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中介及形成——基于“小传统”的认识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价值观念可分为“大传统”与“小传统”。“大传统”即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小传统”即民间流行的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即“大传统”以“小传统”为媒介融入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构建民间社会支持系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上下通达的渠道尤为必要。
其他文献
农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农地私有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演进原理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共享经济的本质要求。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与共享具有内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进行的温室气体减排不仅会使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还可能有各种间接的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影响,最广为人知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可以带来空气质量的改
摘 要:“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德学说对“现代性隐忧”进行化解,存在较大可能性。但传统与现实间的张力又促使儒家道德学说必须进行体系重建。重新诠释道德范畴内涵,将“德得相通”原理与和谐社会建立相联系,在新的意义层面托举“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