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常情况下,肝移植受者与供者的血型要相一致或相容时才能实施,但在临床上常会遇到捐赠者与受者ABO血型不一致的现象.为了增加供肝数量,人们开始考虑并开展ABO血型不合肝移植[1].目前,在紧急或供者紧缺的情况下行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已逐渐被接受,甚至有关于原发性肝癌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报道[2].一、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理论基础与现状肝脏作为免疫特惠器官,有较好的免疫耐受能力[3-6].肝脏具有
【机 构】
:
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常情况下,肝移植受者与供者的血型要相一致或相容时才能实施,但在临床上常会遇到捐赠者与受者ABO血型不一致的现象.为了增加供肝数量,人们开始考虑并开展ABO血型不合肝移植[1].目前,在紧急或供者紧缺的情况下行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已逐渐被接受,甚至有关于原发性肝癌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报道[2].一、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理论基础与现状肝脏作为免疫特惠器官,有较好的免疫耐受能力[3-6].肝脏具有产生ABO抗原的能力,可以诱发产生阻断性抗体,同时,肝细胞是体内少数无ABO抗原存在的细胞。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安贞医院在国内首先成功进行临床肺移植[1].随着开展肺移植病例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再次肺移植的问题摆在面前.200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共行肺移植70例,其中2例术后获得长期存活的受者因移植肺功能丧失而接受再次肺移植,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为男性,年龄为62岁.2007年10月因双肺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接受右肺移植.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以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方法,而供肝短缺是限制肝移植的主要因素。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供肝,需要一种客观的检查手段对供肝的质量进行评估。术前冷冻切片检查是评估供肝的有效手段,是最大限度利用供肝的理论基础。因此,术前冷冻病理切片检查在供肝的可用性评价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的 分析总结我国心脏与其他实体器官联合移植的现状.方法 对中国心脏移植科学注册中心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国共有8家医院的移植中心上报16例心肺联合移植,采用经典法、双腔静脉法或全心法心脏移植,体外循环时间(281.5±76.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64.2±81.9)min.术后院内死亡5例,11例存活出院,出院后死亡5例,其存活时间分别为1.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正逐渐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主要的器官来源之一,由于DCD受到原发病及救治过程中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得捐献器官质量及术后移植受者的恢复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因此对捐献者的及时、准确评估和维护是保证捐献器官功能、获取更多的有效器官和取得较好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
目的 初步探讨氟脱氧葡萄糖18F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显像在预测肝细胞肝癌(HCC)肝移植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HCC患者肝移植前的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及肝移植后随访结果,根据肝移植受者预后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根据病灶对FDG的摄取情况,将患者PET/CT检查结果分为PET阳性和阴性;利用PET/CT检查结果计算原发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供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DBD供者中标准供者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合并ARF的供者供肾移植(ARF组)效果,并与正常肾功能供者供肾移植(对照组)比较。结果ARF组供者13例,对照组27例。ARF组供者终末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4.9±176.8)μmol/L和(75.4±28.6)μmol/L,P〈0.001],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术后并发症、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100例受者中,单肺移植72例,双肺移植28例,61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其中常规体外循环(CPB)5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 56例.2007年之前53例受者使用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CsA组),随
目的 评估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肝婴幼儿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间完成的11例儿童DCD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11例供肝均为儿童DCD供肝,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获得.原发疾病为颅脑外伤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及颅内良性肿瘤1例,年龄7个月~9岁.11例受者中男孩3例,女孩8例,原发病为胆道闭锁伴胆汁性肝硬化9例,急性肝坏死
CA19-9是低聚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之一,多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筛选诊断,虽然在一些良性疾病中也同样升高,但鲜有超过5×10^5U/L。我院1673例肝移植中,有4例(0.24%,4/1673)术后CA19—9显著升高(均超过10×10^5U/L),现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时采用含氟达拉滨(Flu)和阿糖胞苷(Ara-C)的白消胺+环磷酰胺方案(BuCy方案)的预处理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在allo-HSCT前接受含Flu和Ara-C的BuCy方案预处理,按Bu使用天数(2、3和4 d)将患者分为2d组、3d组及4d组,于移植前第4、3、2天输注Flu,剂量为30 mg·m-2·d-1,在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