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视角探析如何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健全等原因,容易无法客观地分析媒介信息。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对媒介素养缺失及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媒介素养产生的心理过程,揭示感知与思维,人格、动机与媒介素养的辩证关系,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并指出如何从心理层面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
  关键词:媒介素养;感知;思维;人格;动机
  新媒体以其覆盖性、娱乐性、即时性等特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大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健全,基础知识缺乏等问题,新媒体所传播的有目的性的信息往往使大学生无法客观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世界。大学生面临的是在接触信息后如何正确理解信息并进行具体分析和评级信息的能力。所以,对媒介传达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评估即构成了媒介素养的核心。本文从社会心理认知层面探索大学生如何评价及分析媒介信息,从而探讨有效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心理原因
  大学生对媒介的接触仅仅停留在纯粹的阅读、娱乐上,而欠缺主动的反馈或批判。问题背后的现实情况是:对于媒介提供的海量信息,只有部分人有意识地进行辨识,但辨识不全,分析能力欠缺,缺少思考。这种社会认知欠缺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智力因素,包括感知和思维;二是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
  社会认知论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内在特征、行为、环境三者之间是动态相互决定的关系。因此,媒介素养作为个人认知与媒介环境的产物,它受到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且影响力随着个人认知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心理机制分析
  (一)感知与思维对媒介素养培育的作用
  感知和思维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大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识别及判断急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对于媒介信息来说,任何一种媒介信息都受意识形态及经济利益的制约,是一定政治及经济语境中的产物,这就需要大学生在面对媒介信息时将其放到具体的政治经济语境中来剖析,透过媒介信息产生的环境与意识形态及经济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探析媒介信息的真实意义。
  (二)直觉和实践对媒介素养培育的影响
  根据《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对直觉的解释:直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一种非逻辑形式或未经逻辑推理而洞察事物的特色思維,是一种瞬间的判断。只有实践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状态,媒介素养才能够被直觉的火花所燃亮。从媒介教育实践的角度看,引导青少年在充分积累媒介知识、广泛参与媒介传播实践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培养媒介素养的切实途径。
  (三)人格对媒介素养培育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凯勒关于“有色镜头”的观点认为:人格就像“有色镜头”一样具有认知过滤的作用。大学生的人格是产生媒介素养的潜在力量,它影响着媒介素养强弱的程度、正确与否的方向性。只有健全人格,感知和思维才能相互作用,产生媒介素养。因此,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都影响着媒介素养的产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三、从心理学角度探析如何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培育的心理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从心里角度可以将媒介素养的培育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阶段即心理申辩阶段,即人格及动机需要阶段。大学生受人格兴趣等因素影响,通过对媒介信息进行主题选择,有目的性的选择媒介渠道。
  第二阶段心理投射偏差,即感知思维阶段。通过对媒介信息及媒介渠道分析,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基础评价接触到的信息,在分析及辨析过程中容易受固有思维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投射偏差。
  第三阶段心理加工过程。即直觉及实践影响过程。大学生将接触到的信息经过与以往媒介信息及社会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最终获得新的信息。
  (二)培育媒介素养的心理学渠道
  1.提高大学生媒介信息选择上的独立人格意识
  现代社会大学生们习惯性的从媒介渠道中获取社会信息,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独立传播者独立思考者意识淡化,学生对传媒的信息充分依赖。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独立意识,养成独立思辨能力,拒绝人云亦云。
  2.加强大学生的媒介信息选择的心理申辩及思辨能力
  大学生作为媒体信息的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评价不仅来自传播内容也来自传播者的影响,例如,盲目迷信权威,当传媒报道失实后进而拒绝整个媒体信息。因此提高大学生对评价内容和媒介进行客观性评价,避免心理失衡就显得极有必要。
  3.加强大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上文提到思维、人格、动机对媒介素养的培育的影响都是在个人实践经验基础之上,所以从学校层面增加校企合作项目,搭建媒介平台,让学生参与媒体制作全过程,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与实际生活接触的广度和深度。
  四、总结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乱象丛生。社会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如何从自身角度培育媒介素养,提高个人媒介信息的分析、判断及比较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影响媒介素养的因素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此与受众的感知、思维、直觉、人格及动机息息相关。
  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心理申辩能力及社会实践基础。在面对媒介信息时适当的进行心理投射,避免媒体依赖,自主的参与媒介信息的传播,并对媒介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对媒体产品进行明确的心理选择,合理进行删选。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媒介信息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传播主体的自律,及媒介的规范使用,对整个传媒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路军、陈玮、孙仙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J].湖南社会科学,2013(18).
  [2]马艺.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今传媒,2014(3).
  [3]封波.新形式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
  作者简介:何梦婷,宁波大红鹰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班级管理中,坚持“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班级小组管理制度,让同学们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组制度  一、民主管理  (1)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基础。为了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需要班主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启蒙以及引导上,因为受到了理解能力以及词汇量的影响,很多阅读材料都不应该过于深奥,应注重由浅入深,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在一起开展教学工作。本文在系统阐述了读写结合模式概念以及作用的基础上,从注重代入感、学习写作手法以及引导学生想象三个方面阐述了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阅读课;读写结合;小学
由于PCB高密度的发展趋势以及无铅与无卤的环保要求,越来越多的PCB出现了润湿不良、爆板、分层、CAF等等各种失效问题。本文首先介绍针对PCB在使用过程中的这些失效的分析技术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如今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已经面临着新常态,必须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变革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接下来,本文将主要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中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政治工作对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浅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取得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指导学生社团工作方面具有思维、经验以及执行等方面的优势。高校辅导员通过参与学生社团建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沟通并协调学生群体和个体间的冲突,进而辐射带动校风、学风的转变。高校辅导员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应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社团主题文化指导和一是思维培养等方面。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辅导员;途径探索;社团建设  一、
摘 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自身的健康更加重视。医院作为医疗服务行业,与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近年来我国医院出现了各种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事件,导致了人们对医院抱有质疑与不满,这种情况对于医院的发展与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若想改变这种情况,则必须要提高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