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风娃娃》。
教学现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画一画关于风娃娃怎么做的句子。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圈画、交流)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
师:风娃娃帮助风帆的句子共有3个,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出示)
( )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
(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
( )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
生:“他们弯着腰,流着汗……”排第一,“他急忙跑过去……”这句排第二,“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排第三。
师:大家同意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列吗?
生1:因为我觉得它先写船夫弯着腰拉船,再写船在水面上行驶。
生2:因为船原来走得很慢,在风娃娃的帮助下,它才跑得飞快。
师:风娃娃真厉害,他来了船就能飞快地行驶。下面请同桌合作读一读第一句和第三句。
(学生练读、交流展示,教师评价指导)
师:孩子们,因为风娃娃来了,所以原来走得很慢的船现在却跑得飞快。看到自己的船走得飞快,纤夫们又是怎样的?(出示图片)
生1:他们高兴得跳起来。
生2:他们在蹦啊跳啊,好像在感谢风娃娃。
生3:他们举起双手,在大声歌唱。
师:你们真会观察。孩子们,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
纤夫们高兴极了。他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学生说,略)
案例反思
语文课应该做什么?低年级的语文课应该怎样教?上述教学片断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的工作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语文。语文的实质是语言,语文教学对象应该永远是语言形式。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尤其是低年段的语文课,老师更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形式丰富、目标明确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风娃娃》这篇文章知识性较强,稍有不慎,我们的课堂容易滑入知识教学的泥潭。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对语言形式点的选择和设计都十分恰当,它既是文章的重点内容,又符合本年段学生应掌握的语言知识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语言和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徜徉于言语的大河,让学生从中得到滋养。首先,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让学生画一画风娃娃吹帆船的句子,并练读几次。其次,打乱次序,让学生给三个句子排排队,初步感受按事情发展先后的表达顺序;更别具匠心的是,老师在此处设计了对比朗读的环节。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借助朗读这一有声语言去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显示其内涵,传达它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语言的形象、情感和形式都充分地显示出来。这一过程,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一些方法,又很好地感受到风娃娃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最后,教师还充分运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这样,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表现,最后到想象表达,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规律。整个语言实践活动过程的铺展尤为充分,它有注重语文基础训练的实践层面,有带领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的感悟层面,还有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表达的表现层面。这样,层层推进,目标清晰,效果明显。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情感的激发、态度的培育,还是价值的引领,都应该让学生如沐春风。这个教学片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老师应该时刻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推进阅读,在阅读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风娃娃》。
教学现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画一画关于风娃娃怎么做的句子。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圈画、交流)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
师:风娃娃帮助风帆的句子共有3个,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出示)
( )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
(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
( )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
生:“他们弯着腰,流着汗……”排第一,“他急忙跑过去……”这句排第二,“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排第三。
师:大家同意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列吗?
生1:因为我觉得它先写船夫弯着腰拉船,再写船在水面上行驶。
生2:因为船原来走得很慢,在风娃娃的帮助下,它才跑得飞快。
师:风娃娃真厉害,他来了船就能飞快地行驶。下面请同桌合作读一读第一句和第三句。
(学生练读、交流展示,教师评价指导)
师:孩子们,因为风娃娃来了,所以原来走得很慢的船现在却跑得飞快。看到自己的船走得飞快,纤夫们又是怎样的?(出示图片)
生1:他们高兴得跳起来。
生2:他们在蹦啊跳啊,好像在感谢风娃娃。
生3:他们举起双手,在大声歌唱。
师:你们真会观察。孩子们,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
纤夫们高兴极了。他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学生说,略)
案例反思
语文课应该做什么?低年级的语文课应该怎样教?上述教学片断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的工作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语文。语文的实质是语言,语文教学对象应该永远是语言形式。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尤其是低年段的语文课,老师更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形式丰富、目标明确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风娃娃》这篇文章知识性较强,稍有不慎,我们的课堂容易滑入知识教学的泥潭。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对语言形式点的选择和设计都十分恰当,它既是文章的重点内容,又符合本年段学生应掌握的语言知识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语言和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徜徉于言语的大河,让学生从中得到滋养。首先,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让学生画一画风娃娃吹帆船的句子,并练读几次。其次,打乱次序,让学生给三个句子排排队,初步感受按事情发展先后的表达顺序;更别具匠心的是,老师在此处设计了对比朗读的环节。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借助朗读这一有声语言去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显示其内涵,传达它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语言的形象、情感和形式都充分地显示出来。这一过程,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一些方法,又很好地感受到风娃娃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最后,教师还充分运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这样,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表现,最后到想象表达,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规律。整个语言实践活动过程的铺展尤为充分,它有注重语文基础训练的实践层面,有带领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的感悟层面,还有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表达的表现层面。这样,层层推进,目标清晰,效果明显。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情感的激发、态度的培育,还是价值的引领,都应该让学生如沐春风。这个教学片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老师应该时刻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推进阅读,在阅读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