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文工交融”:创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0711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1年创建以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中心、育人宗旨”的办学理念,秉承“从严、求实、强能、创新”的精神品格,坚持“服务宗旨、就业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定位,形成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集成人教育、岗位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
  实践中,学院紧紧依托煤炭行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认真履行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传承文化三大职能,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贴近经济社会需求实际,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学院现有10个教学院系(部),开设专业40余个。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学院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去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煤炭、机电等行业企业,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比如四川煤炭集团公司、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渝安集团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等多家行业企业,都与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和企业在合作中实现了双赢效应。
  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十分注重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成立了由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教授为主体组成的12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他们全面参与教学改革,对新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确保专业设置合理可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
  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近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协助下,加强了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不断修订课程标准,按照突出实用性、加强实践性、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原则,开展了以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改革;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衔接。
  同时,注重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注重技术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结合,建立不断打造精品课程的一系列激励机制,产生了应有效果——自本世纪初,在突破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纪录的基础上,学院在国家级和市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和学科门类方面一直呈上升趋势。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学院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将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等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落实其目标任务,形成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性教学时数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达到43.6%,必修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大大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几年来,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级考证工作近三届毕业生取证率达90%以上。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有效对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证,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届好评,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注重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加强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为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学院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学院还重视和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院还采取积极措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院从企业择优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数十余人,增加了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4%,校外兼职教师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等3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造条件
  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职教实践与探索中,依托煤炭行业,面向地方经济社会,走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道路,形成了以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为主,集成人教育、岗位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 学院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每年列出专项资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拥有57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校外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49个。其中“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实训基地”为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建设项目。
  如今,学院是教育部、建设部批准的“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摩托车装配及维修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校采矿工程类大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并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分站”“全国制图员远程职业资格培训考试站”,可以满足对维修电工、爆破工、工程测量工等33个工种组织高、中级培训、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目前高职毕业生中获得中级及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达93.01%。
  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 服务地方经济,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要求。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职教实践与探索中,与企业建立了融入式的合作关系,先后与包括重庆建工集团、重庆力帆集团、宜宾五星实业集团在内的10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互动互惠、资源共享、共育人才、共谋发展”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制定了《产学研合作章程》,明确学院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并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企业为学院提供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过程,聘任了重庆、四川两大煤炭集团董事长为名誉院长,聘请了资深专家担任学院教育教学发展顾问等。
  充分发挥学院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学院抢抓重庆直辖、学院升格、煤炭行业复苏等契机,利用学院师资和技术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一是围绕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开展技术开发研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比如,采矿教研室教师主持研究的“降低混凝土喷射的回弹率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研究与实验,采用多项首创技术,成功地将混凝土喷射回弹率从20%降低至10%以下。
  二是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为企业地方开展技术服务。学院拥有矿井设计、储量勘查、安全评价和生产能力核定等多项资质,先后为重庆、四川乃至云南、贵州的煤炭企业和地方进行技术服务。比如,学院工程测量教研室承担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工作、重庆沙坪坝区沙滨路位移及沉降监测、贵州省响水煤矿GPS测量及道路勘查、地图测绘、变形观测等工作等。
  三是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和职业教育事业。学院与地处重庆库区的产煤大县巫山、奉节县,地处四川省偏远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古蔺县建立了校地对口支援关系,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开展技术扶贫,提供技术服务,建立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构建校地合作绿色通道。
  2004年,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出任古蔺县安监局总工程师,在近两年的支援期内,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不仅为该县支柱产业的煤炭税收由3700万元/年递增至2006年的1.4亿/年,更令人欣慰的是该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县煤矿安全事故下降6.5%,死亡人数下降25.2%,一跃成为2006年人事部、国家安监总局表彰的四川省唯一的全国煤炭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其他文献
管理,是个老话题了。见诸报刊的文章不少,特别是前几年。然而这个老话题仍有再谈的必要,因为近几年来,管理确实有些滑坡,似乎被“承包”、被“现代企业制度”冲淡了。正因为
成人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成人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要不断地与
饲料添加剂是配合饲料中不可缺少的原料.添加量小但作用重要。预混合饲料生产在许可条件和验收现场审核表中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使用者对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管理较为重视。近期.在
【本刊讯】3月26-27日,由中国粮油商务网主办、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支持的"凝聚全球智慧,共创行业未来"——第九届国际油脂油料市场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要部委官员、研
谷氨酰胺是一种多功能营养素,在畜禽养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谷氨酰胺的营养功能及作用机制,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综述.
近年来,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传承和发扬百年商贸教育和宁波商帮的优良传统,秉承“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管理促校、服务兴校”的办学思想和“优师为本、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坚持“育人为根本、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重特色、抓质量、强管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
[摘要]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文章提出了借鉴理工类专业课程设计的思路,倡导基于英语课程设计的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理念。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俊波(1970- ),男,河北廊坊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教学与英汉翻译研究;延艳芳(1981- ),女,山西晋城
日前.蒋超良正式出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他在上任后首次接受采访表示.今年“三农”信贷要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建设等“强农”领域.同时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
(一)关于我国东西部地区金融差异日趋扩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然而,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相对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