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和父母天生就有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和父母互为生命中的港湾和灯塔。长久以来,这种关系被看作是习以为常的,因而并未引起父母格外的重视,甚而被忽视。父母应学会修复这种关系,因为这是孩子心灵成长所必需的养料。
  亲子关系的质量,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而且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日渐加快,身为父母的我们,往往会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掉很多和孩子沟通、游戏的机会,相反,家长却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电子产品等物质上的满足来代替建立好的亲子关系,以为这样就是在给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但静下心来想想,好的物质条件能够补偿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亲密情感吗?能够替代和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吗?父母的角色不仅仅是孩子玩具或食物的满足者,更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朋友、玩伴,是使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爱的情感的满足者。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班上孩子甜甜的妈妈向我说过的一件事情。甜甜妈妈在收拾房间的时候,顺手把一个破旧的布娃娃扔进了垃圾筐,甜甜看到了,飞快地冲过去捡起来。她好话说尽,承诺再给孩子买个新的,但甜甜就是不肯扔掉娃娃。甜甜妈妈非常生气,一下子把娃娃抢过来,却把娃娃的胳膊折断了,甜甜“哇哇”大哭起来,抱着娃娃跑进了卧室。过了一会儿,渐渐听不到哭声了,甜甜妈妈在门口偷偷一看,甜甜正小心地为娃娃接着断了的手臂。甜甜还对娃娃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陪着我,没有你就没人陪我玩儿了。”甜甜妈妈听了孩子这番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和甜甜的父亲每天工作都很忙,她是外科医生,工作压力大,回到家根本没有心思陪伴孩子,甜甜的父亲在郊区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孩子经常几天看不到父亲的面,因此,甜甜经常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年纪大了,也只能照顾甜甜的生活,而没有精力和孩子玩耍。甜甜有时候会请求妈妈陪她玩一会儿,可她经常说:“我太累了,自个玩儿去,别烦我了。”甜甜总是一个人在家里抱着布娃娃玩。慢慢地,甜甜不再爱和父母说话交流了,她也和父母渐渐疏远了。
  听了甜甜妈妈的话,我也很心酸。在现代社会中,可能还有一些和甜甜一样的孩子,他们有父亲、母亲,而父母的角色缺失,使孩子只能整天与娃娃和电视为伴。这些父母总以为辛辛苦苦是为了孩子,结果孩子却和自己不亲热,不愿意和自己沟通和交流。
  也许在有些家长的观念中,从来没觉得血脉相连的亲子关系还需要刻意去经营。他们往往把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总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却忽视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孩子长期缺乏爱的情感,体会不到和父母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更难以和父母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那么,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根据在幼儿园的实际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亲子关系,多抽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和成人一样,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其实特别喜欢和父母一起做游戏、讲故事。父母陪伴孩子,孩子会很快乐和满足。感情也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培养的,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年龄小,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这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比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更有价值,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感情的第一步。
  二、学会倾听,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和家长说话时,家长不管孩子说的是什么内容、自己是否感兴趣,都要放下手头的事情,耐心地、饶有兴趣地听孩子讲述。孩子也会乐意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家长还要进行积极地回应,或点头肯定,或出主意想办法。比如,甜甜妈妈要求甜甜扔掉玩具时,甜甜不肯,家长就要多听听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的关爱和尊重,家长也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为进一步有效的亲子沟通搭建平台,使双方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双方的心扉打开了,沟通顺畅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更容易形成了。
  三、及时传递对孩子的爱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父亲,经常使孩子难以感受到父亲的爱。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爱需要明示,要用直接的言行表达出来。家长对孩子的爱要说出口,平常多用“我爱你”“爸爸妈妈喜欢你”等方式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爱。
  而且,不论孩子的表现是否让父母满意,都不应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长处和短处。尤其当孩子做错事后,家长不要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斥责,而要以宽大的胸怀接纳孩子的过失,允许孩子犯错。父母一定要对事不对人,不论孩子做得对与错,父母对孩子的爱都要一如既往。这样,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进行有效沟通。
  四、借助亲子游戏,加强亲子交往
  孩子最喜欢玩游戏,游戏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全部乐趣,所以,亲子游戏就是家长与孩子交往和沟通的最佳方式和手段。家里、户外,只要是没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亲子游戏的场所。传统游戏以及自创的各种游戏都可以,只要是有家长陪伴,孩子都是很兴奋的。最主要的是,家长要保持一颗童心,不断学习、创编、改进各种游戏,使孩子得到更大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寓教于乐,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更能有效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家长应该成为自己孩子的好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在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中,多陪伴和呵护他们的成长,为他们营造健康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沉浸在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得到的是幸福快乐,家长也会收获一份弥足珍贵的亲子之情,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杰出专家。  近些年来,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引起了幼儿教育界人士广泛的关注,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幼儿园除了游戏活动以外,教学也是一类基本的活动,存在教学,就一定会涉及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也是因为人们已经感悟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
期刊
本文讨论的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是以上课为形式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我的思考是:“教学”的涵义中包含着“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意义  ●是“教学”还是“教书”  在我国“教”与“学”自古就是两个概念,是分开使用的。“教”是教师的行为,“学”是学生的行为。而“教”与“学”合用最早在《学记》中出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里的“教学”,指的是“教人去学之意”(陈桂生,1997)。
很多孩子刚入园时,面对新的环境,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适应的情况。此时,父母和教师应多一份耐心,找出问题,制定方法,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段改变和适应的衔接时期。  瑛瑛刚上幼儿园的前两天,适应不错,没有出现哭闹现象,妈妈还挺高兴的,但只过了一周,问题便来了,她每天去上学之前,都会向妈妈不停地唠叨“我不想在幼儿园睡觉”。  老师也反映瑛瑛午睡时会有些尿频,建议瑛瑛妈妈带孩子去看一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