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山地型聚落研究--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前洋村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地理环境影响,山地聚落约占福建传统村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文章以闽东山区的历史文化名村前洋村为例,从选址、整体布局、街巷结构、历史环境要素、传统民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对闽东传统山地聚落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山地地形下多姓氏村落的地形处理手法与建设历程,提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乡村建设用地不集约并存的矛盾,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高用地集约度是大势所趋,但实际操作如“合村并居”等产生了一些问题。针对以上困境,文章引入“不确定性(uncertainty)”和“弹性(flexible)”规划思想,建立了运用于村庄居民点布局优化的弹性规划方法,从沟通式规划、空间弹性、时间弹性等维度制定了规划策略。并尝试将该方法运用于山东省D镇的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庄布局与整治规划弹性策略。
夏热冬暖地区的街区商铺需要空调来保证良好的室内热环境,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能耗,而遮阳对于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某景区文化创意街区为例,面对商业街及相邻的人行道路,设计了一种可兼顾夏季遮阳和冬季日照的光伏遮阳构件,并通过Ecotect软件模拟分析设计的有效性。同时,遮阳构件与光伏板的结合可利用太阳能为店铺提供足量清洁能源,智能活动控制策略则可达到节能和延长寿命的最好效果。
在我国的传统民居中,影壁在院落中是几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对入口空间进行视线遮挡等作用之外,影壁对院落的内部空间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作用。文章选取了三个鲁西南地区的民间祠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综合比较三个院落空间有无影壁的不同,总结出影壁对院落内部空间的空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