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释

来源 :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见《子罕》篇)一句,到底应做如何解释,历来意见不一。最常见的解释是: 孔子偶尔(或很少)议论利、命和仁(的问题)——杨伯峻 从字面上看,如果不联系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全部言论,似乎如上做解,不无道理。但是,只要我们稍加分析,从孔子的思想主张及这句话的语言结构诸方面去考虑,就觉得如是解句很欠妥当。 我们知道:孔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而儒家的主要思想倾向,就是提倡“仁”。此亦孔子一生为之奋斗的主张。在“论语”中,一个“仁”字贯于全册。如:
其他文献
对全内反射现象及其能流分配进行了讨论.对由全内反射所产生的倏逝波的性质从理论上和实验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对受抑全内反射在光学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设
1996年~1997年对洪湖的鸟类调察中共记录到130种鸟类,隶属16目,40科,比1981年~1982年减少2科,37种,但有7种为首次记录,以冬候鸟为主体(冬候鸟37%,夏候鸟26%,留鸟26%,旅鸟12%)冬春季狩猎水禽数量逐渐减少,鸭属的捕获最下降至10%,骨顶鸡(Fulicaatr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