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可做非凡事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基斯坦时间 2017 年 10 月 2 日中午 12 时 40 分,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员工张梁成功登顶海拔 8125 米的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代表着他成为国内首位完成14座8000米民间登山者。
  
  从2000年第一座雪山玉珠峰开始,17年26座雪山33次攀登,其中包括登顶14座8000米和七大洲最高峰中的6座。在这期间,他也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抵达过南北两极。2005 年经过 7 天徒步滑雪 120 公里抵达南极点。2008 年,张梁作为第一个参加“北极挑战赛”的中国人,和两个法国人组队历时 20 天、跋涉 600 公里抵达北极点。
  至此,张梁成为世界上最有希望完成“14 7 2”伟大目标的人。他已计划2018年去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最后一座——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山。
  “除了机遇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我骨子里的不安分,才会选择了登山这个难度大、有挑战的事。”一个普通人逐步完成伟大的巅峰计划,达到今天的成就,除了机遇和上天的眷顾之外,他身上一定也有值得骄傲和肯定的东西。比如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力,比如敢于直面危险的勇气和从容淡定的心理素质,让他在8000米之上保持镇定、全身而退。登顶了,完成壮举了,他总是心平气和,从来不会刻意去强调登山这件事多么伟大,也不会刻意去烘托登顶的情绪多么激动。

14座8000米


  一直以来,8000米级山峰都是各国攀登者展示实力的舞台。地球上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均分布在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8000 米以上氧气含量极低、气候极端,意味着穿越云端抵达平流层边缘,难度极大,死亡率极高,不确定性极强。人们称8000米以上为“死亡区”。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复杂问题:体力透支、冰壁攀登、雪崩掩埋、陡然坠落、天气突变、线路迷失等,不少已经登顶多座8000米级山峰的登山家最终折翼。
  14座8000米在国际上有个专门的名称“fourteen eight-thousaner”,意大利登山家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从 1970 ~1986 年,历时16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攀 14 座的登山家,此后,登山界人士或明或暗地以14座为终生目标。在张梁之前,全球仅有 39 人无可争议地进入了这个登山顶级俱乐部。
  自2004年起,张梁几乎以一年一座8000米的速度迈进了“fourteen eight-thousaner”俱乐部。

对话张梁


  outdoor:完成14座8000米山峰,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梁:我把这看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人生的一个小结。登顶14座8000米,唯一在顶峰流下眼泪的是K2,最后一座南迦帕尔巴特登顶时也没有欢呼雀跃,没有看得特别神圣,感觉就是顺理成章,一步一步完成。
  outdoor:在攀登14座的最后一座南迦帕尔巴特时,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张梁:南迦帕尔巴特登了两次。第一次是在2017年6月,我们在选择冲顶路线的时候犯了个错误,从6800米就开始冲顶,那儿到峰顶的垂直距离还有1300米!好不容易熬到了7918米,发现氧气和体能都消耗殆尽,然后又返回6800米,整个用了43个小时,下撤途中也是险象环生。为了不耽误K2的攀登计划,我们就撤了。
  2013年南迦帕尔巴特大本营的恐怖袭击让我们很不安,虽然有警察跟着我们进山,途中经过的几个村子,村里的小孩都背着AK47乱跑,好像武器就是他们的玩具一样。6月的大本营海拔低,植被茂盛,鲜花盛开,我们晚上不敢睡,胆战心惊。这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反差很强烈。我们在这里给老杨他们洒一杯酒点几支烟聊以祭奠。
  第二次去是9月,满山红叶层林尽染,风景很美。由于之前有南迦和K2的攀登基础,不需要再适应高海拔,后面的线路也都相对熟悉,攀登相对顺利:24日到大本营,27日开始往上攀登,10月2日登顶,冲顶大概用了14个小时,下撤约12个小时。这次我们建了4号营地,从7400米开始冲顶。从7918米再往上走,仍然感觉山外有山,大部分都是岩石、冰岩混合路段,很漫长,翻了很多山头才到达顶峰。攀登南迦帕尔巴特不容易,难度可以和K2、安纳普尔娜媲美。
  outdoor:登山是一件耗时间的事,您能做到爱好、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吗?
  张梁:我跟父母、哥哥姐姐保持着一个平等对话的状态。每次登山之前顶多跟我姐说一声我出发了,登顶下撤回到大本营才会给家人打电话。中间不会和家人通电话,不想给他们造成困扰。对单位也是如此。我知道家人和朋友关心的是我安全,所以我会在准备得很充分的前提下去迎接挑战。当然,目标选择是第一的,如果瞻前顾后可能什么事也不用做了。科学攀登,对自己有信心,才能让别人对你有信心。
  outdoor:我很想问问您的同事们“有一个登山很牛的同事是一种什么感受?”
  张梁:哈哈,同事们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吧,我认为他们会是这样的感受啊。我经常会带着大家在周末、假期去走一些户外路线、登个小山,很乐意跟大家一起玩。不过受我影响而去登高海拔的同事还没有,参与徒步、跑步、穿越的同事很多,我们单位还成立了萤火虫登山队。
  outdoor:您常常在登山归来之后举办分享会、去学校给学生们演讲,您觉得做这些事的意义是什么?
  张梁:通过分享,可以传递我登山探险的理念—我很少谈到技术方面的东西,更多传达的是这么多年坚持攀登的精神,如何克服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谈论自己人生的成長、状态的转变、精神层面的提升、攀登的理念等等。
  我经常说,高海拔登山等极限运动要具备强大的意志力、良好的心态。特别强调阳光心态的重要性。因为极限挑战本身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这种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想着一蹴而就,要用沉稳的心态面对。
  我对自然的敬畏是发自内心的,从来不敢用“征服”两个字,以平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去达成挑战。你需要人生阅历、团队精神、处事能力、处变不惊、体力的积累等等,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才能去做这种极限的挑战,否则容易发生危险。
  我会强调我是一个清醒、理智的攀登者,任何时候,我都要学会放弃,但是我仍然会继续前行。珠峰、希夏邦马、安纳普尔娜、南迦帕尔巴特都是放弃过一次之后第二次才登顶,乔戈里登了三次。无数次山峰的放弃,才让我今天能够安全地活着站在这里。
  outdoor:您觉得,登山教会了您一些什么道理?
  张梁:对于我来说,登山这个“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人生目标,在将近20年的挑战中,收获是远远大于付出的,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和升华,收获除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外,更是心理和心智的成长,人也变得开朗活泼,人生变得非常丰满和有意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向跟大家传递一个概念:凡人一定可以做不平凡的事情。
  outdoor:攀完14座之后,您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张梁:航海,2018年横渡太平洋。我将参加一系列的帆船赛。北美洲最高峰也会去攀登,还会选择一些沙漠越野、穿越亚马逊等挑战。尝试一种不同于高海拔的极限挑战,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就想尽量活得更精彩一些。50岁,人生才刚开始。
其他文献
在蓝天下露营是都市人最好的解压方式。摄影/Tomoaki Sawada以单人徒步和露营为主题的美食漫画《山和食欲和我》。  2018年初,动画《摇曳露营》一经上映立刻引起轰动。在遥远的日本山梨县,5个发色各异的少女,带着兔耳朵的柴犬,在衬着冠雪富士山的广袤原野奔跑,在俯视着村落灯海的山间笑闹,在星辰辉映的山野中燃起篝火,煮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在动画的号召下,不少人开始摩拳擦掌,想去体验一把日式露营。
提名NOMINATION  李宗利、童海军  完成四川大雪山山脉贡嘎主峰新路线  时间:2018年10月15~21日  线路:无畏  难度:VI/M4 /5.10/WI3/70度线路高差2500米提名理由  四年确定目标、三年准备、大半年系统训练,李宗利与童海军,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与磨砺,终于在2018年10月21日完成贡嘎主峰北壁转东北山脊新线路,61年后,国人再次站在了贡嘎峰顶。此次线路高差25
贡嘎山区的西侧,最早出现在我的印象中,是看到善友老师在雅哈垭口拍摄的整个莫西沟侧贡嘎山链西壁的照片,非常震撼:达多曼因卫峰平整的西壁沉浸在酒红色的晚霞中,格外引人注目。  达多曼因的主峰已有攀登记录,但这旁边的卫峰却还没有人攀登,我不算一个对山峰地理非常了解的人,看了朋友的标注之后,这个无名的山峰深深在心里种草。每次善友、李科他们公司的徒步活动一旦要去往雅哈垭口的时候,我都会请他们帮我拍一张这一面
在灰暗的黎明中瞥见军营里这一小景,  那时我因失眠清早走出了帐篷,  我在清冽的晨风中缓缓地漫步,沿着医院营帐附近的小径。  我看见三个形体僵直地躺着,抬出之后无人照应,  每一个都盖着毯子,宽大褐色的羊毛毯子,  灰色沉重的毯子,合拢着,笼罩着全身。  我好奇地停下来,静静地站在那里。  然后以轻轻的手指,从最近那一个的脸上把毯子揭起:  你是谁呀,这上了年纪的人,那么干瘦而阴冷,  头发灰白,
提名  周鹏、古奇志 完成马特洪峰北壁斯密德线路  时间:2017年10月8日  路线:斯密德线路  难度:TD /WI4 /M5/1100m  提名理由  马特洪峰是阿尔卑斯山区著名的三大北壁之一,中国攀登者也一直向往着去完成三大北壁。中国攀登者古奇志,于2016年6月成为首位通过阿式攀登的方式成功登顶马特洪峰的中国人,但并非北壁路线。2017年10月,古奇志与周鹏搭档,两人终于完成马特洪峰北壁
男人有孩子之前
穿山甲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野生动物。长久以来,它们以食物和药物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肉食用、甲片入药。但对于活生生的它们,我们却知之甚少。它们的命运也在这种熟悉和陌生之间,滑向了濒危的边缘。当我们想要全面了解这种动物时,却几乎已经找都找不到。初见  在没有亲眼看到之前,我几乎无法想象中华穿山甲打洞和吃蚂蚁的速度居然那么快:10分钟左右就可以在土中打出深达一米多的洞穴,然后将一个蚁穴的蚂蚁扫
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以及评论家,常常觉得风光摄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只要能够到达同样的地方,不管谁去了也一样能拍出同样美的大片儿。但事实是,他们不仅可能去不到这些地方,而且即使去了之后也找不到、想不到、等不到、做不到—因此得不到最终想象中的大片儿。风光摄影除了到达以外,需要的不仅仅是探索与等待,还有观察与思考。本文是我窝在帐篷中完成的,企图尽力去还原我在南美拍摄的一些花絮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风光摄影
牧高笛一直致力于推广积极、阳光、健康的户外生活方式,同时也将环保作为使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当下越来越严峻的户外环境问题做出一份应有的努力。此次向大众发起“冷山CM换购”环保行动,帮助可能被丢弃的旧帐篷找到第二春,并号召全社会的人士爱护环境,还大自然一份清洁。回收旧帐篷是对环保及可持續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牧高笛会将回收的旧帐篷,根据铝杆与布料等材质的区别进行分类,送往相应的回收工厂做二次利用,减少旧
The scene was the up-platform of Knype railway station on a summer afternoon, and, more particularly, that part of the platform round about the bookstall2. There were three persons in the neighbour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