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对象)本质特征属性的思维方式,是数学现象和数学过程的抽象和思维形式.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想得来的东西,成为学生能亲身体验的东西.概念教学要重视形成概念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过程,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举正例和反例,并在运用中不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克服一带而过的简单化倾向.
  1. 揭概念之本质,求表述之精确
  数学概念的教学,仅仅局限于对概念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概念整体的内在联系出发,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其本质属性,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一个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概念的内涵严格地确定了概念的外延;反过来,概念的外延也完全确定了概念的内涵.因此,如果概念的内涵有所变化的话,一定会导致概念外延的改变,反过来也是这样.例如,如果扩大“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增加“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一属性,那么它的外延就缩小了,只剩下菱形和正方形;如果缩小“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只要求一组对边平行,它的外延就会扩大,除了平行四边形外,还要加上梯形.
  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语言表达要求,讲述概念、性质、定理要更准确、严谨、简练.讲解时,突出每一字句的确切含义,突出关键词,语言生动,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分析时,语言要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合乎学生的思维逻辑;突出重点时,声音要抑扬顿挫、高低适度、轻重缓急分明.
  2. 通过图形变式,提高概念教学效果
  概念教学,特别是有图形的,给出的都是一些常规、标准的图形,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说学生理解起来几乎没有问题.但学生对特殊、变式后的图形似乎感到很陌生,甚至不能很好地识别,导致解题困难重重.教学时应针对这一现象提供更多的图形变式,让学生通过与标准图形进行比较,更透彻地掌握概念.例如“三线八角”中通常情况下的图形是被截直线画成表面上不相交情形(图1),教学时可将被截直线画成相交(图2),甚至三线画成线段或围成一个三角形(图3),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又如“三角形高”的教学,学生画的三角形通常是锐角三角形,而忽略了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图形变化的引导,培养他们周密考虑问题的习惯.
  如此进行概念的教学,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才可能深刻、透彻.
  3. 做数学“实验”,讲解新概念
  有些新概念比较抽象,缺乏足够的建立概念所需的感性经验.教学时,可以通过数学“实验”,利用比较直观的教具、图片、投影片等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从而获得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形成概念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时,我安排学生实地度量某同学同一次的跳远成绩,得出落脚点与跳板边缘不同点间的距离.通过比较分析,师生一起得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的结论,进而明确“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 依旧化新,讲解概念
  部分数学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已建立了许多数学概念,有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知识.教学时可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这对巩固知识,强化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结构清晰、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结构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教学“邻补角”的概念,可在复习“补角”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只是两角的位置关系要求不同;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可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只是未知项的最高次数不同;教学“矩形”的概念,可在复习“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只需在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内角是直角的条件,等等.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建立新概念,这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教学时,把两个概念进行类比,学生易于掌握.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校语文学科以“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不断探索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精心打造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团队,促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不断成长。    一、明确目标,整体规划,架设成长阶梯    我们制订了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格”培训规划,针对不同类别教师的状况,提出了“三年入格成为合格教师,五年升格成为骨干教师,八到十年形成风格,争做名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三
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语言本身的研读、欣赏越来越重视,但作为专门的一个环节,似乎在教学中没有形成。我认为,语言品味应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来加以探讨,以便在教学中形成经常性的工作,使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感的培养以及语言技巧的提高得到有效落实。  一、在阅读揣摩中品味语言  阅读是品味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阅读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文本语言充分感悟、对话,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中开展对语言文字的
期刊
解决问题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就像游泳一样,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到水中,亲历游泳的实践.要想学会解决问题,就得置身于问题的环境中或情景中,亲历解决问题的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提问,可以创设一种解决问题的环境,促使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  一、提出问题应注意现实性和趣味性  数学问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把具体情景数学化,进而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问题的距
期刊
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无疑如一缕阳光照亮传统课堂,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找到突破口.好的课堂是艺术的综合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能使整个课堂充满阳光,使师生在互动的喜悦中不断收获.  1. 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此,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