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受众媒介接触状况调查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是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该地区因为国家政策以及地理状况等因素,媒介发展和普及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2007年至2010年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农牧区受众媒介接触状况。
  【关键词】媒介 受众 内蒙古 阿拉善
  
   笔者协同团队于2007年第一次深入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对当地受众的媒介接触状况进行了调查。以阿拉善盟巴彦诺日公苏木、孪井滩农业开发区塔日阿图嘎查、巴音毛道农场敖龙布鲁格镇①的农牧区为主要调查地,结合城镇调研数据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并对阿拉善盟左旗农牧区媒介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农牧区受众媒介接触实证分析
  1、电视:依然保持主体地位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显示,电视机的使用率和普及率占据主导地位。在各类型新闻节目中,新闻类和法律节目在调查中成为农牧民选择的热点,分别占总数的66.37%和35.40%。由于受访者以农牧民居多,所以农牧科技节目也受很多人的欢迎,选择“经常收看农牧业政策、提供农牧业科技节目、发布农牧产品买卖信息节目”的占34.91%。由于当地耕作种类和牧业养殖方式的不同,大多数农牧民在访谈中明确表示,一些电视节目对于自己当地的实际应用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46.23%选择偶尔收看,仍有18.87%的人基本上不看节目。
  2、报纸:遭受“冷遇”
  就阿拉善盟全盟的数据来看:2009年报纸的订阅总量是224,652份,杂志的订阅总量是148,788份;可供订阅的报纸的种类是1040类,杂志的种类有384类;2009年各种报刊杂志的征订总额为530万元,人均27元。
  2010年全盟报纸的订阅总量是215,388份,杂志的总量是154,248份;2010年各种报刊杂志的征订总额为550万元,人均30元,全区人均为10元。
  在所有订阅的报刊杂志中,城乡居民和农牧区居民的订阅比例为8:2;在订阅方式上,城镇以投递为主,农牧区以自取为主。
  在对报纸的问卷调查中,只有29.63%的调查者会经常阅读报纸,还有11.11%的调查者从来没读过报纸。此外,在农牧区有21.31%的调查者认为“想读,但不方便买到报纸”。巴彦诺日公邮政代办点的负责人魏军明介绍说:“在这里可以订到清单上的所有报刊杂志,报纸以《内蒙古日报》、《阿拉善报》、《北方新报》为主,杂志则是以《半月谈》和《故事会》为主。但现在的订阅群仍然是以各机关单位为主。个人和农牧民订阅的比例很少。”
  我们推断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1)当地相关服务部门从业的限制因素造成的。偏远农牧区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报纸的订阅业务很难触及到这些地区;(2)农牧民因为文化程度和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生活方式,使得自身缺乏订报、阅报的习惯。同样以巴彦诺日公的问卷调查为例,在文化程度这一选项中:小学及以下占19.44%;初中占38.89%;高中和中专占33.33%;大专占5.56%;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占2.78%。而且被调查者接受教育的方式,多数还是参加蒙语授课教学。这对报纸的订阅兴趣和理解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广播:最具潜力和最有性价比的媒介
  在对广播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47.62%的群众表示很少听广播;经常收听的人占到23.81%;而有33.33%的人根本不听广播。但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偏远农牧区,广播是以最低成本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
  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您还会继续选择收听广播吗?”的选项中,有43.8%的人选择“是的,经常”,有36.36%的人选择偶尔收听,有19.83%的人会选择其它媒体。
  4、网络:应当扮演重要角色
  从问卷的数据统计来看,有46.9%的人接触过网络,而其中认为网络最主要的四大作用分别是:及时快捷地了解新闻、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和聊天。
  通过对当地农牧民发放问卷了解到,在被问及“你觉得通过网络推销农牧产品”的问题时,有41.59%的人觉得“想法相当不错”;25.66%的人表示“会考虑尝试”;5.31%认为“缺乏可行性”;还有21.24%表示“不清楚”。
  5、城镇受众和农牧区受众各自独享的“奶酪”:数字电视和卫星接收设备
  在巴彦诺日公的所有农牧民家里,都没有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全部都依靠卫星接收设备来看电视节目。根据卫星接收设备的显示收到的频道是147个。面对如此丰富的节目频道,有34.55%的农牧民愿意花2—3个小时去看电视,不到1%的人会花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看电视。而在城镇,当地已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普及数字电视。2006年实现通信光缆干线覆盖全盟,95.5%的行政村开通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进入普通家庭。
  通过走访内蒙古阿拉善盟文化广播局技术处和内蒙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阿拉善分公司等相关部门,造成城镇居民和农牧区居民各自独享“奶酪”的原因是——成本:无论是数字电视还是有线网络电视,都需要铺设光缆线路来实现收视设备的更新换代,单这一项就要花费巨大的成本。也正是因为这点,在后期的维护和运营上难以实现盈利。
  二、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农牧区媒介发展特点
  1、国家政策对农牧区媒介发展有巨大作用
  塔日阿图嘎查不仅是孪井滩农业开发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阿拉善盟的第一个电话村,现在塔日阿图嘎查已经变为网络村了,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80%了,走在了其他苏木、嘎查的前列。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无疑是国家政策的巨大推动。当地之所以成为农业开发区,也是当地政府考量区位、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做的决定。在成本相当的情况下,农牧区媒介发展程度的高低和政策有很大关系。
  2、地理因素对当地媒介发展有很大制约作用
  以巴彦诺日公苏木为例,不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网络在当地和城镇区相比发展略显滞后。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几百平方公里内只有几户人家,媒介存在和发展的成本大,甚至只能说媒介到达而非媒介存在,从而无法形成固定的受众;其次,地理位置的偏远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农牧民可支配的收入较低,电视机、电脑等家电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都比较低,更多的成为了显示家庭收入的物件;为节约成本,报刊订阅、网络资源集中到了一个代办点,无法发挥媒介的真正作用,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效益作用到农牧民身上。
  3、城镇地区和农牧区的媒介发展态势:“求同存异”
  在2007年至2009年间随着阿拉善盟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高,城镇居民和农牧区居民用于购买媒介用品的分布大致趋同。
  移动电话一项,城镇居民由每百户191.6部增至196.29部,农牧区居民由每百户123部增至187.5部,由此导致了城镇居民和农牧区居民固定电话的拥有率在3年间逐年降低。
  家用电脑一项,在城镇和农牧区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城镇居民由每百户35.89台增至45.53台,农牧区居民拥有电脑的台数,由每百户1台增至3台。在2009年,城镇居民中每百户有41.62台电脑接入互联网,而在农牧民用户中,每百户只有1台。
  各类媒介设备添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彩电中:在城镇居民每百户中,2007年拥有彩电122.1台,2008年拥有120.2台,2009年拥有113.23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农牧区居民每百户中,2007年拥有78台,2008年拥有100台,2009年已经达到了108.75台。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城镇居民拥有彩电的数量已经基本饱和,而农牧区居民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添置了新的彩电。
  三、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若要提升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农牧区媒介的发展水平,有三点是必须要考虑的:政策、成本、文化。具体措施及建议如下:
  (一)以点带面,普及文化教育
  在各农牧区设立“信息文化站”,配备一定数量可以上网的电脑,以及各类报刊杂志,由村、镇委员会统一管理,主要功能是“学习”,由村、镇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结合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实际和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利用网络资源和纸质媒介,定时、定期开展行之有效和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带动当地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业增收。信息文化站的设立,首先可以保证有固定的地点让农牧民接触到各类媒介资源;其次,结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能促进农牧民增收,从观念和认识上改变他们对媒介的看法;定时、定期的学习活动,可以提升农牧民的文字掌握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为他们日后掌握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辅助作用。
  (二)强强合作,实惠为民
  近几年来,在偏远农牧区,手机已经有了很高的普及率,但是使用程度仅保持在通话交流和短信息接发上,但是很少收发彩信和手机上网。其原因有两点:(1)熟悉程度;(2)成本考虑。但是类似飞信的软件,实现了单向的信息发送而不收取费用。农牧区设立的“信息文化站”可在此实现一个信号源的功能而不必花费任何成本。
  农牧业相关部门可以和各类通信运营商合作。政府部门提供结合实际的农牧业信息,通信运营商在技术上实现信息传达,后者可以通过提升用户数量和基本服务基础之上的附加服务来实现盈利。
  (三)政策落实,贯穿始终
  不管是以促进当地农牧民收入带动经济的增长为目标,还是提高各媒介在农牧区的普及率或者相关信息的到达率,行政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农牧民自身缺乏意愿和能力来改善自身的媒介接触状况,而通过调查发现,政府参与是推进媒介发展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国家相关政策及信息的知晓度和到达率的有效途径,将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注 释
   ①巴彦诺日公、塔日阿图、巴音毛道、敖龙布鲁格均为蒙古地名;苏木在是一种介乎旗及村之间的行政区划单位即乡级行政区。蒙古族的行政村叫做嘎查。在内蒙古有关盟市所属旗的行政编制下,设嘎查(与行政村平级)
  (作者:托明特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6级新闻专业学生;关潇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6级广告专业学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先讲4个相马的历史故事,其中前三个故事来自《相马经》。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发现了5000多字的《相马经》手抄本,其中所述的有关相马的内容与历史上伯乐相马的经验吻合,《相馬经》完全是一本选马的技术驱动的教科书。  第一个故事大家都熟悉,即伯乐相马的故事。伯乐能够相马驭马,却不善育马,因此全天下找马。不仅如此,伯乐的教育方法也只能培养“识别良马”的儿子,却不能培养“识别国马和天下之
癌症,一句被视为“不治之症”,“谈癌”常使人“色变”。在我国,每年有100多万人患癌,死亡80多万人,几乎每40秒就有一人被癌细胞吞噬T生命。全世界不知有多少名医、专家为攻克癌症费尽了了心机,著名老中医孙秉严就是其中之一。  年前,我在深圳特区采访,有幸在下榻之处结识了这位从北京来深圳作短期门诊的孙秉严医师。见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有的来自香港,有的从海外专程赶来,这就使我产生了对他进行采访的念头。
今天上午最后一节课是“音乐课”。哎,伤不起的音乐课呀!听着那“传奇”般的声音,我简直要崩溃了。  这哪是音乐呀,简直就是杂音聚会。鸡公嗓的声音、粗“矿”音、总“气”音,还有偶尔吼一声的尖叫混合在一起,真让人受不了。  那个不走寻常路的李毅,最后干脆和牟洪成搞了个组合叫“帅哥乐队”。他们要唱歌了。看,快看!只见他们俩双手合拢,仿佛手中有一个话筒,照着音乐书唱《朋友》这首歌,唱一句他们的脖子就要扭一下
今冬的征兵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是在国家蒙受特大雨雪冰冻、地震灾害和成功举办奥运会、“神七”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就、以及纪念改革开放30年这种特殊环境下进行的。较之往年,今年征集对象有较大调整,大学生和应届高中毕业生成为应征主体,针对他们文化程度高、接受教育能力强、接触信息广思想活跃等特点,职能单位(部门)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助社会资源,拓宽宣传渠道,打好征兵宣传的主动仗,充分调动了应征青年参军报
人的体温。般保持在37℃左右,这是人类千百万年进化过程中适应地球环境的结果。据学者们研究,成人约有1014个细胞,这要经过一个受精卵的47次分裂。一般来说,分裂47次约需25年左右,这正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时间。一旦人体生成10个细胞后,机体细胞就开始老化,逐步趋向失效。当然,有的细胞——如血液、皮肤细胞等老化死亡后,随即有新生的细胞给予补充。但是,有的器官特别是大脑,当细胞失效到一定比例时,就可能引
老杨今年70岁,身体一向很好,退休后一直和儿孙住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一天早起遛弯,老杨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被急救车送到医院,经抢救后醒过来,却落下了说话不利索、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原来老杨发生了“中风”。住院时,医生给老杨进行了彩超检查,发现他的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其实回想起来,老杨平时看报纸时就有突然眼睛发黑的情况出现,有时还记不清东西。     80%的脑血栓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大脑的血
摘要:教学方法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在課堂中的应用,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体现。首先解读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总结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及出现的一些问题,再次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应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
我被捷克人震惊了!到处是鲜花和蜡烛,瓦茨拉夫大街饲马雕像下面的平台都放不下,教堂门口也放不下,街上的人依然手捧着鲜花和蜡烛不断送往各处。  去圣十字教堂与哈维尔告别,要排队等上几个小时。  星期三一大早,人们就去查理桥等待护送哈维尔遗体的马车。  星期五,人们无法进入葬礼现场,但是,还是有无数的人,前往悬挂着捷克国旗和肃穆的纯黑色旗帜的城堡中庭,近距离地观看大屏幕直播,陪伴哈维尔度过这最后的告别时
自古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生育,是人生历程中幸福的时刻,也是人类社会延续所必需。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为好呢?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从有益于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和促进民族的繁荣昌盛出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述。  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其一般规律性,古代医学观察到,大约以男子8岁,女子7岁为一个年龄周期。成书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的一生中有1/3时间是在睡乡中度过的。从某种角度讲,人的生命过程就象一支不断燃烧的蜡烛,而要使生命之火燃得更久长,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减慢其燃烧过程,而睡眠就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所以自古以来的医学家、养生家都把睡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养生方法。孔子曾说:“食不语,寝不言”。还说:“寐不尸”,主张侧卧而眠,并提出睡觉时“必有衣,长一身有半”。《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