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论争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hen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进中国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也与当时不少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传播有关,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争,不同形式的讨论、论争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本文意在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与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相互吸收。
其他文献
2007年4月20日,美国人文主义者协会和哈佛人文主义者牧师会联合向杜维明先生颁发了“人文主义杰出成就奖”,杜先生被称赞为“儒家人文主义的世界领袖,中国哲学方面在世的最重要
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人为地促进不同物种的基因渐渗和交流,将紫苏的DNA运用常规杂交手段转入普通烟草中,从而获得新的烟草后代.着重研究了烟草杂种早代
苟学的归结点在天下之治,其根本则在于统合个体、社会乃至自然的礼义之道。因此,礼在苟子的思想中无疑占有根基性的地位,其全部思想均由之展开,本文试图从礼论的角度重新思考,厘清
荀子的思想形成的基因主要来自一个方面:一是家族基因;二是时代基因;三是文化基因。荀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荀子》一书中,书中32篇文章,几乎每篇文章都充满着赵文化的开放精神、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给现阶段农民增收带来深刻的影响。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基本特征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回顾中国社会转
<正>~~
期刊
<正>2008年3月4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科学时报》,在《视点》专版显要位置摘发了《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康香阁编审采写的《
老庄学研究是熊铁基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的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其研究特色在于注重老庄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将老庄学与中国思想史结合起来展开综合性的研究。熊先生的老
根据《说文解字》:"與,黨與也。"可见,"與"的本义是名词"朋党,党与"的意思。通过阅读古文献,我们知道"與"还有动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多种词性。对《论语》中"與"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