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语实践中推进阅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ezhang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风娃娃》。
  
  教学现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画一画关于风娃娃怎么做的句子。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圈画、交流)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
  师:风娃娃帮助风帆的句子共有3个,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出示)
  ( )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
  (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
  ( )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
  生:“他们弯着腰,流着汗……”排第一,“他急忙跑过去……”这句排第二,“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排第三。
  师:大家同意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列吗?
  生1:因为我觉得它先写船夫弯着腰拉船,再写船在水面上行驶。
  生2:因为船原来走得很慢,在风娃娃的帮助下,它才跑得飞快。
  师:风娃娃真厉害,他来了船就能飞快地行驶。下面请同桌合作读一读第一句和第三句。
  (学生练读、交流展示,教师评价指导)
  师:孩子们,因为风娃娃来了,所以原来走得很慢的船现在却跑得飞快。看到自己的船走得飞快,纤夫们又是怎样的?(出示图片)
  生1:他们高兴得跳起来。
  生2:他们在蹦啊跳啊,好像在感谢风娃娃。
  生3:他们举起双手,在大声歌唱。
  师:你们真会观察。孩子们,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
  纤夫们高兴极了。他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学生说,略)
  
  案例反思
  语文课应该做什么?低年级的语文课应该怎样教?上述教学片断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的工作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语文。语文的实质是语言,语文教学对象应该永远是语言形式。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尤其是低年段的语文课,老师更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形式丰富、目标明确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风娃娃》这篇文章知识性较强,稍有不慎,我们的课堂容易滑入知识教学的泥潭。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对语言形式点的选择和设计都十分恰当,它既是文章的重点内容,又符合本年段学生应掌握的语言知识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语言和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徜徉于言语的大河,让学生从中得到滋养。首先,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让学生画一画风娃娃吹帆船的句子,并练读几次。其次,打乱次序,让学生给三个句子排排队,初步感受按事情发展先后的表达顺序;更别具匠心的是,老师在此处设计了对比朗读的环节。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借助朗读这一有声语言去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显示其内涵,传达它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语言的形象、情感和形式都充分地显示出来。这一过程,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一些方法,又很好地感受到风娃娃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最后,教师还充分运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这样,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表现,最后到想象表达,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规律。整个语言实践活动过程的铺展尤为充分,它有注重语文基础训练的实践层面,有带领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的感悟层面,还有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表达的表现层面。这样,层层推进,目标清晰,效果明显。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情感的激发、态度的培育,还是价值的引领,都应该让学生如沐春风。这个教学片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老师应该时刻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推进阅读,在阅读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人探索最多、疑惑最多的热点。学生在长达六年的小学阅读生活中,通过教师的精心引领,要做到如悠闲散步,不经意抬眼间繁花似锦或蓦然回首处灯火阑珊。因此,我以为阅读教学不仅是惬意地徜徉在文本语言文字中,而且一定是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指向目标的徜徉。    目标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关注语言文字,准确理解思想内容  毋庸置疑,阅读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主旨,并关注具有本学科特点
案例描述    听过一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其中一个教学片断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请一名学生朗读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这名学生读得平平,教师觉得没有突出泼水的欢乐,便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瞧,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正在使劲地互相泼水,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个个都张大嘴笑哈哈!”“人人脸上笑开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品悟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在厄运降临时坚定的信念。  2.通过朗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情境中升华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激励自己。    教学流程  一、由词入手,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并指名读准下列词语: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 化为乌有夜难安寝终日奔波奋笔疾书名垂青史   2.要求学
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富于特色的情境教学显现出了它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以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学习氛围为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鲜活、生动、有趣。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和能力。然而,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语文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
书名: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  作者:王荣生  出版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  ISBN:9787501998845  定价:36元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学科学习与考试的基础之一。大语文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什么、怎么教,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解决的问题。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编著的《阅读教学
《湖心亭看雪》出自明末清初著名小品文作家张岱的《陶庵梦忆》,与《西湖七月半》同为其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反复选取的经典文本。两篇文章均以杭州西湖为写作背景,但是其为后人所称赏,并不在于作者对西湖胜景的描摹,而在于高情雅趣的不经意流露,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身世之叹与家国之悲,以及空灵冰雪之文气。特别是洋溢在文中的空灵冰雪之文气,它是一种个性气质、神韵情思,非后天技巧可以练就。用曹丕《典论·论文》的话说
高考作文是我国基础教育走向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因其分值高,言说空间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教育的内涵、意义与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学习方式成为主流。学习方式的改变影响着学习评价内容与形式。梳理新世纪高考作文命题取向和特征,意义在于为提升高考测试信度和效度积累经验,同时也为当前语文教学提供方向和实践策略。  价值立场决定命题形式
设计理念  本设计将以“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为板块展开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感受诗中儿童的活泼、天真。整个教学的设计力求简单化,以“藏”这根主线贯穿全文,在“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更适用于课堂上教学互动的工具——交互白板。交互白板因其强大的交互性、操作简便、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等等优势,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交互白板的出现,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动画激发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何令我们的语文课堂充
最近笔者随县教学视导组接连听了几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负荆请罪》一文。课文的体裁是剧本,与普通课文不同的是,剧本中小括号内的词语主要交代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几位老师在处理这些词语时,大多是就词教词,据词解义,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词的提示去读读句子,从中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体会人物情感。这样的词语处理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本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确实是有所帮助的,但我们的词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