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危机造成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国家也开始重视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分析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和优势,明确了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往往会遭遇辅导员自身、大学生及其家庭和高校等多方面困难.辅导员应发挥自身优势,联动家、校和社会力量,降低因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恶性事件的风险,最大程度预防、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其他文献
采用大学生锻炼动机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身体自尊量表(PSPP)等工具,对233名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身体自尊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及体育锻炼行为间的调节作用,其结果表明:男生身体自尊、体育锻炼行为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女生,而体育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行为显著相关;身体自尊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刻不容缓,在课程资源、交流环境、师资水平和必要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教育投入不足,过于注重外语学习,忽视教学的实践性等原因相关.因此,需要优化课程设置比例,整合课程资源,加大投入,优化跨文化交际的环境,提升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完善跨文化交际评价体系.
约旦学校以课堂管理促进中文教学,需要提前并共同制定规则.在因势利导中以学生为中心,在因材施教中突出奖惩、学用结合,在因地制宜中以教促管、教管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为学生日后长期深入地学习中文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实现良好的中文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高校改革和发展,青年教师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前提是高校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我们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将取决于青年的价值取向.青年教师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教育事业方针政策执行的质量、成效和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四有”培育.基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探讨可行的方法与重大意义.
中职篮球是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作为一项团体运动项目,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团队协作能力是篮球运动不可缺失的能力,更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篮球教学可以从建立协作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
比较教学方法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方法,相较于传统掌握主题、主线、问题链等方法,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对比突出的特点,为思政课教学广泛使用.通过古今中外、纵横的对比,总体上更能促进学生了解历史,提高人民“四个选择”的科学性、必然性、审慎性,从而增强“四个自信”,达到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明理、学史力行之效果.
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因此,要充分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养分和实践智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深层次上持久稳定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把坚持个人追求与国家事业有机统一作为新目标,把对国家、社会、个人的重任作为新内容,把践行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大学生责任感有机结合作为新方法,创新发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工作.
当今社会,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语言表达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具有深度的学问,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还可以提升沟通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高校必须从职业需求出发,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在生活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还要不断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还要经常举办培训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培训、锻炼,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迈向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模式,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能够与国际教育接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在师资团队建设、教学模式、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仍有不足,在教学中,应构建高水平国际化教学团队,优化授课模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普遍认为人际关系良好的个体社会适应性更好,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而与社交相对的独处的作用则被忽视.实际上,独处与人际交往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两种状态.独处对大学生个体自我实现、智力发展、情绪调节及人际关系的建立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独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系统地阐述独处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通过制造独处机会及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的方式来培养独处能力问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