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史 传承文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语文学科正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的母语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我国正确应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有极大的帮助。
  一、 传统文化的内涵
  顾名思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当然,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国家总体综合实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 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 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汲取传统文化的内涵。
  初中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教材也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目前我国众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文科的“工具性”,却严重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然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做到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在教材中汲取出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在初一语文《论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在《论语》的相关语句中汲取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出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论语》是小学阶段学生没有接触过的题材,因此,在《论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很容易对这样的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师完全可以详细地给学生介绍孔子的生平,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充分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地汲取《论语》中的文化营养,大力鼓励学生对经典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对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产生独特的见解,用现代人的眼光去选择。
  2. 将传统文化与课文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成为所有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充分地发挥出传统文化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将传统文化与课本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在课堂活动中加大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初中语文《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毛泽东在写《沁园春·雪》期间的一些革命运动纪录片,通过纪录片所播放的种种革命运动形式,教师再配备详细的言语讲解,有效地向学生渗透我国大革命期间的传统文化。这样,学生通过对纪录片的认真收看,就可以深刻地理解革命英雄和伟大主席毛泽东同志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身为中国人应有的自豪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價值观。另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对于高中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复杂琐事也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总之,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对于学生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与正确做人处事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3. 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堂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课程改革也赋予了初中语文课程新的教学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价值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所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一个单元结束以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以班级的形式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堂教学活动,像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读比赛等都是非常值得采用的活动形式。对于所有活动的开展,教师都要精心地策划,详细地记录整个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势。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所有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更好地提高更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三、 结束语
  语文是每一个初中生都要学习的主要科目,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中,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所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都需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初中生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研究和探讨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法途径,更好地去满足新课程改革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最新要求,更大程度地去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68.
  [2]刘旭东.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速读旬刊,2015,(2):68.
  作者简介:
  郭成艳,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市邗江区维扬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土壤浸制液是粤教版五年级《植物只喝水就够吗?》一课中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反思,并对土壤浸制液的探究活动进行改进、完善,教学效果提升明显,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改进的方法和感悟。  关键词:土壤浸制液;改进;反思  一、 首次开展探究土壤浸制液的实践情况  (一) 导入环节教学设计  1. 学生观看微课。  微课内容:取两株长势相同的植物,分别将它们移栽到蒸馏水和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也开始注重考查学生核心的素养,高考模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教学和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管理策略;高三教学;“12345”策略  近年来,深入研究浙江高考实际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它已然发展成为选择性、多元化高考模式,大多数学生
摘 要:“倾听”,就个人而言,是一种涵养;就群体而言,是一种文化。作为教师既要听学生,也要听专家,听同事,听自己,都要细心地听。我们反观自己的教学生活,观察许多的公开教学,总是感觉行色匆匆,浮光掠影,难免作秀之嫌,不由扪心自问,作为教师,你我都会“倾听”吗?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倾听;涵养;文化  一、 “倾听”是实现课堂对话的必要前提  课堂教学是多元对话的过程,而倾听则是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口语交际能力是进行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在小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要注重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注重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促进沟通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探索出了一些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构建情景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口语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知识点烦琐复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基本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是无从谈起,这不仅弱化了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
摘要:我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出多种形式的亲子探究性活动,主要有小班的“家庭领养”,中班的“科学传递”,大班的“发现之旅”,为培养思维敏捷、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探究;亲子;科学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充分利用和挖掘家长资源,增强家园合力,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园利用亲子探究性活动,指导家长掌握教育方法,转变教育
摘要:处苏浙皖交界的竹海之乡,竹子是孩子们成长的伙伴。立足地域资源,学校聚焦于“竹”,开发其内涵“竹之七德”,如何从开发竹品到提升学生的品格,通过定好一套七德的育人目标,引领师生成长;亮出一道名人墙,让角落文化的静态教材,立体起来;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七德评价机制的创生,使得“学竹之七德,做亮节少年”落地生根。四大工程互相勾连,互相关照,成为整体,是依托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品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摘要:我们要正确认识情绪、了解消极情绪会给我们自身以及身边的人带来困扰,积极地情绪不仅可以促使我们事半功倍,也会以愉快的形式感染着身边的人。本文写了情景式教学法的定义、优点和实施情景教学的基本环节,同时,以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写了情景式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法;中职;心理健康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绪、
摘 要:教育是从小抓起的,小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对事物的辨识能力还不够成熟,以至于他们经常会看到啥就学啥,很容易养成不良好的习惯,所以对于小学老师来说,特别是语文老师,他们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起到启蒙的作用,将孩子们引向正途,要弘扬美好道德教育,培养出小孩子们的道德责任感,让他们从小便养成良好的习惯,将道德的观念深深的扎进孩子们的脑海里,为国家提供一批积极向上的花骨朵,以生动的语文教
摘要:正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必修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解三角形的工具,与我们的日常实际生活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沪教版高中教材第6章《三角函数》中的制作弯管就是一个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实现弯管的设计与制作,因此提出三角函数中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方法研究——以制作弯管为例,通过研究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在弯管制作中的应用,并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