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斗”之路看我国核心技术战略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7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朝着打造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代”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悉,未来中国将陆续发射其余30多颗导航卫星,计划在2020年最终组网完成,最快可以在2015年提供覆盖全球的定位、授时、测速及通讯等多项服务,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盟之外,第四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
  
  从“北斗”到“伽利略”
  
  卫星导航系统分为区域导航和全球导航。区域导航卫星组网少,一般3至4颗导航卫星即可。而全球导航,一般需要4至5颗静地卫星和其它20颗以上的非静地卫星组成星座网络。
  2000年中国发射了两颗静地轨道的导航实验卫星,2003年4月又发射了第三颗“静轨道”卫星,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区域导航和定位系统,这一系统被称为“北斗一号”导航系统。
  当时的“北斗”属于实验开发阶段,其技术参数远落后于美国的GPS,也落后于2002年欧盟决定启动的“伽利略”系统。但“北斗一号”已经证明了中国具备向技术更成熟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研发的实力。
  在此时间段,欧盟2002年启动了与美国GPS抗衡的“伽利略”计划,2003年,欧盟因资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考虑,向中国发出了合作开发的邀请。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
  “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的定位精度达到1米,远高于2003年美国的GPS定位能力。一位军事专家形象地比喻说,GPS系统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则可找到门。
  2003年底,在中方实际完成了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之后,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第一笔7000万欧元很快就交付了。
  促使中国放弃自主打造,而走国际合作之路,是基于这样的心理与物质依赖关系:第一,欧洲人基本不理会美方要中欧“分手”的压力,表现出中欧关系的“牢固”性;第二,中国承诺投入巨额,并有相当资金到账,欧洲正好缺乏启动资金,而从经济层面上看,中国国内GDP保有长期的高增长,这种物质依赖关系显示出越来越强的趋势;第三,中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相互支持,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中歐关系向更高层次的伙伴关系发展;最后,中方怀有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内在渴求,而欧洲则怀有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上获得商业先机的内在渴求,双方都可以相互满足,是为“合作”之根本特征。
  
  令人光火的尴尬合作
  
  进入2005年,欧洲政治开始转向,之前“亲华”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已经退下,由来自右翼政党的亲美政治家默克尔担任新总理,而法国也进入了领导人交替的时代,希拉克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亲美势力开始在法国兴起。亲美政治人物纷纷上台,让欧盟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的愿望变得暗淡,欧洲又迅速向美国靠拢。欧盟开始排挤中国。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欧洲人开始把平等的中国伙伴“降格”为需要对欧洲“言听计从”的“小伙伴”,疏远中国,或对中国提出更高的物质要求。
  眼看着投入巨额资金,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对待,甚至待遇还低于没有投入一分一厘的其他非欧盟国家,如印度等国,中国大为不满。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盟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中国成了一条供欧盟人耍弄的“肥鱼”,除了挂得一个参与人的“好名声”之外,其他一无所得,反而要担负巨额资金投入,这样的“尴尬结局”令中方大为光火。
  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把注意力又迅速转移到早已沉寂数年的“北斗”系统上,2006年底中国痛下决心,决定单独干,准备在原来区域性导航系统“北斗一号”基础上,推出全球导航系统“北斗二号”,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指的“北斗二代”。
  2007年,中国发射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以替换退役的卫星,“北斗”系统又开始激活。随后,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中轨道”导航系统、“北斗二代”卫星、第三颗北斗二代卫星,这标志着中国向自主研发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二号”方向迈开了大步。
  但中欧合作的插曲,至少使中国在推出“北斗二代”的时间表上推迟了4年,这是个教训。
  
  中国核心技术堪忧
  
  预计中国的GDP很快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质量”上看,几乎没有说明任何问题。
  从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到手机的核心技术,再到IT行业中的PC市场上CPU及操作系统软件等核心技术,甚至是今天在市场上叫得很热的“电纸王”的核心技术“电子墨水技术”,都无一例外地握在别人手里。中国“市场换技术”,换回来的都是低端的“装配技术”,为全球资本家打工的格局一直没有实质变化,中国工人的血汗堆高了GDP产值,富了别人的钱包。
  据海外媒体近日报道,由美国空军控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过调整星座结构,进行系统升级。就此原因,严重依赖GPS授时服务的中国电信CDMA网络在1月13日下午出现大范围告警,每12分钟有一秒钟的丢星现象。中国电信的外企设备商称,如果GPS在72小时内中断授时,电信CDMA系统就会全线瘫痪。
  幸运的是,这次“告警”事故中,中国通讯业另外两巨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中国联通曾经品尝过因GPS未授时而出现瘫痪的苦果,就转而开发无需GPS授时的异步系统WCDMA,而中国移动也在2008年前启动自主的“TD-SCDMA”系统,减少了对GPS授时的信赖。不过,由于中国移动的TD-SCDMA系统在基站内置了GPS,依然与中国电信一样,不能完全脱离对GPS的依赖。
  这桩“告警事件”,让人们回忆起伊拉克战争期间,中远公司一艘货运轮船曾拒绝美国海军登舰检查的要求,美国军方居然“屏蔽”了中远公司的GPS信号,使中远轮船一度在大海中“瞎了眼”。假如这些情况出现在战争时期,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的“十一五”计划中,有了自主创新、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新”的构想,但这需要坚实的努力和提供创新的良好环境,必须把国家战略固化为可执行可规范的立法上来,使之可持续化。
  核心技术就是大国之盾,核心技术攸关国家安全。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只有开发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成为强国,否则,技术受制于人总是虚弱的。
其他文献
腐败药引:中介组织的“贩子”角色  “我在北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各个部委跑项目或者审批的事情。”一个曾任南方某市驻京办主任的人告诉记者。“目前有些中介组织,就专门帮地方来的人跑项目。比如一笔100万元的拨款,对方帮你跑下来,就按一定比例提成。”他还透露,“这些中介组织的负责人,有些就曾在部委工作。”  这名曾经的驻京办主任还说,自己也曾让中介组织帮助弄到了两个项目,发现有些相关部门和中介组织之间有
时过两年,国资委终于亮出了针对国企各级领导人员的又一新规。日前,《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出台,这是继2009年7月中央颁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后,在其基础上为"国字头"企业量身定做的新规,内容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该《实施办法》对公众关注度很高的诸多热点问题,如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任职、决策等方
一名落马县委书记,涉案金额128万元。在近年来查处的官员里,论其级别及案情大小,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两天,他却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人物。这一切源于他读大学的女儿在网上开博喊冤。一家京城大报进行了实地调查后发出了争议性报道,该案的举报人又迅速在网上跳出来指责该媒体记者,让整个事件更加充满戏剧张力。1月26日,事件的主角——湖南邵阳城步县原县委书记吴艺珍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相关文件的出台,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要。而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水平与深化医改、建设健康中国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