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走出去:最好的时候到了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13631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这些都让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和多姿多彩。可以说,当下是中医药国际化最好的时机。在这个进程中,上海的中医人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捷中心:政府合作强势助推
  2016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捷克时与该国总统泽曼会谈,两国元首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中医药合作位列其中,中捷中医中心成为两国开展中医药合作的重要载体。
  上述中医中心,指的是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医院的“中国-捷克中医中心”,习近平在捷克《权利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专门提到。这是中东欧地区首家由政府支持的中医中心,也是中国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医疗项目。
  中心揭牌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捷克副总理别洛布拉代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出席了仪式,足见它被各方寄予厚望。
  2015年6月落成后,中捷中医中心就非常火爆,患者络绎不绝。尽管交通不算方便,诊费也不便宜,但来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了半年之后。
  派驻中心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生王波说,除了治疗病人,中心还肩负着推广中医的任务。不仅让国内的医生来中心诊疗病人,还让捷克的医生来此学习中医,提高他们的中医水平;向当地民众传授太极站桩、易筋经导引十二势等传统养生功法。
  此外,中心还向当地医保部门证实中医临床疗效,争取把中医纳入他们的医疗保险范畴。他参与这个实证研究的第一个项目是“针灸治疗偏头痛”。捷克政府需要这些数据为中医资质开放提供证据支撑,希望中心成为向捷克卫生部和捷克药物监管局提供学术理论支持的机构。
  为确保这家中医中心在捷克落地,捷克方面此前不仅多次造访上海,还修正了本国法律,比如完善中草药中心原料供应体系,使其符合法律标准。此外,捷克已把中医师在捷克注册以及中医药准入纳入国家立法讨论。
下图:龙华医院针灸医生张琰在海外为病人治疗。

  谈到中医中心的未来,王波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专家将来会与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医院的专家共同就肿瘤、多发性硬化症和疼痛治疗等进行中西医对比研究,计划几年后建成集科研、教学、诊疗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中心。中捷中医中心,将成为中医在欧洲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马中心:文化教育与医疗同行
  上海中医在国际交流中不止于医疗援助,也涵盖了文化传播和教育合作。从摩洛哥再往东北方向,在位于“地中海心脏”的岛国马耳他,2015年11月,马耳他大学中医中心落成揭幕。中心是由马耳他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约合作建立,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负责建设。龙华医院派驻临床医师,用中国传统诊疗技术为马耳他及欧洲人民服务,同时为两所大学合作开展的针灸硕士培养项目提供临床教学。
  龙华医院的针灸医生张琰于2016年9月抵达马耳他大学中医中心开始工作。她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当地的中医中心既有中医传统特色,又符合马耳他民众的就诊习惯。她介绍说,中心是私人诊所性质,很注重尊重病人的隐私,同时只能有一个病人受诊,这和在国内医院可能同时要处理多名病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虽然接诊的病人数量不及国内,但花在病人身上的功夫可一点不少。“可能几分钟之内我已經有了治疗的思路,但要花上许多时间来获得病人对中医疗法的理解同意。”例如,针灸在西方看来,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会造成病人的疼痛,一定要事先向他们充分解释。怎样向马耳他病人解释,能让他们理解得更清楚,张琰动了许多脑筋。她想出一个比喻来说明为什么针灸可以做到“针入针出,不带药水却能产生疗效”:一个人站着不动,他的状态是静止的;如果有旁人推他一把,他的状态就发生了变化,进入另一种模式——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就像这个外来的推力。
上图: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

  病人的习惯得到尊重,且理解治疗的原理后,中医的疗效更让他们信服。对于一些痛症,西医的疗法一般是吃止痛片,但时间长了身体会产生抗药性。当地的一名病人患有颈椎和腰椎疼痛,而且刚怀孕,不想再吃药片,找到了中医中心。张琰用针灸成功地为她缓解了症状。
  在诊疗过程中,张琰还应用了中医的整体观思想:身体与精神是完整的一体,医生并不是简单地只为病人治疗身体,也要关注他们的内心;医生与病人交流时的措辞语气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为此,她专门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在马耳他,张琰曾遇到一个胃寒的病人,在多次诊疗的过程中,病人谈及了过往的一些经历,她认为这与病症有一定关联,通过用心交流对病人进行了心理疏导。这对诊疗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加两所大学联合培养的针灸硕士项目学习的学生,既有马耳他本地人,也有毗邻的欧洲各国人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派出的教师为他们集中教学,临床教学的任务则由张琰和同事负责。在张琰等中国医生的指导下,在获得病人许可之后,学生可以进行看诊、触诊,以及刺法、灸法的实践。在得到当地学术委员会的认可后,这些学生将获得在马耳他进行针灸治疗的资格。
  交流中,中马两国的医生发现了中医与马耳他当地传统医学结合的可能,例如当地民众自古以来有使用植物汁液止咳止痛的方法,这与中药的方式有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借鉴。如何引进中药植物到马耳他当地种植的可能性与操作方法,这也是双方联合研究的课题。   在张琰看来,门诊和教学之外,传播中医和中国文化是在马耳他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她和同事经常受到邀请,到大学课堂、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各种组织开设讲座、沙龙,为当地人士讲解中医文化。这些讲座都是全英文的,中国医生不仅能过语言关,还能用各种观众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明白中医的原理,并且现学现用。
上图:义乌,一位来自厄瓜多尔的外商在翻译陪同下挑选“健脾养肝茶”。

  中医援摩:服务民众深入人心
  据说,北非国家摩洛哥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最后一站,自那时起,中医就和中华文明一起在这个地中海边的国度生根发芽。当下,新中国对摩洛哥的医疗援助已持续40余年,来自上海的中医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2008年-20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医生李昌植担任援摩医疗队穆罕默迪亚医疗分队队长,并和另一位中医医生一起进驻当地的中国针灸中心。中心是根据两国友好协议,于1986年10月成立的合作医疗机构,直属该省卫生厅,掛靠在省医院,以中国医师为主,也是该地中国援摩医疗队的主要工作场所。摩方医院收挂号费,中方开展免费治疗并无偿为穷困百姓提供药品。这是全摩洛哥唯一一家以针灸为主要疗法的医疗机构。除了针灸外,中心还提供推拿、中草药制剂等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深得当地百姓的信任。
  一位83岁的摩洛哥农民老太太Haduan家里比较穷,走了一天的路来到针灸中心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虽然摩方护士都下班走了,但是李昌植没有把她拒之门外,还是认认真真地治疗,治疗后给她拿了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激动的老太太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深情地亲吻医生的手。李昌植向《新民周刊》记者回忆说:“这是我做医生以来第一次得到这样的礼遇。”
  困扰一位名叫Hadijia的家庭主妇十多年的腰痛,经十次针灸之后病痛完全消失了,她对神奇的中医针灸赞叹不已,而且还领来了左邻右舍,向他们宣传推广针灸。她由衷地对中国医生们说:“你们是真主派来的使者!”
  还有从几百公里之遥的另外一座大城市梅克内斯几经周折赶过来的患者Mustafa,踏进针灸中心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只相信中国医生!”他告诉中国医疗队员,他对中国医生的理解就是医疗技术高超、工作认真细致,与一些马虎大意的、工作懒散的其他医生比起来,他更觉得中国医生好。
  来穆罕默迪亚中国针灸中心就诊的病人来自当地、卡萨布兰卡和拉巴特,甚至也有从费斯、阿加迪尔等距离较远的城市慕名而来的。还有部分在摩洛哥工作的外国人,如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韩国的患者。
  针灸中心也为摩洛哥当地的许多高级官员、社会名流、其他国家驻摩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南非驻摩洛哥代办代表多年的坐骨神经痛,在接受中国医疗队的几次针灸后痊愈了。他对此赞叹不已,此后就非常信任中国医生,成了针灸中心的忠实患者,每当身体感到不适,就特意从首都官邸赶到穆罕默迪亚做治疗。在南非国庆日,他特意邀请全队参加招待宴会,并和其他官员亲自在门口迎接。在2010年新年时,南非外交官员还专门来到医疗队,送来了来自代办代表的新年礼物和其亲手写的贺年片。
  李昌植说,他们刚刚抵达穆罕默迪亚时,得到当地卫生厅厅长的亲切会见。他像招呼老朋友似地同医疗队员握手,为他们让座。在得知李昌植和苏丽敏是针灸专家时,他感慨地说:“全摩洛哥只有我们穆罕默迪亚设立了中国针灸中心,二十多年来,你们的针灸不仅为我们这个城市的人民带来了福音、为我们这座城市赢得了声誉、成了我们穆罕默迪亚非常风光的名片,同时也惠及摩洛哥各地的民众,就连来摩洛哥旅游的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治疗。我夫人腰腿疼痛多年,服药打针不见效果,在你们针灸中心做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治疗后,现在神奇般地好了。无论于私于公,我都要深深地感谢你们。”
  李昌植和队员们在摩的两年里,医疗队无偿诊疗各类病患2万多人次,药物治疗4000多人次,针灸用掉的针达20余万根。这样勤恳的付出,换来的是所有人的交口称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周华也曾是中国援摩医疗队的一员,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医国际化的思考。周华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医要想发展,必须走向社会、走出国门。只有主动争取机会,把中医向外开拓,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将自身的优势传播开去,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象。
  周华认为,在现代医学分工越来越细,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逐渐“破碎化”的趋势下,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当下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潮起潮落,近一两百年来是西医飞速发展的时代;谁说下一个百年,中医不能在世界范围独领风骚?
其他文献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组热词可以看见国家的发展。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名列前面的,毫无疑问有“十九大”“新时代”等等最新最热的词汇,它们代表着社会最多的关注焦点,代表着时代的前沿方向,代表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脉络。  语言是人们描述和记录世界的载体,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必然会在语言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时代的特征、风云之变幻,从语言的不同变化中,就
刘谦   自从有了刘谦的近景魔术,让春晚的魔术节目品质上了一个台阶,也让魔术成了春晚必不可少的一道甜点。  赵忠祥、倪萍   虽然朱军是主持春晚最多的主持人,董卿也是目前春晚一姐,但综合来看,春晚主持人里面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赵忠祥和倪萍。赵老师那响彻在《动物世界》的温柔男中音依旧温柔地出现在了最早几年的春晚里面;而倪萍,是唯一靠春晚成名的主持人。很多年里面,看着她的脸,看着她煽情,就好像看到了春
因为爱文学爱阅读,才有思南读书会一周年,文学阅读的“周播剧”才能持续下去。文学名家成就了思南读书会,思南读书会又在反哺年轻人,未来的文学名家就在他们中间。  上海有很多读书组织,在思南读书会出现之前,我关注较多的是“星期天读书会”,创始人是文学编辑何家炜和安小羽。它就像一个“流浪者”,走过城市的多个角落。不断移动,是它的特点,也是它迷人的地方。跟着它旅行,不仅读了书,也读了城,两全其美。当时豆瓣正
未来城是对人类所犯下罪行的审判、对道德堕落的报应,对于我们现在麻木生活着的人们是尖利预警。  《浮色》的问世,可以为作者交上一份关于家族记忆以及自我生命历程的答卷。作者黄梵用了六年时光打磨这部他个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长篇,作者说“写这部小说如同一场战役”,其中冷暖,作者自知。  它是一部有关家国情怀的书。家,主要是指主人公雷壮游、雷石父子的家族经历与家族记忆,微不足道却又阔大无比的生命年轮印刻在半个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棉花帝国》。作者是哈佛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斯文·贝克特。这本书曾斩获2015年的班克罗夫特奖,这是美国史学著作中公认的最高奖项。作者贝克特梳理了棉花和全球资本主义网络之间的关系。贝克特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战争资本主义”。它的核心是奴隶制度、剥削原住民、帝国扩张、武装贸易,以及资本家对人民和土地主张主权。他说:“我们通常认为资本主义,在1780年前后随着工业革命出现。但是战
数据信手拈来,妙语脱口而出,直面问题,不避尖锐,回应焦点,传递信心……两个多小时的记者会,总理身体力行,很好地诠释了“国务院第一新闻发言人”的智慧和风度。  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李克强总理在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会一开始,李克强说,欢迎大家来参加记者会,感谢你们对中国两会的关注和付出的辛劳。刚才主持人说了,时间有限,就单刀直入吧。  
在一次晚宴上,普拉蒂尼偷偷跑到布拉特哥哥身边威胁:“告诉你弟弟让他放弃竞选,否则他将被送入监狱。”面对昔日“弟子”的背叛,布拉特尽管脸上依然笑容灿烂,可是在内心早已做好重拳反击的准备……  当新主席入主FIFA之际,几个月前还是最有权势的两位足坛大佬布拉特和普拉蒂尼,突然成了最失落的两个人。在此前长达17年的时间里,在国际足联管理层,他们一直处于权力顶峰。他们曾经情同父子,后来又形同路人,反目成仇
中医医院当然应该以提供中医特色医疗为主,在国家对中医事业大力支持的大背景下,二级中医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杨浦区中医医院是上海市一家二级中医医院,医院的中医药服务比例名列全市中医医院的前列。这家医院提出坚持“能中不西”,呈现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尤其近3年来,这家医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者的满意度、信任感和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大大提升。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和推进分级诊疗、
《聊斋》还在孕育剧本的阶段,一位一起工作的小伙伴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个女孩,在很晚的一个晚上,带着一只纸箱来到邮局投寄,工作人员问她,箱子要寄到哪里?女孩回说,箱子是寄给我最爱的人。工作人员首先要求她填好邮递表格,再告诉她,箱子要打开给他看看里面装载之物,是否与表格所填的相同。当纸箱被打开,工作人员大吃一惊。他问女孩,你这箱子里面为何什么都没有?女孩说,怎么没有?满满的一箱子。店员更奇怪了,
人民海军在亚丁湾护航的不断磨砺之下和在新时代走遍世界的历练之中,必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而这样的人民海军,也将为我国和平崛起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上一笔浓墨重彩的深蓝。  “舰”指亚丁湾,护航索马里,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营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客观需求;是保护我国人民通航安全所引发的必须行动;更是磨练我国海军长途奔袭,让海军战略部署于印度洋常态化,让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所必要的一步。  “请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