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物理学是实验性课程,但贯穿在其中的结论、定理、概念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类比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转入到抽象认识。类比是一切理解事物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它在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笔者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类比方法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關键词】类比法;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所谓类比法,就是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帮助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教学中,通过反复地归类比较,指出知识间的异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的本来面目,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类比方法
类比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类比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解释类比。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如压强、电流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可能为学生展现出具体的图片或者实物,而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相似度的现象为学生提供想象素材,以辅助其理解抽象概念。
2.因果类比。在解释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有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功率和电功率之间的联系,水流和电流之间的联系等,教师在解释不同现象的因果关系过程中可以利用对比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出总结,并在对比分析中,强化对不同知识体系的理解,以培养物理思维。
3.范例类比。即在解释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先根据概念、规律的特殊性确定一个范例,再根据某一特殊现象的基本特点与范例的内容进行对比,并通过归类的方式确定这一现象是否符合某种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范例对比对于归纳同类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4.对应类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对系统内部元素进行分析判断的问题,而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关系从一个系统过渡到另一个系统,并根据二者的相似性来分析物理规律。
二、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类比法解释物理概念
物理是探究事物运动规律的理论,其在总结运动规律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严谨的、抽象的、富有逻辑的语言进行描述,而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概念,由于缺乏对物理世界的基本了解常常会在抽象的概念中陷入误区,或者由于缺乏对物理世界的想象而出现理解障碍。为突破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类比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进行“解剖”,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逐渐接受物理概念,例如在讲解“电压”这一概念时,教师如果单纯地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角度来解释,很难让学生接受,而如果从水压的角度为学生找到一个类比对象,并从能够看得见的水流的落差来向学生解释电压,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类比法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灵活掌握物理现象不仅决定着其学习效果的好坏,更影响着其能否正确解释物理现象。许多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流利地背诵物理规律,但是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却又是一筹莫展,而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本质上掌握物理规律。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物理规律之间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做出归纳和总结,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掌握物理规律,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热传递的发生条件和传递规律”与“水流的发生条件和运动规律”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利用表格做出归纳与总结,并进一步探究能量守恒规律。
3.利用类比法传授学习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和计算公式只是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运用大量的物理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革新,利用类比法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运用类比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利用类比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完成知识积累并体现物理知识价值的主要途径就是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常规实验教学中,不同实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在类比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物理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对比情境,如在讲解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水流在水管中运动的实验,并根据水流在主干道流动与在分水管中流动的现象来解释串、并联电流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利用类比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主要标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传播预设知识,并利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而这种僵化、静止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伤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如利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找到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创造性地解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以逐渐提高其创新精神。
三、类比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但是为保证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践中还是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精简讲解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类比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探究不同现象之间区别与联系的价值,避免直接利用对比表格为学生灌输类比知识,而是应该通过鼓励自主学习或者补充知识的方式创设问题探索空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类比中得到思想的启发。
2.注重类比教学的针对性。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够运用类比法,在教学实践中如果类比法运用不当,很容易弄巧成拙,反而出现让学生产生了知识混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类比过程中,应该切实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并注重强调不同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保证学生能够强化对类比内容的理解。
3.注重学生的知识反馈。教学反馈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类比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吸收学生的学习反馈,对类比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修正,并做好内容和方法上的调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科学的类比教学中掌握物理知识以及学习方法。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类比教学法,把教学重点放在易混、易出错、理解困难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的对比剖析上,并通过适当的练习以及物理实验加以巩固,以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海.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9:135.
[2]王晓燕.试析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21.
[3]武艳兵.浅谈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19:176.
【關键词】类比法;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所谓类比法,就是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帮助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教学中,通过反复地归类比较,指出知识间的异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的本来面目,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类比方法
类比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类比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解释类比。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如压强、电流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可能为学生展现出具体的图片或者实物,而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相似度的现象为学生提供想象素材,以辅助其理解抽象概念。
2.因果类比。在解释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有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功率和电功率之间的联系,水流和电流之间的联系等,教师在解释不同现象的因果关系过程中可以利用对比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出总结,并在对比分析中,强化对不同知识体系的理解,以培养物理思维。
3.范例类比。即在解释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先根据概念、规律的特殊性确定一个范例,再根据某一特殊现象的基本特点与范例的内容进行对比,并通过归类的方式确定这一现象是否符合某种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范例对比对于归纳同类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4.对应类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对系统内部元素进行分析判断的问题,而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关系从一个系统过渡到另一个系统,并根据二者的相似性来分析物理规律。
二、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类比法解释物理概念
物理是探究事物运动规律的理论,其在总结运动规律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严谨的、抽象的、富有逻辑的语言进行描述,而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概念,由于缺乏对物理世界的基本了解常常会在抽象的概念中陷入误区,或者由于缺乏对物理世界的想象而出现理解障碍。为突破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类比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进行“解剖”,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逐渐接受物理概念,例如在讲解“电压”这一概念时,教师如果单纯地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角度来解释,很难让学生接受,而如果从水压的角度为学生找到一个类比对象,并从能够看得见的水流的落差来向学生解释电压,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类比法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灵活掌握物理现象不仅决定着其学习效果的好坏,更影响着其能否正确解释物理现象。许多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流利地背诵物理规律,但是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却又是一筹莫展,而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本质上掌握物理规律。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物理规律之间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做出归纳和总结,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掌握物理规律,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热传递的发生条件和传递规律”与“水流的发生条件和运动规律”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利用表格做出归纳与总结,并进一步探究能量守恒规律。
3.利用类比法传授学习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和计算公式只是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运用大量的物理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革新,利用类比法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运用类比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利用类比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完成知识积累并体现物理知识价值的主要途径就是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常规实验教学中,不同实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在类比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物理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对比情境,如在讲解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水流在水管中运动的实验,并根据水流在主干道流动与在分水管中流动的现象来解释串、并联电流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利用类比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主要标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传播预设知识,并利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而这种僵化、静止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伤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如利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找到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创造性地解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以逐渐提高其创新精神。
三、类比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但是为保证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践中还是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精简讲解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类比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探究不同现象之间区别与联系的价值,避免直接利用对比表格为学生灌输类比知识,而是应该通过鼓励自主学习或者补充知识的方式创设问题探索空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类比中得到思想的启发。
2.注重类比教学的针对性。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够运用类比法,在教学实践中如果类比法运用不当,很容易弄巧成拙,反而出现让学生产生了知识混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类比过程中,应该切实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并注重强调不同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保证学生能够强化对类比内容的理解。
3.注重学生的知识反馈。教学反馈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类比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吸收学生的学习反馈,对类比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修正,并做好内容和方法上的调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科学的类比教学中掌握物理知识以及学习方法。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类比教学法,把教学重点放在易混、易出错、理解困难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的对比剖析上,并通过适当的练习以及物理实验加以巩固,以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海.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9:135.
[2]王晓燕.试析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21.
[3]武艳兵.浅谈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1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