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探析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el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琵琶演奏是一种十分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其具有极高的传统性与古典性。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演奏与表演同样重要,两者的巧妙融合,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演奏效果。然而,在以往的琵琶教学中,很多教育工作者与学习者都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奏”的方面,忽视了“演”,极大地削弱了琵琶演奏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琵琶演奏,分析其对表演所提出的需求,以及表演在演奏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琵琶演奏 表演艺术 表演作用
  琵琶是一种古典弹拨类乐器,其随着时代的演变、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直至今日,我国的琵琶演奏艺术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且成熟的体系。甚至有很多著名的琵琶曲目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外。但是在琵琶演奏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很多学者只注重演奏中的“奏”,却忽视了其中的“演”。
  一、琵琶演奏对表演的需求
  琵琶演奏作为一种古典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其整体的根基已达到稳固状态。整体的演奏方式、演奏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代琵琶演奏中,演奏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创新演奏形式以及演奏标准。现代琵琶演奏不再是单纯死板地向观众传递音符,而是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通过表演的方式,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曲目内涵。同时,通过这种外在与内在相结合的方式,也可加强观众对曲目的理解,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这是现代琵琶演奏对演奏者提出的要求,是演奏者自身必须达到的标准。
  琵琶演奏中的表演与普通的影视剧表演并不相同。其不需要演奏者说台词或者描述一些自己的动作,而是需要演奏者跟随节奏的变化、旋律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展示音乐的内容。[1]如果说“奏”是琵琶演奏的精髓,那么“演”就是琵琶演奏的艺术升华。
  在琵琶演奏中,表演与演奏具有极强的共性,两者需要巧妙结合,巧妙交织,由此才可提高演奏曲目的表演效果,也可更大程度地满足当代观众的艺术审美需求。
  除共性外,琵琶演奏与琵琶表演之间也具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简单来说,音乐表演并不像默剧一般,需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动作上,利用动作传达信息。如果按照这一方式进行琵琶表演,会使整体的效果看起来过于死板、过于僵硬。在此期间,琵琶演奏者应放松,在全身心融入曲目环境中,跟随音乐的变化自主做出动作,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传递出来。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琵琶表演方式。
  例如,我国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都会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琵琶演奏传递自己的内心。由此便可知,表演与演奏之间具有极强的联系。两者相对存在,但却并不冲突。演奏者需要在长期训练中,学会如何调节好两者的关系,促使两者可以保持一致的情感、一致的目标,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二、表演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
  (一)通过表演再现生活
  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如果表演者自身不具有较高的表演水平,没有对曲目形成深刻的心理体会,那么其必然无法把曲目的真正含义传达给观众,呈现给观众。对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演奏者就要加强自己的表演水平,通过表演丰富展现形式。演奏者还应加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能够真正理解曲目的内涵,形成心灵感悟。然后在表演时,通过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与观众形成对话,对其形成有效感染。
  除此之外,演奏者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形体、动作以及语言,加强这三方面的训练,借助这一方式融合演奏技巧。在彼此交融的状态下,加强演奏与表演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提升表演效果。
  总而言之,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是琵琶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必须关注的一个要点。其不仅要关注奏这方面,也要重视演这一领域,融入一些专业性的表演。
  在琵琶演奏训练中,演奏者也可遵循艺术的特点,以解放天性的训练方式,把自己内心的力量全部激发出来,通过爆发性的练习再现真实,提高演奏艺术性。
  (二)通过表演演繹故事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说,琵琶演奏与话剧影视表演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其中都包含表演这一要素,但两者的最大区别恰好也在于表演。简单来说,琵琶演奏的表演方式与话剧影视的表演方式并不相同。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为他们讲述一个故事。
  例如,著名的琵琶曲目《塞上曲》为观众讲述了王昭君的故事。通过演奏者的巧妙演绎以及表演艺术,增强了整个故事的凄切感与悲凉感,也展现出王昭君的哀怨之情;《十面埋伏》表演中,在观众眼前似乎可以展现出一幅幅决战的场景。[3]这两首曲目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演奏者在演奏中融入了表演元素。
  综合来说,在演绎琵琶曲的过程中,如果演奏者没有真正体会曲目内容和曲目情感,没有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将其以动作形态等途径展现出来的话,那么对观众而言,这首曲目就只是一段音符的堆砌,整体表演的艺术性与价值都无法全面展现。
  在琵琶演奏领域有一种概念叫作人琴合一。演奏者不能单纯地把琵琶看作是一种乐器,而是要把它融合到自己的身体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忘我境界中,全面展开故事演绎、情景表演,带给观众真实体验。演奏者可适当效仿影视表演中的一些训练技巧,能够消除自己的畏惧心理,能够大胆地用演奏展现自我,在表演中达到忘我。在演与奏统一的状态下,加强整体表演的感染性,把故事中的画面一幅幅、一帧帧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带给其跌宕起伏的感受。
  (三)通过表演丰富艺术形式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孕育出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而在艺术这一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表现形式。除琵琶外,戏曲、京剧、话剧也是我国重要的艺术类型。相较于此,琵琶的古老性与传统性会更加明显。在琵琶这一乐器的背后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底蕴。琵琶演奏并没有一种特定的形式,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表演特点、表演创作方向,例如南派琵琶与北派琵琶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哪一种表现形式,融合到琵琶中,所展现出的艺术理解都是统一的。艺术是需要有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相融合的表演,既有演奏者的外在表现,也有对内在本质的传达。所以,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必须加强对表演的理解,借此丰富琵琶的艺术形式,促进我国琵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整体的演绎体系可以更加完善。   (四)通过表演升华演绎情感
  客观来说,无论是在琵琶演奏还是在其他乐器演奏的过程中,表演都十分重要。在表演中,演奏者的肢体动作与神态表情都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展现表演内容,促使整体的旋律可以以更加清晰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加强观众的体验与理解。除此之外,在肢体表演的辅助下,演奏者也可以高水平地将乐曲中的情感展现出来,使观众进一步融入曲目情景中,体会曲目的内涵。因此,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要贯彻表达一致的原则,把情感肢体与表演融合到一起,促进音乐演奏质量的提高。
  琵琶演奏并不是单纯地把音符旋律表达出来,而是要向观众传递一些故事,传达一些情感。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爱国之情可以发散,离乡之苦也可以体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琵琶演奏者在演奏中会过度关注自己的技巧,關注演奏的效果,却忽视了自己的表演以及面部表情的控制,导致观众无法把视觉与听觉接收到的信息融合到一起,无法达到身临其境。[4]基于此,演奏者要做好有效创新,重新定位琵琶演奏的艺术价值,通过完美地结合演与奏,拉近自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五)通过表演实现心灵共鸣
  琵琶演奏与其他乐器演奏类似,在舞台上,演奏者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演奏,而不是口头传达。对演奏者来说,其在演奏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要控制手中的琵琶。基于这一前提,很多琵琶演奏者就会形成片面的理解,在舞台上只注重演奏,不注重表演,也不会与观众形成心灵上的交流与情感方面的共鸣。可想而知,这一形式的演奏效果必然不理想。
  演奏者要通过适当的表演,把自己的肢体语言、情态语言融入表演中,为观众传达更真实、更丰富的情感信息。与此同时,演奏者还要加深自己对乐曲的感受,通过调整音量、调整旋律、调整音色的方式,传达曲目内容。通过调整肢体、调整表情的方式,诠释曲目情感,让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曲目背后的意义,更能感受到演奏者的情感与心灵,以升华演奏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奏与演同样重要,并且二者缺一不可。通过“奏”,表演者可以展现自己的技艺,可以将曲目完整地展现出来;通过“演”,其可以丰富整首曲目的艺术形式,升华情感,也可以与听众之间达到心理共鸣,促使整体效果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对此在日常训练中,演奏者一定要平衡好自己的心态,不仅要注重“奏”的练习,也要注重“演”的意义。只有演奏统一、演奏结合,才可真正把这门艺术诠释出来。
  参考文献:
  [1]周南.表演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探析[J].明日风尚,2017(18):126.
  [2]张健.表演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探析[J].戏剧之家,2018(05):70.
  [3]徐畅.试析表演在琵琶演奏过程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8(02):118.
  [4]赵玉晶.浅谈表演在琵琶演奏中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1):169-170.
  (作者简介:慕扬,女,硕士研究生,甘肃省歌舞剧院,国家二级演奏员,研究方向:琵琶演奏)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伴着晨曦,每天总是有一个清雅的梦飘然而至。梦里有一个绿色的海洋、花的世界、沁人的芬芳……这就是我工作地的珠岛荷塘。  珠岛,珠江边上一个有特殊符号的地方,荷塘因地处珠岛中心,犹如岛上的一颗明珠,永远散发出神秘而诱人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爱莲的人们。在我心中,珠岛荷塘的荷是最美的。  荷花,虽未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不具有兰花的典雅幽香,但它全身都是宝,荷花、荷叶、莲子、莲须、莲藕均可食用或药用,这是大众
期刊
一粒茶籽坐在石头里  抽芽拔节,千万年之后  一颗露珠坐在嫩芽上  如禪坐在云朵上  我只想坐在千年茶树下  背靠青山,听涧泉轻敲铜鼓  看薄雾慢慢散去。然后  用一枚树叶书签打开茶史  沏一壶普安红,阅读  素淡的人生,放下自己  一首诗要改多少遍  有如这杂乱的荆棘  要砍多久,才能为小草  腾出一片蔚蓝  有如一朵云,要飘多高  才能从天空中  认出自己的前世今生  再次化为雨,滋润万物  
期刊
“听见她说”——失眠者语  四方盒子准备就绪  树枝摇晃着把羊赶进去  一只、几只、很多只  一些风声乘虚而入  最后,夜晚挤了进去  羊群在风声中睡去  她,从梦中醒来  吊燈被阴影压扁,丑陋、刻板  ——“我不喜欢”  她紧闭着嘴,却听见自己在说话  她讨厌七歪八扭的牙膏  讨厌被随意扯断的卷纸  她喜欢看盒子外面的树  喜欢它七歪八扭地生长  喜欢树干上丑陋随意的斑痕……  她坐在盒子里,在
期刊
是布谷鸟的一声唤叫  把我从三月的梦里  拉到,四月的梦外  翻开日历  清明雨已从右下角滑落  谷雨正从左上角飘来  我的歌谣里  除了桃花儿开杏花儿落  还有扁担开花结菱角  趁着前溪水涨  我得赶在日落前,将一粒种子  埋在,詩的开头  立夏  穿过那道栏栅  便来到了春天的外围  梦还未做完  桃花就已凋谢  你的书页里  除了一只断翅的蜻蜓  还有一枚发黄的落叶  那只高飞的蝴蝶  穿越
期刊
凉风依然徐徐,树影婆娑,露湿一地的色彩凄迷, 转眼让丝丝缕缕的柔情定格,一月的广州,夜晚的街道依旧是人来人往。抬头望去,幽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的小星星,它们越来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说话,深邃的苍穹是那么令我心驰神往。  回味着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底最温柔处隐隐作痛,泪水随风飘散在空中。岁月在风中散发着碎片,每一片都是揪心的痛,为何想着念着就在风中飘散
期刊
秋天的原野  冬天的蜡梅  有她们自己的情绪  那是落叶的叹息  蜡梅的旁逸斜出  也是另一种抬头向上的姿势  养蜂女戴着金黄的斗笠  斗笠上有蜂蝶翩翩起舞  枕着这一地的寂寞  是蜂王的孩子吧  在夢里,我梦见  你端着一碗蜂蜜水  那份甜,一直从去年延伸到今年  或许,你的眼角  有淌而未干的泪,难道  被蜂蜇的疼痛已经从伤处蔓延  瓷碗里  尽是牵扯不断的蜂糖丝  原来蜂蜜  也是藕断丝连 
期刊
借春天的风暖一暖  借春天的风暖一暖  暖一暖  融化白雪的冬眠  过去了好远  爱恨情仇一转眼  一转眼  也不过是人世间百年  回首的瞬间  就让春天的风吹一吹,吹一吹  吹走唏嘘风干了泪那个你的誓言  就让春天的歌探一探,探一探  化成粉蝶飞过了山岚寂寞的深涧  借春天的风暖一暖  暖一暖  心底悲伤的缠绵  虐了千百遍  对你的无言,感情的无法兑现  刺痛了眼  也不过是走一回天上人间  
期刊
为了缓解日益加重的乡愁  这一辈子,我从未中断地还乡  回到那个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村庄  夜晚  我喜欢和乡邻在老村里四处游荡  看树影凌乱  看月光越过矮墙  看星子在夜空落下  但不是早年我熟悉的那颗  我们相互诉说这些年对生活的亏欠  对病痛和离别的一再纵容  黎明之前,天那么黑  一直担心不习惯走夜路的我  会成为黑夜和村庄的一部分  无法分离  作者简介:王涛,男,1986年出生,系中国诗
期刊
七律·咏柳宗元  枷锁革除婢返乡,惜才破土建黉堂。  深挖水井源多道,广种农田米满仓。  九赋诗文情寄字,十骚著作墨飘香。  胸中忘却沉浮事,蓑笠孤舟钓雪霜。   七律·咏韩愈  颠沛伶仃志气昂,淮西平定战旗扬。  诗含激电千龙舞,文起惊雷万马狂。  忠胆一颗戳悖谬,大牙两粒辨高强。  伐舟宦海鸢飞影,南岳开云览胜光。  七律·咏欧阳修  总角诗文似涌泉,青春绽放中三元。  冰心见月陪明圣,慧眼识
期刊
让人夜夜辗转反侧的,只有梦里的故乡。  冬天的一个清晨,我战战兢兢地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我小小的村庄。站在村头,我脑海里浮现出很多熟悉的记忆:儿时的伙伴,童年的游戏,还有简单质朴的满地油菜花。这时雪还在漫天飞舞,我的身子被大衣裹得严严实实,但在那一刻,我突然有种莫名的孤独,不想说话,只想静静地看着我的村庄,好好看看养我育我的故乡的模样。一滴眼泪融化了一圈的雪,而流不尽的只有当初的少年和当初的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