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巧用媒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提高;艺术素质;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美术是人类灵魂奔放的自由空间,不受别人的制约与影响,是个性的表现。是最早的人类记忆,是目前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最渴望和最喜欢的课程,是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的最重要的课程平台。
素质教育呼唤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想象力、创造热情和创造力等。要培养面向21世纪跨世纪人才,美术教学过程也应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努力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不仅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
一、 激情引趣,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有兴趣,乐意去作。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景法、讨论法、投影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创造课堂和谐氛围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许多学生有思考问题前首先是考虑老师是什么观点,在提问前老师有什么潜台词,在评论学生发言对老师有否流露出倾向性,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路时依据,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观点,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学生在探究中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由于我们的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敢于向大师们“挑战”。
三、巧用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使学生在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
四、深入生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课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这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总之,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绝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艺术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鉴赏能力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从美术课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美术课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津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提高;艺术素质;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美术是人类灵魂奔放的自由空间,不受别人的制约与影响,是个性的表现。是最早的人类记忆,是目前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最渴望和最喜欢的课程,是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的最重要的课程平台。
素质教育呼唤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想象力、创造热情和创造力等。要培养面向21世纪跨世纪人才,美术教学过程也应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努力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不仅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
一、 激情引趣,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有兴趣,乐意去作。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景法、讨论法、投影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创造课堂和谐氛围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许多学生有思考问题前首先是考虑老师是什么观点,在提问前老师有什么潜台词,在评论学生发言对老师有否流露出倾向性,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路时依据,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观点,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学生在探究中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由于我们的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敢于向大师们“挑战”。
三、巧用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使学生在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
四、深入生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课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这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总之,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绝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艺术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鉴赏能力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从美术课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美术课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津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