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恶病质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恶病质( CC)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近十年,尽管 CC 发生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其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方法。 CC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系统性炎症反应、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多种因素。 CC的成功治疗也有赖于多途径干预,包括营养支持和多种药物联合运用。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CC的药物有沙利度胺、非甾体消炎药类、孕酮类等;另外,一些根据其发病机制设计的新药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如ALD518、OHR/AVR118等)。
其他文献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其与内分泌性因素关系密切。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雌激素对原代软骨细胞的作用亦有性别差异。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观察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一系列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是肥胖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由肥胖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异常脂肪因子的释放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与
人类Klotho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2区域,全长约50 kb。 Klotho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多种类似人类衰老的相关表型,并且与肿瘤抑制作用密切相关,其基因表达下调及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肿瘤
无机多聚磷酸盐在体内分布广泛,是一个强力的天然病理生理性内源性凝血促进剂,其能够加速凝血因子Ⅴ的活化,并完全废除组织因子通道抑制剂的抗凝作用,同时增强纤维蛋白的结构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最近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展和破裂,NL
癌症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而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病情进展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转移机制至今还不清楚。随着循环肿瘤细胞的发现及之后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其在肿
卵巢癌起病隐匿、缺乏早期诊断手段、预后不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而传统的手术及化疗治疗远期疗效不理想。近年来,与卵巢癌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不断深入,卵巢癌的靶向治疗研
脑钠肽作为一种生化指标,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凭借其对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价值,甚至对一般人群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亦具有重要的价值。但近年
肺癌是目前全球癌症患者中病死率最高的,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研究覆盖最广。目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研究的兴起,使EGFR成为治疗NSCLC的关键点之一,随之而来的是EGF
结外鼻型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淋巴瘤(ENKTL)为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EB 病毒的感染能表达一系列潜伏蛋白,且此类蛋白的表达与 ENKTL 的发病密切相关,但 EB 病毒引起T细胞及NK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