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2
手术室感染的来源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可能携带病原菌,带菌微粒可直接进入切口,或先落到器械敷料等而后污染切口。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如大手术、危重急救患者手术人员流动,导致空气的流动性增大而增加手术感染机会。所以手术室应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无关人员,出入手术间一律走侧门,尽可能减少手的触摸,鉴于手术中观摩的需要,每个手术间只限两人参观。特殊感染手术禁止无关人员出入,手术人员一律按要求着装,头发不能外露,不允许携带与手术无关的任何物品,特别是手机应严禁入内。
手术物品:误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器械、敷料可以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感染,术中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破损、超过有效期也是感染因素;全麻过程中的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消毒不严可直接造成患者肺部感染;术中因患者的体液、血液浸湿手术巾细菌穿透而造成感染;手术后污染物(如器械、敷料、患者的血、脓、分泌物、冲洗液)处理不彻底,会引起其他患者的感染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感染。
工作人员:手术者的手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来源。手术台上的医师、护士要严格刷手,刷手系统均是感应装置,刷手液是消毒效果较好、无刺激性的术必泰、洁肤柔等。手术过程中手套一旦被刺破,手就成为重要菌源;术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头发上的菌尘及暴露皮肤的有菌皮屑落入切口;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动静脉插管、输液、输血、麻醉静脉用药时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均可导致感染。
控制感染的对策
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我院成立了院感科,有专职人员负责全员的医院感染工作,不定时下科室督促、 监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手术室成立了医院感染小组,根据感染管理条例负责制订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各项具体措施,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随时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手术室环境控制感染对策:手术室的设计应符合无菌技术要求、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与非限制区。清洁卫生是手术室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医院手术室的清洁工作开始外包给专业的清洁公司完成,对外包清洁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首先是加强岗前培训,经手术室严格考核后,方入手术室工作。同时,将手术室工作性质所需要的清洁数量与质量及清洁工具分区使用等各项具体要求,以书面的形式与外包公司交流,并定期检查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我们的管理原则是无论谁完成清洁工作,质量标准不能变。
手术中无菌技术管理: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士一定要掌握专业知识并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和手术区域皮肤消毒范围,注意保护切口,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手术切口由内向外消毒,感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严格控制参观人员,参观者要与手术区保持30~40cm的距离,覆盖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以免影响汗液蒸发,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遭受污染,降低切口感染率。
对手术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将未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药品包装袋等)用黑色垃圾袋放置;需终末处理的医用废弃物(包括一次性引流器、废弃的肢体组织等)用黄色塑料袋放置。每台手术结束后,由专管保洁人员逐个手术间进行收集,送医院感染中心进行处理,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对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特别是对农村来的患者,个人卫生条件差,也易造成手术后感染。因此,术前应告诉患者讲究个人卫生,同时应做到洗澡、更衣、备皮、剪指甲等工作。
讨 论
总之,加强手术室管理,强化无菌观念,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和管理,可以督促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人科学管理的轨道。
手术室感染的来源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可能携带病原菌,带菌微粒可直接进入切口,或先落到器械敷料等而后污染切口。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如大手术、危重急救患者手术人员流动,导致空气的流动性增大而增加手术感染机会。所以手术室应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无关人员,出入手术间一律走侧门,尽可能减少手的触摸,鉴于手术中观摩的需要,每个手术间只限两人参观。特殊感染手术禁止无关人员出入,手术人员一律按要求着装,头发不能外露,不允许携带与手术无关的任何物品,特别是手机应严禁入内。
手术物品:误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器械、敷料可以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感染,术中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破损、超过有效期也是感染因素;全麻过程中的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消毒不严可直接造成患者肺部感染;术中因患者的体液、血液浸湿手术巾细菌穿透而造成感染;手术后污染物(如器械、敷料、患者的血、脓、分泌物、冲洗液)处理不彻底,会引起其他患者的感染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感染。
工作人员:手术者的手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来源。手术台上的医师、护士要严格刷手,刷手系统均是感应装置,刷手液是消毒效果较好、无刺激性的术必泰、洁肤柔等。手术过程中手套一旦被刺破,手就成为重要菌源;术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头发上的菌尘及暴露皮肤的有菌皮屑落入切口;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动静脉插管、输液、输血、麻醉静脉用药时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均可导致感染。
控制感染的对策
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我院成立了院感科,有专职人员负责全员的医院感染工作,不定时下科室督促、 监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手术室成立了医院感染小组,根据感染管理条例负责制订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各项具体措施,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随时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手术室环境控制感染对策:手术室的设计应符合无菌技术要求、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与非限制区。清洁卫生是手术室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医院手术室的清洁工作开始外包给专业的清洁公司完成,对外包清洁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首先是加强岗前培训,经手术室严格考核后,方入手术室工作。同时,将手术室工作性质所需要的清洁数量与质量及清洁工具分区使用等各项具体要求,以书面的形式与外包公司交流,并定期检查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我们的管理原则是无论谁完成清洁工作,质量标准不能变。
手术中无菌技术管理: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士一定要掌握专业知识并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和手术区域皮肤消毒范围,注意保护切口,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手术切口由内向外消毒,感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严格控制参观人员,参观者要与手术区保持30~40cm的距离,覆盖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以免影响汗液蒸发,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遭受污染,降低切口感染率。
对手术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将未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药品包装袋等)用黑色垃圾袋放置;需终末处理的医用废弃物(包括一次性引流器、废弃的肢体组织等)用黄色塑料袋放置。每台手术结束后,由专管保洁人员逐个手术间进行收集,送医院感染中心进行处理,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对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特别是对农村来的患者,个人卫生条件差,也易造成手术后感染。因此,术前应告诉患者讲究个人卫生,同时应做到洗澡、更衣、备皮、剪指甲等工作。
讨 论
总之,加强手术室管理,强化无菌观念,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和管理,可以督促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人科学管理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