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了流言的毒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在世,乱箭纷飞,保不齐哪天就中了流言的毒。好友甲,前段时间突然就莫名地被流言所伤。面对那些无中生有的谣言,熟悉的朋友都替他鸣不平。大家摩拳擦掌地撺掇甲穷根究底找出谣言的始作俑者,必欲群殴之而后快。
  出乎意料的是,甲却云淡风轻地阻止了朋友们的义愤。
  他说,“人人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捡起坷垃投掷别人时,脏的首先是自己的手。如今,别人把坷垃扔到我身上,先脏的是他的手。如果我再拾起坷垃来回击他,岂不是把自己本来清白的手也弄脏了嘛。而且,中伤我的人之所以造谣生事,无非有二,一是想激起我的愤怒,二是想令我在众人面前出丑。事实上,熟悉我的朋友对这样的谣言一眼便可以看破,不熟悉我的人也不会关注这样的流言。既然令我出丑的目的达不到,那么,如果我再穷究不放,就真的中了对方欲让我愤怒的奸计了。与其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这样的谣言纠缠,不如塌下心来,努力干好自己的事情。造谣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自己恶意中伤的人,不仅没有被流言所伤,而且越活越滋润。有时候,选择不回击,其实是对藏在黑暗中敌人最有力的回击。”
  一干朋友听了甲的话,皆点头佩服。大家散去之后,甲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更加勤勉努力。几个月后,那莫须有的流言尘埃一样消散无踪,而它激起的斗志,却令甲在事业上不断收获一个又一个的硕果。用甲的话说,每逢有懈怠和懒惰时,我都要拿当初的谣言自我激励,所以,就愈发地勤勉。
  塞翁失马的典故,流传已久。没想到的是,谣言对于好友甲,竟也有焉知非福的妙用。
  朋友甲的事情过去不长时间,在央视10套看到纪录片《午夜电话》。说的是一对夫妻,为了查出一个陌生女人的匿名电话。耗费十几年光阴的真实故事。其间,夫妻两人分别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经常性地互相攻击与猜疑,原本幸福的家庭,濒临分手的边缘。一个匿名电话,毁了这对夫妻的感情和事业,也毁了孩子的教育。编导在节目的最后,一语中的:说到底,真正毁灭这个家庭的,不是那个匿名电话,而是这时夫妻本人。
  漫长的一生,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流言有意或者无意地伤害,这样的时候,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回击手段,就有了大相径庭的遭遇和结果。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能够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更多的人,往往忍不下一时之气,一意拼个鱼死网破。这样的时候,如果能够轻易寻到藏在黑暗中的“魔鬼”,一切恩怨可能了结得还快点。如果。藏在黑暗中的“魔鬼”,一直隐身,事实上,你的回击,不过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在这一点上,朋友甲的做法,可以说是万分明智于那对十几年孜孜不倦寻找匿名电话者的夫妻。
  作家王蒙曾经阐述过自己的二十一条做人准则。其中有两条深得我心。
  第17条说,“永远不与任何人,包括对你最不友好的人纠缠,他搞他的人际纠纷。我忙我的业务工作。他搞纠纷的结果未必能怎样,我搞业务工作的结果很可能有一些成绩。我的一切成绩都是对他的最好回答。”
  第21条说,“可以用足力气去学习、去工作、去写作、去装修房屋,乃至去旅游去赛球去玩儿,但是用在人际关系上,用在回应摩擦上,用在对付攻击上,最多只发三分力。最多发力30秒钟,然后立即回到专心致志地求学与做事状态,再多花一点时间和气力,都是绝对地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这位著作等身的智者最后道:但凡这样做的,效果极佳,凡没有这样做的,都是犯蠢,都是糊涂,都是枉费心机,甚至丢人现眼,这是丝毫不爽的。
  如此说来,各位读者,当您无意中了流言的毒时,您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么。
  
  编辑 胡莉莉
其他文献
紧急求援!  旅客心脏病突发    2007年5月6日16时44分,由上海开往郑州的K152次列车正点从上海站驶出,列车将在次日6时17分抵达郑州。本次列车上有2000多名乘客。20时43分,列车行至南京车站,经过短暂的停留,20时56分从南京站驶出,下一站是安徽蚌埠车站,正点到达时间是7日0时26分。  列车第18车厢内,额定125人却容纳有200人左右,车厢内的走道上都站满了旅客。车厢中间的6
夏日的正午,我漫无目的地走在无人的街头,心被烈日炙烤得难受。才被校长“意味深长”的话语“洗礼”了一番——那些讨厌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且尽给我招惹是非,明明是学生的过失,校长偏偏指责我这个班主任,说我工作的方法和态度有偏差。  从干上这个行当那天起,从高一到高三一个循环,感觉自己就像古希腊神话中那个大力士西西弗,被罚以苦役,日日推那加了咒语的石头上山,三年终于把石头推到山顶,又兀自滚到山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532万人,很多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2009届的校园招聘又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太多的大学生要找工作,可是,好工作在哪里?  本期话题里的四位主人公。他们并非出自名校,所学专业也并非都是热门,他们同千万个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也曾彷徨失望过,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用心、微笑和坚持,最终进入了世界一流名企。这里有什么秘诀吗?答案就在这里——求职者档案:  闻宾,
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生前恪守“发一等的誓,结二等的缘,享三等的福”的人生准则,常给人启迪。  所谓“发一等的誓”,就是工作上高标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誓”者誓言目标也。当然,光有“一等的誓”,有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还不行。一个“发”字力过千钧,“发”者发轫也。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还必须以“一等”的努力、“一等”的追求,“一等”的奋斗去实现。荣毅仁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他同情
爱是一种微妙的振动,它可以从我们出发,经过别人的共振放大    “銅勋章”是纽约公民最高的荣誉。  韦斯利·奥利特获得之前,“铜勋章”的得主都是拳王阿里,马丁·路德·金,甚至麦克阿瑟这样世界闻名的名人。  奥利特五十岁,是个普通的建筑工人。他获得“铜勋章”的原因是他在纽约哈林区三十七街地铁站冒死救护了一个癫痫病发,掉入地铁轨道的病人。  当时奥利特跳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那个病人却拼命挣扎。眼看
我有一个表弟在新西兰留学,今年就要毕业了。我们经常在QQ上聊天。一天,我问他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是继续留在新西兰发展还是回国创业。没想到他说这都不是他想要的,如果条件允许,他更愿意到非洲去做一名志愿者,或到一所黑人小学去当教师。  这个回答让我非常吃惊。我的舅父舅母含辛茹苦地送他到新西兰留学,无非是希望他能学业有成,将来不论是定居新西兰,还是回国发展,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没想到他竟然如此没有“志
我上中学的时候,班风很怪,男生女生们经常学着哲学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探讨重大人生问题。  有一天我随口说:“我最不怕人家看不起我了。”班长大周却猛然瞪圆了她漂亮的杏核眼,大叫道:“什——么?我最最受不了的,就是人家轻视我!”  一时间我也愣住了,对她如此强烈的反应惊讶不已。我想的是:做什么事,做什么人,你朝着你的目标努力走就是了,管别人议论什么呢?人看得起看不起你,或者故意贬低你,甚至给你下一个绊
以一部《准是最可爱的人》蜚声文坛半个多世纪的著名作家魏巍,以88岁的高龄被癌症夺去生命,令人悲伤。作为魏老的家乡人,笔者不禁想起与,魏老的几次谋面。  1990年9月,笔者陪书法家赵义军先生赴京办事,拜会了河南籍作家李毕和魏巍。当时魏老身体尚好也很富态,身着将军服,显得精神抖擞。我提起他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东方》,说在读者中反响很大,他谦逊地摇摇头。少顷,他向我透露说,他正在写一部反映长征的小说,
伯愁是伯乐幼年的好朋友,成年后,他以磨面为生,本小利薄,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整天愁眉苦脸,像根秋丝瓜。  这天,他从城里回来后,却一反常态,笑逐颜开。  老伴儿惊诧地问:“你捡到宝贝啦,今天这么高兴?”  伯愁说:“我在城里碰到伯乐啦,他答应送我一匹千里马!你算算,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磨多少面?往后,咱们的日子再也不用愁了!”  第二天一大早,伯愁就把家里那匹拉磨的黑马牵到城里卖掉了
○庞启帆(编译)    你是否曾经有过心情糟糕的一天?这一天,你的工作一塌糊涂,你和你的配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的医生叫你去做那些听起来就恐怖的检查……什么麻烦事似乎都在这天让你摊上了。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这么一天的时候,你有几个选择:你可以逃避,可以怒气冲天,或者陷入极大的恐惧中。  但其实还有一个选择:你可以庆祝。庆祝?为什么庆祝?你也许会问。因为这是唯一消除糟糕心情的方法。上帝已经创造了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