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构成。随着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现行财务报告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典型表现在于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公司的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
二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参与其他行业经营而导致的风险;2. 由于所从事行业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市场风险;3. 企业交易过程中选用不同金融工具所形成的交易风险。特别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金融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衍生性金融工具的采用,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也不断地得到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涉及到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企业财务报告应当充分披露这些风险信息。但按照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指标内涵及其计量原则,企业面临的未来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重大事项则受到严重的制约而无法得到充分揭示。
三是信息需求变化需要改革现行财务报告。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注重未来预期信息。2. 格外关注不同机会和风险的企业分部信息。3.关注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就现行财务报表的结构和性质而言,已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因此,对现行财务报告迫切需要改革。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此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未来财务报告的改革与改进,其目标在于促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有用,不断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
一是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未来的财务报告应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不仅揭示财务信息,还应扩大到非财务信息,应当将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纳入披露的范围,提供“管理当局分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分部信息”、“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信息”等;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财务报告”的名称也需要更改,因为到那时已不仅仅是“财务”的报告了。
二是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当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体系。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历史成本属性之外,针对不同项目,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特别应注意“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计量属性,促进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现有的价值。
三是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来说,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预测信息,如企业“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等,这对提高财务报告整体有用性大有帮助。
要使财务报告的改革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必须循序渐进,采取分步改革、逐步完善的策略。从近期来看,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先对其作一些适当的改进。
一是应当重视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为了满足用户对分部信息的需要,应当针对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分部报告,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二是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拓宽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量。改进后的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表外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方式、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内容。而重要事项的揭示应主要包括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等。
三是从财务报表的结构上看,可以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正常的或经常的业务、交易和事项,非核心业务是指非常的或者偶发的业务、交易和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对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做出划分,其目的在于提供最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趋势的信息。
四是从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上看,应当改变原有财务报告统一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属性,对于财务报告体系中某些项目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针对我国实际,对现行实务中有关核心资产、负债仍按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予以计量,而对资产负债表中的非核心资产、负债改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优点是能使投资者正确了解企业现有权益价值,符合及时性原则。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格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做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囿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一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典型表现在于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公司的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
二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参与其他行业经营而导致的风险;2. 由于所从事行业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市场风险;3. 企业交易过程中选用不同金融工具所形成的交易风险。特别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金融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衍生性金融工具的采用,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也不断地得到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涉及到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企业财务报告应当充分披露这些风险信息。但按照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指标内涵及其计量原则,企业面临的未来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重大事项则受到严重的制约而无法得到充分揭示。
三是信息需求变化需要改革现行财务报告。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注重未来预期信息。2. 格外关注不同机会和风险的企业分部信息。3.关注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就现行财务报表的结构和性质而言,已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因此,对现行财务报告迫切需要改革。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此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未来财务报告的改革与改进,其目标在于促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有用,不断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
一是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未来的财务报告应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不仅揭示财务信息,还应扩大到非财务信息,应当将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纳入披露的范围,提供“管理当局分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分部信息”、“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信息”等;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财务报告”的名称也需要更改,因为到那时已不仅仅是“财务”的报告了。
二是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当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体系。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历史成本属性之外,针对不同项目,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特别应注意“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计量属性,促进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现有的价值。
三是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来说,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预测信息,如企业“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等,这对提高财务报告整体有用性大有帮助。
要使财务报告的改革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必须循序渐进,采取分步改革、逐步完善的策略。从近期来看,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先对其作一些适当的改进。
一是应当重视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为了满足用户对分部信息的需要,应当针对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分部报告,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二是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拓宽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量。改进后的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表外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方式、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内容。而重要事项的揭示应主要包括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等。
三是从财务报表的结构上看,可以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正常的或经常的业务、交易和事项,非核心业务是指非常的或者偶发的业务、交易和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对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做出划分,其目的在于提供最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趋势的信息。
四是从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上看,应当改变原有财务报告统一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属性,对于财务报告体系中某些项目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针对我国实际,对现行实务中有关核心资产、负债仍按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予以计量,而对资产负债表中的非核心资产、负债改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优点是能使投资者正确了解企业现有权益价值,符合及时性原则。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格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做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囿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