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那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技术、实验、方法应该广泛应用;教育教学又是一个长期性、广泛性的工程,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起孩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通过科学实验的有效形式引导小学生逐步走向一个乐于思考、善于探索的积极学习状态,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创新性意味比较浓厚的课程,它旨在通过理论认知和生动的实验课堂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动手能力、观察事物能力、探索发现新事物规律的能力;实验教学在小学的科学课程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国内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东、中、西部的教学基础设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同,东部沿海地区教学技术先进,实验教学理念和设备也都能满足新时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操作,但是中西部那些偏远、贫困地区在科学教学的具体实验操作方面的技术就比较落后,应该协调各地区的科学教学实验操作技术不平衡情况,积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有效性。
1 加強小学科学实验的趣味性
1.1 趣味性是学习的有效助推剂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点就能引起关注,有了兴趣就会使学习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趣味性是学习的有效助推剂,趣味度高能让学习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1.2 教师应该优化完善实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有兴趣地学习。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助探索发现的能力还都比较差,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认知新事物;尤其是在科学课程地学习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毕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如何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科学知识,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应该优化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样能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积极活跃,也能突显实验操作的有效价值。
1.3 转变观念意识,增强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存在的合理性。
1.3.1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偏于保守
我国的教育一直走的是传统教育的路线模式,填鸭式教学、考分优等评定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和学生的听,课堂互动环节很少,具体实验操作环节更是匮乏,即使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对于实验操作的教学侧重也很少。
1.3.2 转变观念,发挥科学实验教学的良好功效。
学校、教师、家长,包括学生本身,应该转变观念意识,消除文化课第一位、一切书面成绩为准的传统观念意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科学实验来更直观的认知科学理论,能够用发散思维模式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转变科学课程不如文化课程重要的观念,能够真正把学生带进科学的世界,可以充分发挥出科学实验教学的良好功效。
2 积极发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潜力,自主投入到科学创新实验中去。
2.1 教师进行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示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科学实验操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是一个相对全新的认知世界,没有一个正确规范的示范途径是很难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性趣的,这就需要教师以身示范,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通过教师的正确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对于科学新世界的认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2.2 教师应该积极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调动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动手能力。
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任何事情缺少了创新,其发展必然受阻;对于小学科学实验也是一样,科学实验本身就侧重一种创新性和探究性,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实验步骤走,勉强也只能是对于老师的实验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但是不能够用创新、灵活的眼光和发散探究的思维去主动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也就失去了其最重要的精髓和向前发展的有效性。
3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学实验操作与生活的联系性。
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科学世界的更加直观的认知;另外,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反复认知和实践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化阐述,同样其最终价值也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所以在进行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学实验操作与生活的联系性,最终能够把系统的理论知识更有效地加以转化应用。
4 总结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应该从娃娃就开始抓起,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是素质教育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推动科学实验操作有效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积极引导学生用创新探究的思维模式去认真对待科学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真正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奥妙,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国家的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功能会越来越突出。
参考文献
[1]孙菊英.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4(01):58-59.
[2]黄俊琪.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快乐阅读,2015(22):99.
[3]吴锡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下)[C].2014:10.
作者单位
陕西省镇安县永乐街道办中心小学 陕西省镇安县 711500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创新性意味比较浓厚的课程,它旨在通过理论认知和生动的实验课堂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动手能力、观察事物能力、探索发现新事物规律的能力;实验教学在小学的科学课程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国内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东、中、西部的教学基础设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同,东部沿海地区教学技术先进,实验教学理念和设备也都能满足新时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操作,但是中西部那些偏远、贫困地区在科学教学的具体实验操作方面的技术就比较落后,应该协调各地区的科学教学实验操作技术不平衡情况,积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有效性。
1 加強小学科学实验的趣味性
1.1 趣味性是学习的有效助推剂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点就能引起关注,有了兴趣就会使学习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趣味性是学习的有效助推剂,趣味度高能让学习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1.2 教师应该优化完善实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有兴趣地学习。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助探索发现的能力还都比较差,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认知新事物;尤其是在科学课程地学习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毕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如何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科学知识,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应该优化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样能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积极活跃,也能突显实验操作的有效价值。
1.3 转变观念意识,增强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存在的合理性。
1.3.1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偏于保守
我国的教育一直走的是传统教育的路线模式,填鸭式教学、考分优等评定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和学生的听,课堂互动环节很少,具体实验操作环节更是匮乏,即使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对于实验操作的教学侧重也很少。
1.3.2 转变观念,发挥科学实验教学的良好功效。
学校、教师、家长,包括学生本身,应该转变观念意识,消除文化课第一位、一切书面成绩为准的传统观念意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科学实验来更直观的认知科学理论,能够用发散思维模式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转变科学课程不如文化课程重要的观念,能够真正把学生带进科学的世界,可以充分发挥出科学实验教学的良好功效。
2 积极发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潜力,自主投入到科学创新实验中去。
2.1 教师进行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示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科学实验操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是一个相对全新的认知世界,没有一个正确规范的示范途径是很难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性趣的,这就需要教师以身示范,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通过教师的正确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对于科学新世界的认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2.2 教师应该积极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调动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动手能力。
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任何事情缺少了创新,其发展必然受阻;对于小学科学实验也是一样,科学实验本身就侧重一种创新性和探究性,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实验步骤走,勉强也只能是对于老师的实验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但是不能够用创新、灵活的眼光和发散探究的思维去主动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也就失去了其最重要的精髓和向前发展的有效性。
3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学实验操作与生活的联系性。
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科学世界的更加直观的认知;另外,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反复认知和实践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化阐述,同样其最终价值也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所以在进行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学实验操作与生活的联系性,最终能够把系统的理论知识更有效地加以转化应用。
4 总结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应该从娃娃就开始抓起,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是素质教育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推动科学实验操作有效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积极引导学生用创新探究的思维模式去认真对待科学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真正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奥妙,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国家的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功能会越来越突出。
参考文献
[1]孙菊英.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4(01):58-59.
[2]黄俊琪.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快乐阅读,2015(22):99.
[3]吴锡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下)[C].2014:10.
作者单位
陕西省镇安县永乐街道办中心小学 陕西省镇安县 7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