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及凝血参数时相性变化的影响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及凝血参数时相性变化的影响。

方法

将19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烧冲复合伤组、乌司他丁+烧冲复合伤组、假伤组,每组64只。将2组烧冲复合伤大鼠采用自制新型爆炸装置致中度冲击伤后,将致伤大鼠背部浸入94 ℃热水中12 s,造成25%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假伤组大鼠仅背部浸入37 ℃温水中12 s模拟致伤。3组大鼠伤后即刻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40 mL/kg;乌司他丁+烧冲复合伤组大鼠另腹腔注射乌司他丁4×104 U/kg,每隔12小时注射1次,持续至伤后72 h。伤前和伤后3、6、12、24、48、72 h及7 d,每组取8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α2-抗纤溶酶(α2-AP)水平。伤后24 h,各组取3只经取血检测凝血指标后的大鼠,处死后观察肺部大体损伤情况;伤后72 h,同前取3只大鼠处死后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

(1)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烧冲复合伤组大鼠APTT伤后72 h、7 d明显延长(P<0.05或P<0.01),PT伤后3、72 h明显延长而伤后6 h明显缩短(P<0.05或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伤后12 h~7 d明显升高(P<0.01),AT-Ⅲ水平伤后6、12 h明显降低(P<0.01),α2-AP水平伤后6 h明显降低而伤后24~72 h明显升高(P<0.01)。与单纯烧冲复合伤组比较,乌司他丁+烧冲复合伤组大鼠APTT伤后3、6 h明显延长(P<0.01),PT伤后3、12、72 h明显缩短(P<0.05或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伤后6、12 h明显降低而伤后72 h明显升高(P<0.05或P<0.01),AT-Ⅲ水平伤后3、12、48、72 h明显升高(P<0.05或P<0.01);α2-AP水平伤后12~72 h明显降低(P<0.05或P<0.01)。假伤组、单纯烧冲复合伤组、乌司他丁+烧冲复合伤组大鼠伤前和伤后3、6、12、24、48、72 h及7 d 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084±0.013)、(0.115±0.015)、(0.158±0.022)、(0.099±0.011)、(0.099±0.012)、(0.089±0.011)、(0.124±0.014)、(0.116±0.018)μg/mL,(0.064±0.033)、(0.114±0.016)、(0.135±0.009)、(0.060±0.008)、(0.104±0.010)、(0.124±0.020)、(0.180±0.036)、(0.201±0.032)μg/mL,(0.074±0.013)、(0.084±0.035)、(0.101±0.050)、(0.091±0.046)、(0.096±0.034)、(0.044±0.019)、(0.106±0.049)、(0.118±0.047)μg/mL。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烧冲复合伤组大鼠D-二聚体水平伤后6、12 h明显降低而伤后48 h~7 d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单纯烧冲复合伤组比较,乌司他丁+烧冲复合伤组大鼠D-二聚体水平伤后3、48、72 h及7 d明显降低(P<0.05或P<0.01)。(2)伤后24 h,单纯烧冲复合伤组大鼠胸腔有大量淡红色积液,双侧肺叶均充血、水肿明显,左侧肺中、下叶有少量血凝块;乌司他丁+烧冲复合伤组大鼠胸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双侧肺叶充血、水肿较单纯烧冲复合伤组明显减轻,左侧肺叶无血凝块;假伤组大鼠胸腔无积液,未见充血、水肿或出血。(3)伤后72 h,单纯烧冲复合伤组大鼠肺泡结构紊乱,肺泡腔萎陷,肺间质水肿、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明显断裂,并可见透明血栓形成;乌司他丁+烧冲复合伤组大鼠肺泡结构较单纯烧冲复合伤组明显改善,肺泡腔萎陷明显减少,肺间质水肿有所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肺泡间隔无断裂,无血栓形成;假伤组大鼠肺泡腔充盈良好,未见肺间质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无血栓形成。

结论

乌司他丁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对烧冲复合伤造成的凝血、纤溶功能紊乱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糖及波动性高糖对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组、持续性高糖组、持续性高糖+NAC组、波动性高糖组和波动性高糖+NAC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Annexin-FITC/PI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Bax和B
目的研究血清肝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糖耐量受损(IGT)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参加REACTION研究的贵阳市社区中老年居民,其中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明确血糖正常及血清ALT在参考范围的4 228人作为基线人群,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以及血清ALT、AST、G
采集102例15岁以下的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127名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IFIH1(Interferon induced with helicase C domain 1)基因多态rs1990760与rs3574460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IFIH1 rs35744605等位基因均为野生型G等位基因。糖尿病组IFIH1 rs1990
目的分析239名妊娠前半期孕妇的碘硒营养状况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及甲状腺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天津市7~20周单胎妊娠的孕妇共23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血清TSH、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硒和尿碘水平。结果239名孕妇的尿碘中位数为156.96 μg/L,其中碘缺乏占43.9%,碘充足占38.9%,碘超足量或碘过量占17.2%。亚临
期刊
背景多模式镇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疼痛治疗的主要方式,下肢神经阻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目的探讨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TKA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参考。内容下肢神经阻滞方法包括股神经阻滞、腰丛阻滞、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等,不同的药物和给药方式会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趋向超声引导下肢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