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布置方式对提高成绩的重要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九年义务制教育实行多年来,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们会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年级,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教材,教育出来的学生的整体水平是层次不齐的。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是由讲课方式的差异造成的,更是由课后作业布置的差异造成的,所以掌握了布置课后作业的技巧,就是找到了提高学生成绩的诀窍。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作业布置 提高成绩
  
  1.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三十多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辅导教材和习题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么多的学习资料,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该如何取舍呢?是完全摒弃仅使用标准教材的例题和习题呢?还是脱离标准教材而仅使用各种习题呢?不同的教师给出的答案不一。
  据调查发现,现在中学一些教师更倾向于使用各种习题册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但是,由于习题册编者的水平的层次不同,导致习题册中题目的难易程度和纰漏数目不一,导致不同的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标准根本无法统一,从而出现整体成绩的不同。同时,教师不同的安排作业方式,给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引导作用,导致有些学生对做作业也有了“偏好”,只做难题曾一度成为许多学生的热爱,这是不利于提高成绩的。
  另外,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教学方式叫做“题海战术”。这种“战术”确实对提高成绩有所帮助,同时也为许多学生家长喜爱。但是,它费时费力,在给学生增重压力的同时,也会使一些教师产生倦怠思想,随便找来大量的题目给学生做,却忽视对题目挑选时候的精益求精。
  当然,学生的成绩与多方面因素是相互关系的。但是,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学生成绩的提高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后作业布置没有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本文就将介绍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课后作业布置方法。
  2.布置作业的改进方法
  第一,标准教材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比重应该占到70%—80%。因为标准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题都非常典型,难度不大,但却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用这些题目给学生当课后作业,会让学生更能理解课堂上教师的所讲内容。另外,课后题要求学生反复做,并随机抽查出错率,对出错的题目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课堂上再重新测试。使用这个方法达到的效果是,给学生布置作业的题目数量减少但是质量提高,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二,在完成基本教材上的作业的同时,还要适当布置些开放式的作业,因为基本教材是基础。开放性作业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我在学完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课程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调查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寸,将统计数据用适当的图表表示出来,并计算它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再比如解答某题的多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应该注意什么等,另外可安排课外活动课,让学生一起分享交流。
  第三,基本教材中协同完成的作业要重视,不能怕麻烦而不布置。因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须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及他人协同合作。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比如:在学习相似图形后,我举行了简单几何体模型制作大赛:布置学生5人一组合作分工制作视力表,并给制作出来的视力表挂上身份卡:给每一行字母标注上长宽及代表的视力度数。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知道了视力表的原理,加深了对相似图形的理解,更激发了学习几何的兴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四,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先布置作业下去,学生做作业,第二天交上来教师批改完再发下去。这种方法使得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于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就很差,因为学生为了教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简单符号,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业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而且,传统的仅凭一支笔坐在办公桌前批改的单一方式面对学生多样化的作业将感到无能为力,可见,在作业批改方式上也应该来一次革命。
  比如以作业批改小组的形式,以A、B、C三桌一组合为宜。教师提出要求;由组长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业做“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批完“示范作业”,然后逐个自批、互查。在进行小组批改时,学生可“轮流执政”当作业批改小组长,为每一个人,包括学困生在内,提供一个“领导”他人的机会。要强、好胜,希望在群体中表现自己,是学生,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共同心理。这种交流方式,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可推动教学民主,使得学生在问题面前善于动脑,敢于发表意见,在不同观点面前善于追根究底,敢于据理力争,使批改作业的过程变成学习成果分享与交流的过程。
  当然,随着以后布置的作业的多样性,将来评改作业也许不再仅仅是教师,而是包括教师、学生、家庭、社区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和关注学生作业辅导评改及学生的成长。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评改方式也可能数字化。师生间尽管时空分离,但网络技术将使他们将评改变成讨论、交流的对话过程。
  3.结语
  因为课后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它。因为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学生对教学的深化过程(而非强化)。课后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系统。这样的探索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彭晨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改革.
  [3]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一、用历史眼光注视现实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宏观上从多种视角、多种层面观察、分析历史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动态的、历史主义的眼光关注现实社会,这也是我们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所
摘 要: 针对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样是当前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研工作实践和认识,从怎样的教研活动算有效?——关于目标的讨论;怎样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关于形式的讨论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教研活动 目标 形式    改进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提高学校教研活动
摘 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与学的中心,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课堂。文章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提出了在课堂教学如何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有效课堂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 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纷呈,一堂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与广大教师积极参
摘 要: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
火鸡疱疹病毒(HVT)为一种α疱疹病毒,因其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原相关性而被广泛用作预防马立克氏病(MD)的活疫苗。本研究的目的首先是构建HVT全基因组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
“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  一、为什么预习会有显著的作用  1.预习可以提高听课质量。  可以这么说,预习的好处直接体现在上课的时候,而课堂学习在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人提出:教一辈子书不一定能成为专家,若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教学专家。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确实有些道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若翻翻老师们的教案,看看那些字数不菲的反思,你又会觉得:写一辈子这样的反思,也未必能成为一个专家。  我身处当地一所著名的小学,平时有机会拜读校内每一位教师的反思,也有机会到别的学校了解教师们的业务情况,出于兴趣
1.以猪伪狂犬病毒(PRV)的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设计了应用在同一个PCR反应体系的3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了鉴别诊断PRV疫苗株和流行毒株的多重PCR方法(Multiplex PCR,Multi-PC
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好几个年头。其间,科学老师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追求努力实践探究的理念,场面可谓轰轰烈烈,蔚为壮观。但是,在近几年实践中暴露出数量不少的探究上的“形式主义”,小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无序性、嬉玩性、浅表性与盲目性。这种“探究”的低效性甚至无效性,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不得不引起科学教学工作者的深思。  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学生有效的探究活动呢?第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本课的影视音乐,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  2.在欣赏影视音乐的过程中,能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歌、插曲;能简述出音画“同步、对位”表现手法的涵义。  3.能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尝试选择恰当的音乐为画面进行配乐。  二、教学重点  1.音画“对位、同步”的讲解。  2.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了解音画“对位、同步”表现手法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