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课前精心的预设,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比较数的大小”一课中,精心设计了一场游戏活动,将数学学习与快乐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玩中有学,学中有思。第一次游戏让学生分成两队,每队选派一位代表上来抽0—9中的一个数字,然后顺次放到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哪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个队就胜了。这次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相同位数的两个数的比较方法。第二次,变换游戏规则,将所抽出的数字从千位放起,再放百位、十位、个位,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数的高位比起的方法,突出高位数字的重要性。第三次游戏,再变换规则,两队可将所抽出的数字自由的放在你认为合适的数位上,在这次游戏活动中,既渗透组合思想,又蕴含着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黄老师独到匠心的预设与巧妙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在掌握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的同时,又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探究方法、思维品质都得到锤炼与发展。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如果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才可以,有了充分的准确,教师的教学才会游刃有余。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氛围
  课堂是学生成功的摇篮,老师是学生成功的点金石。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 ,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课堂上提倡六个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同意见可以补充;老师错了可以提意见;不明白的可以问;小组可以讨论;偶尔可以让学生来上课,老师来听课。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各显其才。
  三、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生长点
  1. 观察身边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蕴含着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有数学,如果能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存在魅力,他们必定会兴趣大增,继而主动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可爱的校园”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边看、边数、边谈话、让学生自主观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还可以把活动延伸到校园外,数一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一节《分类》的数学课上,老师课前先播放一段动画片——片中的小明的房间乱七八糟的,需要整理。小明便把所有的东西塞进一个大袋子里,再把袋子放进衣柜里,就算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了。当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完片里的小主人翁是谁?她遇上了什么问题?她是怎样做的?这样做,你有什么意见等一系列问题后,再一次带着同学们一起参观小明的家。先在客厅欣赏壁画,接着按“会不会游泳”这一标准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类;再到厨房把小明妈妈买回来的水果和蔬菜分别放在果篮和菜蓝中;然后又紧扣着先前动画片的情节,教小明把大袋子打开,将袋里的东西分类整理成“文具”、“玩具”等类别。老师提供的分类题材丰富多彩,且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原来生活中的数学是那样的有趣。接着,老师又进一步把课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同学们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在交流中,自主地理解、体验探究分类的思想方法。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居室装饰装潢趋向现代化,整体厨房现代化橱柜也纷纷进入千家万户。把橱柜的使用功能、布局设计和附加值当成一个综合体考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将成为广
新西兰政府在上海开设的新西兰木业创意中心于2006年3月7日正式开业。该中心旨在展示新西兰松木在各类建筑中的创新用途,其中包括家具成品、住宅内部装潢、住宅的建筑结构、防
五眼桥小学把握时代的脉搏,传承历史的精神,构建了通福教育体系。通福教育就是把追求幸福作为核心和终极价值理念的教育。学校的课程,都是学习创造幸福本领的课程;教育的内容,都是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崇高理想和美好道德品质的内容;教育的过程让学校的育人者感受到育人的幸福和美好的期待,让学生享受到教育活动中学习的乐趣并得到幸福的体验。通福教育将
在中学阶段接触到以伏特的单位的物理量分别是电压、电势、电势差、电动势,它们之间的关系引起了我的兴趣,经过多方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对它们的分析如下文。  一、电压  电压是最先学习到的物理量,从初中物理中认识到,要让一段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到,把导体的两端分别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导体两端有了电压,这
中国教育本可以很简单,就是人文加科学知识教育。但中国传统教育是人文教育有余而科学知识教育不足,中国现代教育则相反,是人文教育不足而科学知识教育有余。最近,教育部制定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非常明确地规定中国教育必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味着有几千年历史的诵读中华经典教育之恢复和继承。说白了就是恢复读经。  一、农耕经济决定
一、注重语言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言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之“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对“蒸饭”、“煮饭”、“炒饭”也能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无法做出可口的“饭”来。看来,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和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以指数曲线趋势膨胀。在40分钟的课堂里,只学一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无限的发展,是当今智慧课堂的追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统一的过程,还要能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并实现价值推送之功能,让语文教学成为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有温度”的教学。  一、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