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工业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人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业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根本任务。近年来,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下,工业设计教育特别是专业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根本和有效的解决。工业设计教育绝不能只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制作技艺,它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市场需求,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进行实践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艺术高校 艺术教育 设计教育 评估体系 评价标准 创新实践
一、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任务
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理论是实践的必要指导,实践是理论的有效论证。“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是重要的,因为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为。在对心智和精神的作用自然而然的发挥中,教育会从现有的知识中发掘出一些新鲜的事情,而这种发挥却受到教育和经验的限制”。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任务就是要用具有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挥自我个性,自主实践,激发创新思维,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人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的教育目的。
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
列宁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邓小平也曾说过:“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都说明实践对人才的成长与成熟有重要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与方法才对学生工业设计知识的掌握、艺术感悟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开发、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有效作用呢?
1.以学生为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工业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缺少的是什么,想要改变的又是什么。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经验及技巧等知识后,把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方式、实践条件、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通过学生全面、多样、自主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与教师有效、必要的指导相结合,完成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一种开放而不失纲要、自由而不失约束、自主而又有指导的教学环境下接受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各异、各有所长,思维开阔,懂理论,能动手,适应社会需求。
2.以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为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任何不能指导和作用于客观生活的知识,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工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就是要找到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切入点,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使理论与实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
3.以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为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工业设计实践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中,让他们用所学的工业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工业设计实践,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查找差距,再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本人在上设计课时,要求学生把每次虚拟的作业都当作一次真正的设计实践来完成。让他们与当地的公司、企业大量接触,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同时又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邓小平所说:“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那又怎么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怎么可能满足新的历史时期向教育工作提出的巨大要求?”
三、影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
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不论是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还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与方法,其对工业设计教育的作用必然会体现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和实践效果是评价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影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学生能否得到高水平的实践指导;
2.学生是否有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学生是否有合适的实践环境;
4.学生是否有独立思考与自由创新思维的空间。
四、以研究促教学,鼓励学生从事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
通过研究来促进知识的进步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科技文化知识是教育和培训的营养,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措施。
1.应当加强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要鼓励和加强设计创新学科、中间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传授,加强对社会、文化的长期目标和需求的关注,要寻求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及项目研究的适当结合。
2.设计教育要有相应的针对性。设计教育是有衡量尺度的,力求社会需求的期望值与教学相适应。也就是说,设计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问题和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眼于社会的长期目标和需求,除了设计技能以外还包括弘扬文化和保护环境。既要提供普通设计特点的广泛教育,也要进行以设计职业为目标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因此,在以变革和以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的新的生产方式为特点的经济背景中,应当加强与更新设计教育与企业界及社会的联系,企业应当参与设计教育。学校教学为就业服务,课程要更加适应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实际,企业和高校要建立相互交流的机制。设计教育还必须经常关注科学技术、经济与生产领域中社会需求的变革。为了适应需要,企业界应协同设计教育界共同确定和评估教学过程,但这种合作关系不是单纯的设计教育去机械地适应,也不是从属于市场,而应是设计教育和企业界之间互惠互助的新关系。
3.加强产学研合作。设计院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高校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并发挥工业设计开发“孵化器”的作用。建议企业在高校建立工业设计示范中心,展开产品开发设计向企业转让设计,高校与企业应从立项、需求研究、设计到投产营销传播进行“一条龙”的全面合作。高校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教学,对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创造设计新人才都将发挥重要的特殊作用。
4.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设计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钻研、协作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设计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美]James M.Banner,Jr.Harold.C.Cannon著.陈廷榔等译.现代教师和学生必备素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关键词: 艺术高校 艺术教育 设计教育 评估体系 评价标准 创新实践
一、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任务
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理论是实践的必要指导,实践是理论的有效论证。“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是重要的,因为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为。在对心智和精神的作用自然而然的发挥中,教育会从现有的知识中发掘出一些新鲜的事情,而这种发挥却受到教育和经验的限制”。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任务就是要用具有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挥自我个性,自主实践,激发创新思维,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人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的教育目的。
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
列宁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邓小平也曾说过:“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都说明实践对人才的成长与成熟有重要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与方法才对学生工业设计知识的掌握、艺术感悟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开发、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有效作用呢?
1.以学生为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工业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缺少的是什么,想要改变的又是什么。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经验及技巧等知识后,把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方式、实践条件、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通过学生全面、多样、自主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与教师有效、必要的指导相结合,完成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一种开放而不失纲要、自由而不失约束、自主而又有指导的教学环境下接受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各异、各有所长,思维开阔,懂理论,能动手,适应社会需求。
2.以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为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任何不能指导和作用于客观生活的知识,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工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就是要找到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切入点,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使理论与实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
3.以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为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工业设计实践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中,让他们用所学的工业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工业设计实践,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查找差距,再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本人在上设计课时,要求学生把每次虚拟的作业都当作一次真正的设计实践来完成。让他们与当地的公司、企业大量接触,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同时又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邓小平所说:“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那又怎么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怎么可能满足新的历史时期向教育工作提出的巨大要求?”
三、影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
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不论是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还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与方法,其对工业设计教育的作用必然会体现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和实践效果是评价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影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学生能否得到高水平的实践指导;
2.学生是否有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学生是否有合适的实践环境;
4.学生是否有独立思考与自由创新思维的空间。
四、以研究促教学,鼓励学生从事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
通过研究来促进知识的进步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科技文化知识是教育和培训的营养,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措施。
1.应当加强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要鼓励和加强设计创新学科、中间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传授,加强对社会、文化的长期目标和需求的关注,要寻求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及项目研究的适当结合。
2.设计教育要有相应的针对性。设计教育是有衡量尺度的,力求社会需求的期望值与教学相适应。也就是说,设计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问题和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眼于社会的长期目标和需求,除了设计技能以外还包括弘扬文化和保护环境。既要提供普通设计特点的广泛教育,也要进行以设计职业为目标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因此,在以变革和以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的新的生产方式为特点的经济背景中,应当加强与更新设计教育与企业界及社会的联系,企业应当参与设计教育。学校教学为就业服务,课程要更加适应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实际,企业和高校要建立相互交流的机制。设计教育还必须经常关注科学技术、经济与生产领域中社会需求的变革。为了适应需要,企业界应协同设计教育界共同确定和评估教学过程,但这种合作关系不是单纯的设计教育去机械地适应,也不是从属于市场,而应是设计教育和企业界之间互惠互助的新关系。
3.加强产学研合作。设计院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高校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并发挥工业设计开发“孵化器”的作用。建议企业在高校建立工业设计示范中心,展开产品开发设计向企业转让设计,高校与企业应从立项、需求研究、设计到投产营销传播进行“一条龙”的全面合作。高校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教学,对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创造设计新人才都将发挥重要的特殊作用。
4.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设计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钻研、协作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设计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美]James M.Banner,Jr.Harold.C.Cannon著.陈廷榔等译.现代教师和学生必备素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