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评价“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患者的肺功能、ACT评分及气道炎症关键指标及免疫失衡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气道慢性炎症的演变,阐释中药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研究思路和有效方剂。方法:遵循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原则,将60 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中药组予“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日1剂,分2次温服,西药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属于轻度持续者(哮喘控制水平第2级):普米克气雾剂,每日2喷,早晚各1次。病情严重程度属于中度持续者(哮喘控制水平第3级):舒利迭每日2吸,早晚各1次,疗程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ACT评分及气道关键炎性指标IL-8、IL-10、IgE、ECP、IL-17、IL-33的变化。结果:肺功能:中药组FVC、FEV1、PE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改变;西药组PEF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 FVC比值、FEV1比值、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比值FVC比值、FEV1比值、PEF比值、FEV1/FVC无统计学差异(P>0.05)。ACT评分:西药组及中药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ACT评分明显好于西药组。炎症因子:西药组IL-8、IL-10、Ig-E、ECP治疗前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明显;IL-17、IL-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组IL-8、IL-10、Ig-E、ECP、IL-33治疗前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明显;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清宣理肺、疏风解痉”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可改善肺功能,改善ACT评分,降低气道炎症水平,减少IgE结合效应细胞产生脱颗粒,减少致敏因素;降低ECP水平,减少气道损伤;提高IL-10水平,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来改善了气道炎症反应,抑制IgE产生,从而减轻过敏反应,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