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校本课程;信息技术;包容心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2(A)—0015—01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教师应具备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应该由过去注重培养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课堂管理模式。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研究、剖析并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即通过研究,掌握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的目标,从教学、评价、编写教材等三个方面感知实施要求。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课标更融洽。其次,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于高中三年语文课堂上教师准备教什么,怎样教,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如何均衡、选择与综合,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再次,要有处理教材和选择内容的能力。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它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允许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来处理,根据学生实际减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内容。
二、教师应具备校本课程研发的能力
校本课程研发是我国近年来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课程的实施富有弹性。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情况,发现新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能够随时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课改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尤其是在校本资源开发中可大显身手。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本校和当地的传统优势,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从中开发出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再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好已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三、教师应具备对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教师除了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之外,还必需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前进道路上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换的一条通途。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掌握信息技术对未来人才能力发展的必要性,把它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教师在角色上由过去的主导者转换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还需要教师有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学习一些电教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尤其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如制作课件、建立网站和论坛展开网上讨论;利用虚拟空间创设现有条件下不能生成的场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构建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等等。
四、教师应具备海纳百川的包容心
学生一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自己的观点,就往往会与教师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形成冲突。教师既要完成课堂设计的任务,又要兼顾学生“各言其志”的观点阐述和各种考试评价的标准。在这种“百家争鸣”的课堂气氛下,教师必须有开阔的胸怀,包容与自己意见相左甚至对立的一切观点,以欣赏的眼光和口吻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劳动,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要营造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做一个真正民主的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2(A)—0015—01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教师应具备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应该由过去注重培养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课堂管理模式。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研究、剖析并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即通过研究,掌握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的目标,从教学、评价、编写教材等三个方面感知实施要求。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课标更融洽。其次,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于高中三年语文课堂上教师准备教什么,怎样教,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如何均衡、选择与综合,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再次,要有处理教材和选择内容的能力。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它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允许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来处理,根据学生实际减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内容。
二、教师应具备校本课程研发的能力
校本课程研发是我国近年来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课程的实施富有弹性。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情况,发现新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能够随时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课改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尤其是在校本资源开发中可大显身手。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本校和当地的传统优势,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从中开发出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再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好已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三、教师应具备对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教师除了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之外,还必需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前进道路上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换的一条通途。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掌握信息技术对未来人才能力发展的必要性,把它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教师在角色上由过去的主导者转换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还需要教师有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学习一些电教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尤其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如制作课件、建立网站和论坛展开网上讨论;利用虚拟空间创设现有条件下不能生成的场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构建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等等。
四、教师应具备海纳百川的包容心
学生一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自己的观点,就往往会与教师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形成冲突。教师既要完成课堂设计的任务,又要兼顾学生“各言其志”的观点阐述和各种考试评价的标准。在这种“百家争鸣”的课堂气氛下,教师必须有开阔的胸怀,包容与自己意见相左甚至对立的一切观点,以欣赏的眼光和口吻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劳动,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要营造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做一个真正民主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