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练习的内容 演绎练习的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61页“按比例分配”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的观察、猜想、验证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收集与分析信息意识等,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感知“黄金比”的广泛应用过程中,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按比例分配练习)
  二、专项练习与基本练习
  根据下列提示说一段话。
  1.本班男生∶女生=4∶5。
  (学生说出“男生占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
  2.一批电视机,卖出的与总数的比是3∶7。
  (学生活动要求同上)
  3.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底角的比是1∶2。
  (学生活动要求同上)
  4.看图说话。
  
  
  (学生说出“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盐占水的几分之几”等)
  5.将其中第4题添上:实验室按上述要求配置盐水3.5千克,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突出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解法)
  【设计意图】
  专项练习(根据关键句说一段话的训练)是练习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设计时要舍得花时间。没有扎实的专项练习,学生很难举一反三,也很难做到解题思路流畅,方法灵活合理。
  将“专项练习题”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改编成一道基本练习题。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唤起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基本结构和基本解法的回忆,这种回忆又为后面的高层次练习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本设计中运用线段图呈现“盐”和“水”的比,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解题时能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为后面改编和解答应用题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撑。
  
  三、对比练习与开放练习
  (一)创设练习情境,享受“黄金比”的美,了解数学文化
  1.师生谈话。(教师边演示边谈话)
  把一条线段分成长的一段和短的一段,如果长的一段与全长的比等于短的一段与长的一段的比,那么这个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这个比被称为“黄金比”,这一点被称为“黄金分割点”。
  2.师生谈话。(共同寻找“黄金比”在建筑、摄影等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说出:拍摄照片中主要景物与画面的大小比符合黄金比,新闻主持人在屏幕中坐的位置符合黄金比,维纳斯雕像中人体美符合黄金比,电视机屏幕的长宽比符合黄金比等。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不拘泥于各种常规练习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揭示周围事物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体悟数学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二)在现实情境中,运用“黄金比”的知识设计开放性练习
  1.师生谈话。
  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制作中,也运用了“黄金比”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对国旗制法说明: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宽为三与二之比。
  (学生活动:算出2÷3≈0.667,非常接近0.618)
  2.出示一组对比题。(学生活动:独立完成这组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
  (1)一面国旗的周长是800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本题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常式练习,但比基本练习题稍复杂一些,同时本题有多种解法。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究此题解法并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渗透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2)一面国旗的长是288厘米,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本题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开放性变式练习,学生可以得到国旗的宽、周长、面积等信息,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3)一面国旗的长与宽相差32厘米,你又能获得哪些信息?
  (本题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开放性发展练习,是一种高层次的练习)
  3.学生活动:比较这组题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
  就这组对比题设计而言,它们涵盖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各种变式,防止学生陷入简单的对例题模仿当中。同时,对比题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把学生置于发现者的位置,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愉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用神圣的国旗作为练习探究的内容,既是上一环节介绍“黄金比”的自然延伸,又使学生初步了解《国旗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受到思想教育。
  四、综合性发展练习
  (摸球游戏中的数学问题)
  (一)师生做摸球游戏
  游戏规则:口袋中有红、黄、蓝三种球共20个,每个同学摸出一个,统计好颜色后放回袋中,这样全班同学轮流摸球。摸球情况统计如下图:
  
  
  (二)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例如:全班共摸了50次,红球摸到的次数最多,三种球摸到的次数的比是5∶2∶3)
  2.你能做出哪些估计?(例如:摸到次数多的那种球个数就多,摸到次数少的那种球个数就少,摸到次数的比可能就是袋中球的个数的比)
  3.你能分别算出,袋中三种球可能各有多少个吗?(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组内交流)
  4.如果再摸1000次,你估计摸到红球可能是多少次?
  【设计意图】
  著名数学家陈省生说过:“数学好玩。”到了每节课的后15分钟,学生往往比较疲劳。运用游戏这个学生喜爱的形式组织练习,学生在“玩”中进行猜测(做出判断谁多谁少)、推理(三种球可能各有多少个)、验证(计算出三种球的个数)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效果更好。
  传统的练习设计中,学生接受的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中不同的知识(如“比”与“统计”的知识)一般不沟通、不渗透。因此,学生在综合运用时,出现因知识割裂导致难以融会贯通的现象。这里把“统计与概率”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板块内容之一,但是苏教版教材中没有专门安排概率专题,这里的设计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体现了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这一思想。
  五、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61页第11~13题。
其他文献
崔峦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谈到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目前的阅读教学,“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片面理解“大语文教学观”和“软化学科界限”等新的课程理念,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大量的目标不明、学科界限不清的扩展和延伸。为了还语文教学本来的面目,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标”,把握扩展延伸的“度”。当然,这里所说的目标。既指语文教学的总
当前衣民工还存在诸如由于权益得不到保障,受到社会歧视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给他们带来了不稳定的心理因素,给广大农民工的健康生活和安全生产是带采了危害.本文从分析当前农
在讨论《三借芭蕉扇》教案时,老师们对该如何解读课文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三借芭蕉扇,孙悟空借得难!他的对手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或武艺高强,或有法宝相助,而且诡计多端。面对强劲的对手,孙悟空不退缩、不放弃,逼借、巧借、勇借,机智勇敢、百折不挠,这样的孙悟空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笔者首先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