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辑补》指瑕74则

来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宋诗辑补》是汤华泉先生新完成的宋诗补遗专著,也是迄今为止搜集资料广、用功深、成果多、价值高的《全宋诗》补遗专著,然而本书也有白璧微瑕之处,如所补诗歌非宋诗、《全宋诗》已收、所收诗歌残缺、误署作者、作者有争议等,胪列这些仍可商榷之处,可为《全宋诗》补遗工作的质量提升做出贡献,也可为将来《全宋诗》的修订积累资料.
其他文献
文章搜集了2006-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与合成控制法,对不同碳交易地区是否存在碳减排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且平均每年减少约12%;碳排放量的降低主要是通过促进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来实现,相比之下,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减排路径尚未显著体现;在单个地区的减排效果对比中,北京、天津、上海、湖北较好,广东、重庆相对较差,这与各地区碳市场的行业和企业覆盖、碳配额管理与碳价格稳定等政策差异密切相关.
文章选取200(-201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国有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以及经济增长数据,通过构建VECM模型探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 表明,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国有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具体地:(1)经济增长在长期和短期均有利于企业部门降杠杆,但对国有非金融企业杠杆的影响程度有限.(2)从短期冲击来看,经济增长会随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冲击而波动,国有非金融企业加杠杆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冲击所造成的影响在第五年开始趋于平缓.(3)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
西奥多·德莱塞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的先驱”,他的创作为20世纪美国的文艺复兴奏响了嘹亮的序曲.《嘉莉妹妹》作为德莱塞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在表现内容上,德莱塞真正地关注了社会现实,让作品《嘉莉妹妹》成为反映真实的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表现手法上,他一反当时美国文坛的“文雅传统”,采取了客观写实的自然主义风格.这些都为美国小说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给美国文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事实上,《嘉莉妹妹》的诞生,既是作者本人所处时代的产物,亦是社会转型期美国现实生活造就的必然结果,同时德莱塞的文学创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外来作家作品的评价会受社会形态、时代语境、民族文化、主流话语等方面的影响.雨果在百年中国“外国文学史”中的评价和声誉,经历了浪漫主义文学代表、资产阶级代表作家、有局限性的人道主义作家、全才型大作家等不同维度的嬗变,而这一嬗变正体现了百年来中国文学观念、话语模式、阐释方式的演进以及文学史家知识视野的拓展.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唐甄不仅高度关注现实问题,同时还对军事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唐甄努力构建的“全学”,也即“全能之学”,主张同时观照儒学和兵学。他一面依据儒家立场,坚持“仁胜天下”的战争观;一面大量借鉴兵家的治军理论和谋略思想,认为要建成仁义之师,应做好“自固之计”与“内外两权”,并主张“立谋尚诡”与“得机而动”。他的这些思想体现出很强的务实精神,并表现出兵儒合流的特征。
《宋史·许及之传》所载许及之生平有不少阙漏和错误.经考证,许及之生年确在绍兴十一年(1141),初授官职为“左迪功郎、饶州司户”,初授官时间在隆兴元年(1163)且不早于四月十二日.其人曾任抚州、楚州两地的州学教授,入湖南幕府在乾道八年(1172),任监建康府户部大军库门在淳熙间,知分宜县乃在淳熙七年(1180)冬,任右拾遗在淳熙十五年(1188)二月八日,迁任太常少卿不迟于淳熙十六年(1189)十月朔日,任权礼部侍郎在绍熙五年(1194)三月二十一日至绍熙五年(1194)六月九日之间,迁任权尚书礼部侍郎
文章从高质量创新产出与生产效率改进两个角度研究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与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A股上市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效果,细化考察两种政策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1)两种创新激励政策均有效提高了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创新质量,对高科技行业进行选择性支持的加速折旧政策激励效果更强.(2)两种政策对于异质性企业创新质量作用的效果差异明显,绝大多数地区在创新激励政策作用下其创新质量均有所提升,选择支持型创新激励政策对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的创新质量提升较明显,而自由裁量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更能促进民
林译小说在我国近代文学史、翻译史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位置.从1899年林译小说首次刊登至今,一百二十年来林译小说研究不断深入,大致可分为初期、发展期和高峰期三个阶段.梳理林译小说研究的历史、分析林译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与翻译史中的价值,或将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林译小说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把握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方向.
此前中国法学界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法条解释和概念辨析.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合同免责为切入点,比较《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合同免责的不同规定,指出:中国要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免责制度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在适用中的衔接;法院在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作为审判依据时要加强论证和解释;法院在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审判中要考量个案具体案情,做到同案同判.
在移民作家和离散群体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关于民族和文化身份的探讨已不容忽视.后殖民理论代表人物霍米·巴巴提出的“第三空间”的概念为离散群体所面对的种种困惑开出了良药,并为“流离失所”的异乡人和流散群体提供了栖身之处.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恰契合此主题,通过刻画离散华人如何在异国他乡被边缘化,并在经历生离死别之后,如何在“第三空间”中得以重生,给予离散华人以深切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