联系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具体从提问要具有课堂提问要选择关键时刻,注重铺垫式引导,应注重开放性与生成性,要讲求形式多变等方面论述了优化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提问优化;开放性;生成性;形式多变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充分说明了提问的价值。尤其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提问成了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古人在《学记》上曾经指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重提问技巧的。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合理高效的运用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尤其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提问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语文教师关键的一步就是优化课堂提问。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1.形式简单的随意提问。很多教师有随意提问的习惯,需要学生用“会”、“是”或“不是”、“不对”来齐声回答,没有思维含量。2、把提问当成惩罚措施。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被突然叫起来回答问题,会对被提问产生恐惧,留下心理阴影。3、课堂没有学生提问时间。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不让学生提问质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二、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
  从高中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学习实际,蕴涵品德素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1.课堂提问要选择关键时刻。什么是课堂提问的关键时刻呢?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其中的 “愤”是学生经过思考但又未能弄明白。在这个时候,教师在這个关键的点给学生加以指点,学生会感觉茅塞顿开。“悱”是学生经过思考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却又说不明白,闷闷不乐时。教师在这个关键的点给学生加以指点,学生会感觉醍醐灌顶。
  2.课堂提问注重铺垫式引导。 提倡铺垫式引导提问的原因在于它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式提问能创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提高思辨能力的同时逐渐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祝福》一文,如果直接设计这样的问题: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学生可能一头雾水或者答非所问,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熟知甚至不理解,课文又因为太长不会很熟练,如果能设计一些引导式的铺垫性问题,就会好很多。比如先让学生分析祥林嫂周围人的言行,通过对周围人的形象的分析,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祥林嫂的悲剧来源。
  3.课堂提问应注重开放性与生成性。“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课堂提问注重开放性与生成性,可以引导学生叩问文本深入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思想,对学习产生主动权,收到超乎预计的课堂效果。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设置这样的问题:“怎样看文中所写的仙境?”这就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学生可以认为仙人盛会就像像人间的朋友一样欢聚一堂,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学生也可以认为是对现实生活的影射,神仙聚会热闹非凡,代表宫廷生活骄奢淫逸。班级形成两派甚至多种看法,热烈讨论交流,提高课堂实效。
  4.课堂提问要讲求形式多变。⑴开启想象式提问适合在课前课尾。例如《阿房宫赋》一文,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你心中的阿房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最喜欢在轻松的环境里畅所欲言了,这样的问题必定会引出争先恐后的举手,老师根据时间提问几个学生锻炼一下语音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⑵生成式提问适合在师生互动中。师生互动中老师会发现备课时想象不到的问题的出现,只有及时提出,让学生及时思考与讨论才能收到课堂实效。例如《雷雨》一文,有同学提出“周朴园到底对鲁侍萍有没有感情?”围绕这个问题,我们还能将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的分析等问题一起解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外效果。⑶悬念式提问适合赏析文章时。例如《琵琶行》一文,赏析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①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你认为“天涯沦落人”的不幸遭遇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既能让学生把握课文是中心,又能让学生突破了课文重点难点。⑷联想式提问适合读课文前。例如《登泰山记》一文,可以在读课文前设置这样的问题,“假设你是作者,现在要去登泰山会看到哪些景色呢?”⑸评析式提问适合课堂小结时。例如《师说》一文,在讲解结束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你怎么看先贤尊师重道?”启发学生思考老师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说应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对待老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注意灵活处理不同的问题提出形式。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即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越俎代庖。总之,要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和民主艺术的课堂提问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案例教材》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语文学习》 2002年第1—6期 上海教育出版社
  [4]《中学语文教学》 2002年第6-12期 《中学语文教学》编委会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也朝着多元化发展。为了使学校数控专业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应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对接,根据企业需求,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抓手,调整课程设置,继而实施“1+X证书制度”,将数控专业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有效结合,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型人才。
【摘 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启蒙老师。父母遗传给孩子的生命基因是生物基础,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地传承给孩子的是家风、家规、家教、家训。家庭及其周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孟母三迁就是为了改善孟子成长的环境。岳母刺字就是岳飞母亲把精忠报国的家训刻在岳飞身上,优良的家风家教培养出一个传诵千古的民族英雄。家风家教是播种精神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教
期刊
道德约束之于社会治理的效力与非正式制度安排是相契合的。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建构,需要自上而下的正式制度安排,以及规避“自利人”取向的理性集体行动;还需要以“软约束”活动为指导的道德约束。道德约束是柔性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尽管道德约束由于其固有特质在诸多方面无法企及被赋予强制性和权威性的正式制度安排,但这并不能成为遮蔽道德约束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的理由。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应当充分发挥道德约束的优势,做到“内外结合”、“刚柔结合”、“德法结合”
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的现状,提出了“新工科”对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需求。从培养目标的改革、教学体系的重构、实践教学的条件、师资的保障等几方面阐述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单元,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工作体系愈发完善,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其发展速度更是随着国家财政经费的不断增加而迅速攀升。对于现代高校而言,其基础职能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而这三种职能又与高校经济业务往来息息相关,譬如当前高校教育科研过程的各项采购行为,这些行为涵盖内容广泛,涉及的资金支付行为也日渐多元化。在此背景下,高校合同管理工作也同样成为教育管理架构下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将会针对基于内控理论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希望借此可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C语言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较大,为了强化学生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本文结合现阶段高校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细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注重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及优化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摘 要】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是针对学科特点摸索出的一种实践教学策略,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专业发展出路的一种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案例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出发,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现实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事物和解决理由的潜能,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处理理由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
期刊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失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作为涉及多个领域的新兴产业,跨境电子商务近年来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针对目前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并适合行业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教学现状和困难,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对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为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教育行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力度加大。基于此,本文以“井下泵房智能排水系统的装调”项目为载体采用“两课堂+三平台+四情境”双向联动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别从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教学反思四方面进行了阐述,有效重构“战役课堂”,同时“教”“研”并举,助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