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强化学生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ly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达成共识,在教学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让学生以史为鉴,而且在历史学习中开展思想引导,以正确的理念教育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笔者长期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了情感教育渗透的探究与尝试,本文作分析。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和谐的氛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思想情感更为缜密和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具有明显影响。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创造和谐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平等的氛围,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都要一视同仁地对待。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倡导人人都是平等的这一理念,有效消除了班级学困生群体的自卑畏难情绪。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存在理解障碍、学习难点,笔者都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通过这样的帮助让学生在内心与教师走得更近,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让成功、满足的积极情感体验主导学生的整个历史学习活动,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中,让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得到充分释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增强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更加热爱历史学习。
  二、展示中华悠久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灿烂的古代文明让中华民族在世界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历史教学中许多内容正是这一辉煌时期的再现。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展示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与光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在青铜器制造方面的杰出代表,生龙活虎的动物头像、精湛的兵器,以及各种祭祀用的器皿,无不精美,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通过这些青铜器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比如教学建筑奇观内容时,笔者精心选取了我国多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让学生进行欣赏,相对于现在城市中清一色的高楼大厦及短命的建筑,这些建筑奇观更是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回顾近代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应当是历史教学的主旋律,中国近代史饱含中国人民的屈辱和血泪,在历史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这段历史,并从这段历史中得到深刻感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通过选取相关影片场景进行播放,以及通过翔实的数据列表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侵华战争给我国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带来的无可估量的损失,让学生深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有效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一情感转化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强大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抱负。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播放了南京大屠杀中的场景,学生观看之后无不义愤填膺,笔者结合当前日本政府部分政治人物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言论行为,尤其是较为敏感的钓鱼岛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日本目前仍在活跃的右翼势力的真实嘴脸,对他们的言行保持高度警惕。学生在学习中纷纷表示要与祖国同呼吸,对于一切侵害我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伤害我国感情与利益的行为,尤其是曾经伤害过、侵略过中华民族的这些敌对势力,绝不手软,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有效保护自己,遏制这样的邪恶势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开展历史专题教育,升华学生内心情感思想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将教学活动转化为专题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强化思想教育。例如在“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内容教学中,笔者事先要求学生搜集港澳回归前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如今港澳繁荣昌盛的社会形态,通过两者对比,让学生明白“一国两制”的实施让港澳保持高度的繁荣与发展,同时完成了中华民族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百年夙愿,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顺利收复港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华民族的复苏,尤其是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实力,13亿人民的坚强后盾,是港澳得以顺利回归的前提与保障。在这样的专题研讨活动中,学生不仅全面掌握了“一国两制”的内涵,了解了其在保障港澳繁荣、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方面的创造性价值与意义,而且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红军长征故事会、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等专题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同样受到了强烈震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思想教育净化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学生心灵,对于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成长的责任感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青春阶段的初中生,他们的思想渴望独立,但是受制于生活阅历与基础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观点还不完善。对此,历史教师要强化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在抓实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情感与思想渗透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空间,以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成长的责任感。例如在《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学后,笔者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20年前、30年前的生活条件和现在的对比变化,笔者还向学生提供了本地区前后30年基础设施、国民生产经济总值、群众生活水平、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对比数据与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党带领全国人民扎根于经济建设几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变化,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进一步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再比如教学《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到县消防大队、营房进行参观,参观了荣誉室,观看了部队的队列演习与消防装备,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国军队现代化的巨大成就,听取了消防官兵在抢救群众生命财产方面的事迹报告,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部队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及官兵昂扬的精神状态,增强了学生将来投身国防、报效国家的情感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整合历史教学中的各种资源,注重教育形式的优化,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不容忽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让体育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获得快乐。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  国家教育部于世纪之交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并将学生的情感目标放在了综合评价的第一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难看出情感培养
摘 要: 时事是思想政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政治会考、高考的重要内容。因此,时事政治既是检测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又关系到政治会考、高考的成败。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时事热点 教学方法  时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跨度都很大。在共同探究中引导学生如何整合现有的时事资源,从而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面对众多的时事现象时,总
摘 要: 课堂笔记是对课堂教授的内容的记录,做课堂笔记是提高听课效率,强化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而在初中政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不愿做笔记,或者不会做笔记。文章就如同指导学生做好初中政治课堂笔记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课堂笔记 指导方法  课堂笔记是对课堂教授的内容的记录,做课堂笔记是提高听课效率,强化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好的笔记是一门科目的精华,在复习备考时,翻阅自己
专题教学是指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究完成开放性任务的过程。开放性指学生对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权,任务涉及的知识通常是跨学科的,任务的完成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以团队的形式围绕主题,利用信息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作为促进者、设计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资源,提出建议。  《国家和国际组织》模块按照一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专题。选用专题教学的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学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缺乏学习的趣味性,大大影响政治教学的质量。要改变这种乏味的教学气氛必须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趣味性 兴趣激发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它主要论述古往今来的一些政治观念,学生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对于大片的理论概述难以真正理解,致使课堂氛围差强人意,教学质量不乐观。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教学现象,让学生对政治课堂感兴趣呢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学情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是普通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进度 有效性 教学质量  笔者之前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设施不够完善。这给很多试图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想与重点中学竞争的老师提出了难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初中学校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这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契机。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这样在教学设计中能够搜集丰富的资料信息,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生动形象程度,在课外活动环节可以提供积极的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在这三个关键环节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作论述。  一、紧扣课前设计准备环
摘 要: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构建良好的认知预设,上课时要处理好“先行组织者”的形式与作用,这样才能构建实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实效性 构建途径  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构建良好的认知预设  认知心理学认为,了解学生是如何在头脑中构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要着眼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应用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