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氯胺酮麻醉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次氯胺酮麻醉对未成年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1日龄筛选合格SD大鼠64只,分为氯胺酮组(包括k1和k7两个亚组:氯胺酮75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7d,分别于第8天和第14天进行首次训练,一部分训练结束1 h取材,一部分3d后再次训练)、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假训练组(取生理盐水组平均训练时间、次数训练,训练结束1 h取材)、正常组(迷宫中适应5min取材).采用Y型迷宫进行记忆能力测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结果 k1组学习次数、时间[分别为(51.88±15.93)次,(53.38±19.03)rain]高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25.50±6.78)次,(21.88±8.11)rain](P<0.05),k1组记忆保持率、p-CREB蛋白阳性神经元[分别为(61.25±6.41)%,(28.62±2.92)个]低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87.50±13.89)%,(71.13±7.23)个](P<0.05);而k7组[分别为(22.75±7.65)次,(24.13±9.01)min,(87.50±10.35)%,(71.00±6.93)个],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p-CREB蛋白阳性神经元[(7.75±1.28)个]低于生理盐水组和氯胺酮组(P<0.05),但与假训练组[(7.75±1.49)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氯胺酮麻醉可短期影响未成年大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p-CREB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青少年自杀现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许多国家青少年自杀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这一年龄段的第三大死因[1,2].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高发国家,我国青少年(15~24岁)自杀率高居35个国家中的第二位,仅次于斯里兰卡[3].自杀不仅对其家庭、朋友带来伤害,而且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据估计美国每年因此花费数亿美元.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交流沟通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也是护理本科生必须具有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更是当前高等护理教育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健康评估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讨如何提高护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目的 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假手术组(Sham组)、术前鞘内注射AlP(autocamtide-2-related inhibitory peptide AIP)或生理盐水组(BA组、BN组)、术后鞘内注射AIP或生理盐水组(AA组、AN组).测定SNI大鼠注射AIP前后机械缩足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