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摊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4日,成都春熙路EGO广场夜市地摊

  久违的摆地摊、逛集市的体验又回来了。
  总理点赞成都,各地再次松绑,城管直接电话喊你出来摆摊。受到热点的感召,媒体兴奋,段子手高产,五菱汽车躺赢,甚至还有专家搞出了“万亿地摊经济”的概念。
  浩浩荡荡的地摊大军,仿佛成了一种新生事物,一下子从潮底翻上浪尖。
  那么,一个“2米×2米”的小摊位,为什么能带来如此之大的想象空间?

摆摊权和就业问题


  黄昏时分,下班和散步的高峰期,也是地摊出摊的黄金时期。穿过某条五百来米的街道,似乎要耗尽全部心力,叫卖声充斥着四周:烤红薯、炒冷面、冰粉凉虾、煎饼果子、耳环首饰、打折T恤。
  香味和低价吸引着行人走走停停,正是在这种烟火气的细节中,许多人度过了记忆中的夜晚。
  随着城市环境整治的到来,没有了小商小贩的市井生活,只剩下整齐划一的青砖皮子,以及领着扩音器的广场舞大妈。如今地摊又重启,久不待见乃至深陷“猫鼠游戏”的小摊小贩们,终于迎来高光时刻。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地摊,成了现象级现象。
  “地摊经济概念股”的股票市场直奔涨停,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向地摊投来的目光远不止于此,江湖上,还有不绝于耳的“摆地摊暴富神话”。
  一会儿说,90后女子晚上摆地摊日卖四千买下奥迪奖励自己;一会儿说,大排档业主每天收入三万元;一会儿说,城管同志分配发展地摊的任务指标。
  经此一传,全民沸腾,纷纷琢磨:去摆个摊儿?人力资源可以去相面,程序员可以去修电脑,《地摊经济红宝书》在朋友圈及群组间四散传开。一度被大众视为“边缘经济”的摆地摊,而今正在往“C位”靠拢。
  地摊经济不是新生事物。这个看起来是个再微末不过的小事,其实在中国,几乎贯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和商业更迭,一直是不少人力争的权利—“摆摊权”。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最典型的有两个时刻。一是宋代的“坊市合一”。宋朝改“坊”(居民住宅)与“市”(商业交易区)的隔离,将原先住宅坊区内临街的民宅陆续开启店铺,取消“宵禁”,打破“日中为市”的惯例,早市、夜市应运而生,释放了很大的经济活力。
  二是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个体户”浪潮。虽然只有40年,但地摊成就了许多人,留下了许多故事。比如柳传志卖冰箱,马云卖鲜花,宗庆后卖棒冰和文具,刘强东在中关村小攤位卖碟片。
  这两个历史上有关于地摊的黄金时期,都展示了地摊经济的好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同时,小本生意的背后,寄寓着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生理想。
  2020年,再次重启的地摊经济,又不太一样。尽管它有一种诗意的浪漫,仿佛一句烟火气就让人重拾起城市的温度,但那不是现实。
  现实是,中国经济规模目前高居世界第二,但还是有很多不能忽略的“就业困难群众”和低收入人群。正如总理所言,6亿人月收入1000元,虽然统计口径不同,但这个数据是中国的一部分家底的截面。
  官方数字显示,如今中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超过6%,创下历史高位。这些人的生计问题,其实是社会稳定的基本盘。而地摊经济此刻重新来到舆论中心,正是因为它承载了底层谋生的最低出口。

从摊主到企业家?


  大众狂欢版的地摊经济,是一个误读。真正的地摊,没有浪漫。它不过是一个“草根生意”“穷人经济”,让底层人能随时随地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做点小本买卖。
这个看起来是个再微末不过的小事,其实在中国,几乎贯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和商业更迭,一直是不少人力争的权利—“摆摊权”。

  常做这种小本买卖的主要是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无业人员,还有一部分残疾人。他们对摆地摊的诉求只有一个:尽早实现盈利,养家糊口。
  练摊这一行看起来简单,但也不容易。
  首先是“创业资金”有大有小,但也需要一定的投入。
  所谓“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产什么”,显然有些“不接地气”。火爆的五菱改装车不仅一辆要好几万元,而且开这种车还需要有驾照。这两项就拦下了几乎所有摊主,而真正愿意花钱去买五菱的人,大都是原来的生意人。
  对于摊主来说,前期花大投入买个车不划算,不如直接买个破三轮代替。省钱,是要义。其他装备也一脉相承,比如塑料凳,家里有的,就直接用。而那些稍微高进阶的装备,比如碎冰机,是“咸鱼淘的二手”。
  至于从哪儿进的货,摊主们向南风窗记者透露,相比以前需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跑、找货源,现在“网上就有很多,淘宝、拼多多都能找到想卖的货,价格和线下差不多”。
  其次,摆摊可以赚钱,但赚的是辛苦钱、血汗钱,甚至以牺牲正常作息和身体健康为代价。
  摆摊和打工不同。打工需要关注一小块事情,但是摆摊则需要关注整个流程,包括供应链。只有等摆地摊摸清了货源和规律之后,才可以赚钱。
  同时,你需要起早贪黑,不带停歇,忍受夏天蚊子咬、冬天寒风吹,除了下大雨没法卖的时候在家休息,也就是过年能玩两天了。现实的情况恰恰是过年的时候生意一般比往常好,那么过年玩两天也是一个奢望,终其一年基本上是不会休息的。
  虽说城管同志叫你去摆地摊,但城市终究要管理,要有规划地分时段经营,比如规定每晚7点到11点出摊。对摊主来说,除了营业的4个小时应对川流不息的客群,他们付出的时间远远超出4小时。白天,仓库备货。晚上,路面整理,再从热闹的集市回到偏远的出租屋,已经凌晨一两点了。   最后,地摊虽小,商业竞争当然也要发生。生意好的时候,旁边的摊贩眼红,动不动就被威胁,不走就整人,或是盗走商品,又成了社会问题。
  如果完成了这三项挑战,地摊的收益到底有多大?
  一位有过两年摆摊经验的广州摊主告诉南风窗记者,他曾与无数摊主打过交道,“年入百万、日盈利一万的,是能上电视的少数人,那种摆摊两三天就亏本不卖了的,很正常,更多人不过是正常收入,每日也就100~400元”。
  那么,地摊的收益有没有可能增大,挣大钱呢?
  经济学通常假设,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练摊的投入不多,但多半也符合这个规律。换句话说,靠着练摊,解决生计是一条看得见的路,但要靠这个致富就有些夸张了。
  因为这种商业模式的“固有缺陷”—缺乏规模效应,所以发展前景往往不被看好,加之缺乏抵押物(煤炉、板凳、三轮车肯定不行),所以摊主要接入金融系统,获得融资,往往比较困难。
  这也决定了少数得以扩大规模的摊主,要更上层楼,成为企业主,就会面临一条金融资源的沟壑。
  比如,《贫穷的本质》一书就指出,穷人的生意如果进行扩大的话,就会有一个矛盾—即使初始收益很高,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平均收益反倒将被迅速拉低。
  举例而言。一个人做小饰品地摊生意,投入了10元,获得50件饰品,一天卖完后得到了5元的收益。当他扩大规模后,投入了100元。其中,用76元获得380件饰品,又租了三天摊位、雇了三天零工共花了24元。三天后,商品卖完,他收回114元。
  把三天14元的收益与一天5元的收益一对比,你就知道,地摊这种生意,扩大规模是不值得的。
  为何如此?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所处行业的利润率太低,新增的利润,很容易被新增人工成本侵蚀;二是他们无法从金融机构借贷,从而获得金融杠杆带来的收益。

中国“地摊经济学”


  对于穷人来说,经营小生意并不是很赚钱的方法。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参与到摆卖地摊之中?原因在于,解决就业,开辟新的收入渠道。
  这种自发的就业方式,实实在在地缓解了就业压力。这次,成都一夜之间以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拉动了10万人就业,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在中国台湾也一样,超过2%的人口,50余万人摆摊为生,每年贡献了超过5500亿元新台币的收入,其价值超过了台湾GDP的4%。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食品摊贩的收入又占到了八成,而摊贩上的食品消费,又占到了台湾人总的食品消费的两成多。
超过2%的人口,50余万人摆摊为生,每年贡献了超过5500亿元新台币的收入,其价值超过了台湾GDP的4%。

  谁会在地摊上消费?从地摊经济的需求者来说,他们的消费水平也处于最底层,从外卖小哥到洗头妹到摊主,大饭店进不起,高级商场进不起,只能吃最便宜的、穿最便宜的、用最便宜的,而地摊上低价的日常用品、食物等满足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地摊经济真正迎合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为囊中羞涩的消费者提供了场景。
  持续数月的疫情,有人失业,有人收入下降,越是底层劳动者,承受的压力越大。当摊主赚钱后,地摊本身其实丰富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给,是低收入群体能够过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地摊经济学”,可以说是国家政策释放的一个红利,是千方百计保就业和促消费的措施。本质上,“地摊经济学”是一次供需之间的重新分配,帮助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动到当下更需要的人手中。
  数据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数据统计,截至5月底,中国已有1200万家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同比增长,实现反弹。
  另一方面,质疑地摊经济的声音认为地摊是个威胁,致使垃圾成堆,还抢走了正规商铺的生意。
  显然,前者并不是问题,有待管理部门出台更周全的政策,进行规范管理。
  那么,后者呢?这很好理解,消费群体被重新分配了。在同一个地段,放開了地摊后,原本会去沿街商铺的客源,现在一部分人很可能只需路过时“看一眼”,就在地摊上买了。如果我们把市场当作一个零和博弈的市场,你得到了消费者,我就失去了。
  的确,用这样的角度去思考,有可能对这些商铺不公平。但如果从发掘全社会消费的角度来看,地摊还是有它的合理性。
  地摊本质是分级消费,用经济学的话来说,是一种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这里的“歧视”并非贬义词,而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从而最大程度发掘需求,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
  贫穷容易限制想象力。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直都超乎我们的想象,消费的分层需求异常旺盛,而地摊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它来得正是时候。
其他文献
李少威 常务副主编  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全美骚乱,波及整个西方世界。  过去我总认为,今天的西方世界真的普遍相信被刻意歪曲的“上帝选民”那种鬼话,彻底忘怀了自身崛起历史过程中的累累尸骨。美国反种族歧视骚乱的事实证明,西方社会对历史其实是清楚的,否则他们不会想到把账往上算,拆毁奴隶贩子和殖民者的雕像,甚至一直算到哥伦布头上。  种族歧视,根本上是指白皮肤的人对其他肤色的人群的歧视;种族主义,根本
随着冬季的到来,疫情防控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抗疫是一场“平战结合,医防融合”的常态化战斗,也提供了重新思考中国公共卫生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契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始终关注医疗改革领域,是国内最早提出政府主导公共卫生医疗的学者之一。  2021 年元旦,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联合跨年特别节目《思·享 2021》中,李玲与张伯礼院士、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感染
成都大慈寺内的茶馆  如果人们要问,谁是“新一线城市”,那么,成都应该是最想摘掉“新”字的那个。  在各种有关城市的指标上,比如中国第四城第五城、最宜居城市等,成都常年霸占着显眼的位置,算是城市兄弟圈里的老网红了。  成都在城市竞争力体系构筑上的不遗余力,但一直以来,它无法摆脱的是,总被认为有集四川一省之力做大的嫌疑,就像“成都省四川市”这个广为流传的玩笑。  这种说法的证据信手拈来。单从GDP来
2月28日,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隔离病房,换班的护士们准备离开隔离病房  武鋼总医院的感染科病房在住院部的17层,住院部是这家医院最高的建筑。  3月13日这天,武汉风大,空旷、高处的窗外,风声听起来近乎咆哮。  即使戴着口罩,路明状态上的松弛也很容易感染到身边人。  3月12日,新冠肺炎患者已从她所在住院部的17层搬至医院内部另一处恢复,接下来医院做集中消杀工作,为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做准备。武汉本地
新冠病毒的损伤力如何?  美 《自然》7月21日  国外的新冠病毒样本研究显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将会导致记忆丧失、中风和大脑等问题。目前,通过研究,新冠病毒损害大脑的机制正变得越来越重视。  在疫情早期,研究人员推测,病毒可能会以某种方式进入大脑并感染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神经元,从而造成大脑的损害。但此后的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很难通过作为大脑防御系统的血脑屏障。另外,新冠病毒不一定会以任何重要的方式
2017年2月7日,海地太子港,海地总统莫伊兹(中)宣誓就职  加勒比岛国海地近日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事变:一伙武装分子闯入位于山上的总统私人寓所,打死了海地总统莫伊兹(Jovenel Mo?se),总统身边的安保人员却都没有受伤。  由于海地总统任期5年,而前任总统2016年2月7日即去职,故自今年2月7日起,海地绝大多数反对党就认定莫伊兹“任期已满”,处于“非法执政状态”。而莫伊兹则宣称,自己实
领教工坊私董会1625组到日本游学,组员于京都胜林寺体验坐禅,专注于呼吸当下,达到身心合一。  在领教工坊办公区的一面墙上,看到了这样一行字,那是《孟子》中的话:“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类似的话还有《中庸》里的一句,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每一个来到领教工坊学习的民营企业家,看到这些几千年前老祖宗的话,为什么会产生共鸣?老祖宗说
2021年4月13日,高雄莲池潭风景区附近的浅滩干涸见底  台湾缺水,水库都干了。  今年的梅雨季没有来,又久未下雨,加上去年没什么台风,2021年台湾的新竹、苗栗和台中地区正面临52年来降雨量最少的一年。  大旱来临,台湾的工业、农业、民生用水都受到了影响。  台湾占据了全球90%的芯片产能,而台积电作为龙头企业,从今年3月就已经动用水车运水;为了保障计算机晶片产业,台湾当局采取“弃田保工”的政
2020年12月20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纽顿摆出空椅子,悼念新冠死者  2021 年 1 月 23 日,新冠疫情肆虐一周年之际,全球确诊感染新冠的总人数已经逼近 1 亿。若按照一个月增加2000万例的速度,在人类能够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之前,累计确诊数再“翻两番”并非难事。  感染数的暴增,在耗尽当地医疗资源后,就会导致死亡率的飙升,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也是传染性强的变种病毒的可怕之处。200多
2021年4月16日,美国华盛顿特区,菅义伟访问美国,并与拜登举行联合记者会  作为美国总统的首次外访,虽然拜登选择的是欧洲,但他外交的优先方向在亚洲。如果再聚焦一点,那就是东北亚,而其中的重点则是日本与韩国。从3月15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与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东京,到5月21日拜登在白宫送走韩国总统文在寅,短短两个月时间,拜登政府完成了一轮与日韩高层次、高频率的外交互动。至少从美国的意图来说,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