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韵袅袅青花瓷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h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下旬,上海博物馆的“元代青花瓷器展”落下帷幕。在历时三个月的展览中,90件元代青花瓷器被展出,展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看客。其中的展品鬼谷子下山图罐,在2005年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镑拍出,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元青花,这朵瓷界奇葩,以从未消逝的光芒,再次荣耀四方。
  目前,元青花完整器,国外藏品大约有200多件,国内出土和传世的大约有100多件,总数在400件左右。元青花的纹饰题材很丰富,有龙凤瑞兽、花鸟虫鱼、树石蕉叶、火焰浪涛、文字和人物,等等。但元青花中画人物的很少,国内外只有10余件。不过有趣的是,在为数不多的元青花人物图瓷中,戏曲图瓷的器物却占了最大比重。这些瓷器都属器型较大、布局繁密、色彩浓艳的至正型,至正型青花是元青花中的精华,为当时的中外权贵和有钱人享用。
  作为一个时代的心灵史和生活史,元杂剧与人的内心和人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但就存世的元青花戏曲图瓷而言题材并不广泛,且较集中,主要是描绘古代政治军事故事和情爱故事。
  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带给人们不少想象。元青花上出现的戏曲图案,是否可以成为剧目存在,或者当时有这个戏曲演出的辅证?而众多的元杂剧里,偏偏又是那几出戏曲接二连三地出现在瓷器上,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尤为喜爱吗?如今,当我们细品元青花优雅器型和精湛画工的同时,一幅幅带有诉说性的戏曲图案,是否让你梦回元朝,余音绕梁。
  —— 梦回吹角连营
  马上得天下的民族对传奇军事人物和金戈铁马战争场面的迷恋是异于常人的。因此在元青花图瓷中出现战争题材的杂剧便在情理之中。
  卧龙岗
  如今,从垂髫稚子到耄耋老人,从村野山夫到知识白领,没有人不知道诸葛亮,不知道三顾茅庐。这样的情形在元朝也不是无法想象。三顾茅庐故事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孔明自己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所记也十分简单。
  但是,三国故事历来在民间很受欢迎,最迟在宋时的舞台上三国故事就已上演。金、元时,上演的三国剧目达几十种之多,元至治年间有新安虞氏刊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作《三国演义》,影响最大,对三顾茅庐故事的演绎十分精彩。据记载,元代有专门演绎三顾茅庐故事的戏剧,记载见《录鬼簿》:“王晔所著杂剧三种,《卧龙岗》、《双卖华》、《破阴阳八卦桃花女》。”但现在只剩下后一种。
  而绘有三顾茅庐图案的元青花,现存的有两件,一个罐,一个梅瓶。两件器物虽然纹饰的构图不同,但人物图上都有孔明和刘、关、张还有童子。关于三国的故事很多,独独是三顾茅庐重复出现在元青花上,这应该与该题材的戏剧演出有关。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猜测,三顾茅庐在元代的确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三国故事。
  周亚夫屯细柳营
  周亚夫,何许人也?这位被直言持正、善于用兵包裹着的西汉名领,是汉朝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他历经两朝,任职无数,最后却因得罪汉景帝下狱,绝食而死。他的死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说来唏嘘:周亚夫的儿子见他年老,悄悄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后发丧时用,却又不按时给佣工工钱,心有怨气的佣工便告发他私自购买国家禁止物品,图谋造反。汉景帝派人追查此事,周亚夫受到牵连,被捕入狱,绝食五日,死于狱中。
  一代名将周亚夫,除了他的悲惨结局和赫赫战功外,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细柳营的故事: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朝廷派三名大将分别驻军霸上、棘门和细柳。一天,汉文帝亲自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文帝骑马直入,将领们纷纷下马欢迎。之后来到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开弓搭箭。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得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不久后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周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帝为之动容。
  出了营门,大臣们都深感惊诧。文帝却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如同儿戏,那里的将军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这个故事见于《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
  但据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元代戏曲作家王延秀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第二十人,其所作的杂剧就包括《周亚夫屯细柳营》。可如今他的作品仅存少量散曲。
  周亚夫屯细柳营图纹罐,所知同一题材的有两个。一只现为日本安宅美术馆所藏,另一只曾现身日本,但毁于二战,仅留下照片。
  元青花上的细柳营图当时是根据王延秀的《周亚夫屯细柳营》戏曲故事,包括根据该剧刊本插图创作的,还是直接根据史实记载创作的,还不能下定论。然而,要说该主题纹饰的创作与周亚夫屯细柳营题材的元杂剧毫无关联,也是不能让人接受的。所以在今天,有一件元青花可以借以辅证王延秀《周亚夫屯细柳营》一剧的存在或当时有周亚夫屯细柳营题材戏曲演出,的确是让世人庆幸的事!
  萧何月夜追韩信
  南京博物院有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这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件绘有此图案的元青花。图中萧何身着官服,策马急追,作回首状。韩信则牵马站在河边,河中靠近岸边处有一渔船,渔夫持桨站在上面。这家喻户晓的故事,在《史记》和《汉书·韩信传》中都有记载,元代金仁杰也作有《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元杂剧。杂剧第二折的情节与梅瓶上的人物情景相符合。这就说明,元青花上的图案有不少确是根据元杂剧所绘。   尉迟恭单鞭夺槊
  同样的情况还有尉迟恭救主图罐。绘有这一图案的元青花瓷器目前有两件,一件藏于广西横县博物馆,另一件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两件瓷器的图案不太一样。
  关于尉迟恭救主的故事,知道的人不像前几个那么多。说到尉迟恭,也鲜有人知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他就是“门神”的原型。这位唐朝名将,骁勇善战,一天,李世民率骑兵巡视战场,来到魏宣武帝陵时,被王世充率领的万余步骑兵包围。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尉迟恭及时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落马,救了李世民,王世充军见状稍退,尉迟恭便趁机护卫李世民杀出重围。这就是著名的尉迟恭救主。
  此事在《旧唐书》、《新唐书》都有记载,元代也有《尉迟恭单鞭夺槊》的杂剧,救主的戏份出现在该剧的第三折,戏中不仅有单雄信来袭的桥段,还有段志贤逃走的情节。而这一点是正史上没有的。
  这时再来看两件元青花瓷器,会有些有趣的发现,因为横县藏尉迟恭救主图罐上竟也画有单雄信追击段志贤,段志贤败逃的情景。由此可见,横县罐主题纹饰正是取材于元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而另一件美国藏元青花瓷器上没有画段志贤败逃,只有单雄信骑马持矛前冲,因此没法证明它的主题纹饰取材于元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但也不能说它与元杂剧毫无关联。
  —— 再忆人间佳话
  与刀光剑影的战争故事相比,情意绵绵的爱情传说更令人们心驰神往。
  西厢记
  一句“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道出了世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演绎情爱故事的元杂剧中,《西厢记》无疑是最有名的。该剧在金代《董西厢》的基础上,讲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喜剧。
  在元青花上,绘有《西厢记》图案的瓷器有两件,内容大致相同,都是一面绘有“崔莺莺焚香”图,一面画有“拷女”图。看来,除了脍炙人口的“长亭送别”外,在元代,“拜月焚香”和“拷女”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不难想象。因为红娘在剧中是一个穿针引线而且性格突出的角色,“拷红”出现在该剧的第四本第二折,红娘在被崔母拷问时,不但不怕崔母,反说崔母的不是,并最终说服崔母答应把莺莺嫁给张生,是全剧的关键和转折。在当时的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下,这样的声音是振聋发聩的。记得《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在那时《西厢记》是被称为淫词烂曲的禁书,贾宝玉也只敢偷偷阅读。但在元代,《西厢记》故事不仅被画在日用的瓷器上,而且一定是长演不衰,这样就有了一个又一个戏本,不断走向完美,从而在明弘治时出现了最早的传本《西厢记》。所以,元朝人思想的开放与进步,比起清朝人是领先的。
  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该杂剧的作者不详,故事却是讲述了又一出爱情喜剧。风流王焕与上厅行首贺怜怜一见倾心,两人通过卖查梨条的货郎王小二传话,一个愿“从良立节”,一个愿“建功立业”。可后来王焕钱财用尽,被老虔婆赶了出去,贺怜怜也被迫嫁给高常彬。这让王焕后悔不及,为了能再见贺怜怜一面,他乔装成卖查梨条的,在多方帮助下,终于在在承天寺见到了贺怜怜。两人畅叙别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王焕听取了贺怜怜的计策,决定建功立勋。最后两人终于团圆。
  目前存世的元青花人物纹罐中,有两件百花亭图罐,其中一只还赫然写着“百花亭”三字!这件百花亭盘口双兽耳首罐,一面绘有一拄杖妇人,用手指着一个女子,好像在说着什么。女子装扮漂亮,回头望着妇人,身姿显得活泼。此图表现的正是《百花亭》第一折的情节。盘口罐的另一面,画的是卖查梨条的王小二,从他的姿势来看,他正在百花亭中为王焕和贺怜怜传话。
  另一件百花亭图罐再现了杂剧第二折戏中的情景:贺母穿着华贵,拄杖而立,贺怜怜站在一旁,左手拿手帕,右手放在胸前,神情不悦。戏中的贺怜怜也是这般烦恼、着急。瓷器的另一面又出现了王小二,与剧中主角王焕相比,这位货郎的出镜率似乎更高,元代人似乎也更喜爱杂剧中的这个形象。
  孟月梅写恨锦香亭
  如果有一天你见到了元青花的锦香亭图罐,务必多看几眼,因为这实在是孤品中的孤品。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就目前所知的元青花图纹罐中,描绘锦香亭的仅有一件。其二,据《录鬼簿》记载,《孟月梅写恨锦香亭》是元朝王仲文作品,但他的十一种杂剧,十种都已失传,《锦香亭》便在其中。
  锦香亭图罐上也有三个字,其中“香亭”两个字较清楚,另一字则模糊。尽管王仲文的《锦香亭》已失,但元青花罐上所绘的故事人物图出自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当你凝视这件瓷器时,的确可以根据它的图案推想出原剧的几个情节来。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不久前,绘有昭君出塞图纹的元青花罐出现在了上海博物馆的元青花大展中,在它面前逗留的人络绎不绝。昭君出塞图罐中,昭君身着汉服,怀抱琵琶,队列中有一男子手持雄鹰,便是单于。整件器物色彩艳丽,画工精细。昭君出塞见于《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其中的描写与我们现在熟知的昭君出塞故事已相差不远,而毛延寿丑化昭君一事早见于梁朝人作《西京杂记》,此说在民间的影响压过了正史,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元代,关汉卿作《汉元帝哭昭君》,马致远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张时起作《昭君出塞》,但流传至今的只有马致远的《汉宫秋》。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有这样的情节:“(番使云)请娘娘行罢,臣等来多时了也。(番王引部落拥昭君上,云)今日汉朝不弃旧盟,将王昭君与俺番家和亲。我将昭君封为宁胡於氏,坐我正宫。两国息兵,多少是好。众将士,传下号令,大众起行,望北而去。”
  元青花罐上画的正是一众人簇拥王昭君前行的情形。但该图是取材于之前提及的三出元杂剧的哪一出,却无法确定。
其他文献
艺术品市场里有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基本需求,从古到今,都有拿艺术品来送礼的。而如今,无论你做多少市场调研,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艺术品市场最基本的一个需求,甚至是唯一的刚性需求,就是送礼。  送礼的人,开口就问  “作者是不是大师?”  一位做陶瓷生意的老板前几年有段时间生意不好,他缩着脖子望着窗外说:“唉,最近生意差,宏观一调控,大家手上的事情暂时都停下来了,我这里就连带着受影响。”他喝口茶,直了直
期刊
对富家子弟的羡慕嫉妒恨,像空气般弥漫四周。也难怪,各种拼爹坑爹事件,让这个圈层多了些浅薄、放浪的名声。其实,他们中意识独立、崇尚实干的也相当多,包一晨是其中一个典型而有趣的“样本”。  包一晨3岁上昂贵的寄宿学校,10多岁负笈英国读书,18岁开上保时捷,20岁有了法拉利,年纪轻轻就接触各种高层次大场面,从小培养了一种见识和气度。在如此蜜水里泡大的男孩,是浑浑噩噩地度日,还是子承父业、事业执著,关键
期刊
任刚和马云同年,与后者的张狂不同,任刚的金丝边眼镜后面透着雅士的斯文,担任中国香道协会副会长的他是个兴趣广泛的藏家,瓷器、银器、红珊瑚……但凡是宝贝都能让他精神百倍地钻研许久。任刚的朋友多为商界精英和收藏家,他们不仅追求奢侈品,对传统文化的回溯也大有贡献,时下流行的品茗、古琴、闻香、书画,一样不落,信佛和太极也是标配。任刚对此颇感意外,尤其沉香市场近年来的兴盛,已经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品过方知有
期刊
约瑟夫·舒茨简介:  奥地利古建筑师、舒茨典藏画廊主持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由奥地利驻华大使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及舒茨艺术典藏共同主办的《奥地利著名画家维尔纳·贝格作品展——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继中国美术馆举办之后来到上海,于1月19日至31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这位画家对中国观众而言比较陌生,你作为策展人,是如何想到将此大展搬到中国来的?  约瑟夫·舒茨:首先我要说,维
期刊
如今,每逢年末年头,艺术类媒体都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新的一年里的走势作一番预估。《财富堂》也要我给2013中国艺术品市场看个相。我非算命先生,怎么算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运程呢?就在犯难之际,忽想,蛇年将至,或许2013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就如这蛇,似龙不是龙,似虫不是虫。不会有大的起色,也不会有大的灾难。  决定艺术品市场的因素很多,但买家终归还是起决定性作用。有怎样的买家就有怎样的艺术品市场。过去
期刊
随着中华艺术宫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成试运行,上海便确立了从古代(上海博物馆)到近现代(中华艺术宫)再到当代(当代艺术博物馆)完整的博物馆体系,一个接一个超级大展因为硬件的到位接踵而至。几个超级大展的举办,给人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折射出了许多文化层面的疑点和思考,有疑点不怕,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艺术,怕的是没有疑点,看完展览出来,一脸迷茫,问他展览怎么样?他说,唔,场地不错。  元青花大展:  民
期刊
在吴味的《艺术批评的终极依据》的演讲中,有一句话让很多艺术家受不了——“没有伟大的艺术,也可能有伟大的艺术批评”。艺术家们会问,没有我们的艺术,哪里来的艺术批评,但是,艺术批评有对作品的批评,有对艺术批评的批评,有对理论概念的批评,还有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锋。而艺术家太把艺术批评与艺术作品一对一地对应起来了,以至于很简单地变为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出的被动反应。  当然,批评依附于艺术作品是大多
期刊
去年年尾前,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与合作17年的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分道扬镳,决心独闯艺术世界!  这曾是世界最顶级艺术品经纪人和艺术家的完美组合。高古轩,世界最强势的艺术品经纪人,手中握有77位大牌艺术家的重磅名单,以其名字命名的空间高古轩画廊的总面积远超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其年收入过亿英镑,并将大量资金投入毕加索、马蒂斯和沃霍尔等名家展览,誓与大型美术
期刊
1月1日晚,美国众议院最终通过了结束“财政悬崖”争端的方案。如果该协议失败则意味着美国的全面增税,这将削减对非营利机构,所谓的“福利”计划和文化组织的资金支持。最终,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做了让步,协议得以达成。这一结果将在多个层面以各种方式对艺术事业造成影响,有好也有坏,以下列举了这一政策的几方面影响:  1.美国的中低收入者被保证持续减税,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个人和年收入超过45万美元的富裕家
期刊
饭桌上有人说,当代艺术现在有点尴尬,这份尴尬就像“国际章”被人从好莱坞打包回来那样憋屈。有人说“当代”是个伪命题,还有人嘲笑“当代”就是“上当一代”,是一个国际笑话……  当代真有这么糟糕和可怕吗?这个问题似是而非,一言难尽。我一向认为,艺术不分古今,不分中外,甚至不分门类,只要能够打动人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好的、优秀的艺术。不能打动人的,平庸浅俗的就是普通的、差的艺术,甚至谈不上艺术。正如老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