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改革背后的话语权争夺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u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6月股市动荡以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就成为热议话题。坊间流传着多套方案建议,而早在今年4月就有消息透露,金融监管方案将在夏季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公布最终方案。
  依据惯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应该是2017年1月召开,但此前有未被官方否认的消息称,中央已考虑将会议提前到今年9月召开。而最新又有消息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延缓召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这一“提前”又一“延迟”,似乎透露出两大信号:中央对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当前形势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阻力比预想要大。
  今年5月以来,金融监管部门频繁出台了政策文件。可以看出,金融监管部门在减少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的问题上,逐渐表示出共识。但是也有舆论揣测,“这是监管机构在改革前夕,努力争夺话语权吗?”

混业趋势下分业监管的困局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5年年中股灾曝露出分业监管下政府机构间协调不佳、信息分割等问题,是促使中央高层考虑调整“一行三会”机制的原因。而分业监管体制,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的制度隐忧则是根本原因。
  为改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金融市场自发混业经营而导致的金融秩序混乱与通货膨胀,中国在1994年就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但随着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从机构层面、业务层面还是产品层面,混业经营都成为一种必然。而分业监管体系的弊端却日益凸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曾指出,由于“一行三会”的职能设置导致监管分割,政策多有矛盾,进而使得一线金融企业利用监管进行套利;而实体经济却无法得到资金支持,长此以往将积累系统性风险。
  招商证券分析师马鲲鹏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着监管竞争、信息分割、协调困难的缺陷,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监管空白,引发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
  在分业监管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往往希望兼顾发展与监管的双重目标,这就构成了监管竞争。分业监管机构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监管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金融监管政策不断松动,使得各金融行业机构的经营空间逐渐扩展,
  通道業务就是监管套利的结果。当2012年银监会收缩信托业的通道业务时,证监会和保监会却放开了所分管的券商、基金子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等的通道业务。而借助这些通道业务,银行资金实现出表,表外投资又跳出了银监会的监管,影子银行信贷野蛮生长,甚至监管部门也不清楚这个规模有多大。
  另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对现行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2015年,e租宝等互联网金融平台频现庞氏骗局,各类非法集资规模达数十亿,又有地下钱庄疯狂套利套汇,跑路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作为创新产品,处在交叉金融地段,往往会出现“三不管”的监管空白。

争议“合并”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时,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这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被提上国家议程的标志。而“建立统筹协调监管的金融监管框架”,也明确了混业监管的改革方向。
  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学界,已经就现有的监管体制“需要改变”这一点达成共识。“金融改革正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设计,争议很大意见不统一,但急迫的现实是监管体系如果不改革已经危及安定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6月中旬表示。
  根据公开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证监会前副主席、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李剑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卜永祥、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曹凤歧等,对监管体制改革都曾提出过建议甚至专门报告。
  在研究英国模式、美国模式的基础上,目前围绕“如何改革”流传出六种方案。其中争议的焦点有:是否需要成立超级监管机构,是否要合并现有监管机构,怎样合并,功能界限如何划分等问题。
  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以来,有关“一行三会”合并,建立超级央行或凌驾于“一行三会”之上的超级监管系统一度是比较主流的声音。
  但经济学家陈志武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一行三会”合并的代表。他在多个经济论坛表示,监管竞争是好非坏,在“一行三会”的体制下,理财市场和信托市场均得到了发展,而股市震荡中所出现的协调问题并非机构设置的原因。
  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也反对合并,理由是在目前的公共治理环境下,“超级监管系统的出现可能会让市场无所适从”。
  今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吴晓灵表示,“三会不能简单合并,关键问题是金融监管要是功能监管,考虑监管体制要有一种逻辑。”他认为,要回归金融产品的本质,“不同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必须由同一个监管当局实行统一的监管”。
  李剑阁则认为,金融行业的协调机制原来就有,但没有生效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权责不清。“过去几十年我们走过的发展历史证明,有些部门看到审批权力都会去争,因为审批权力可能产生寻租空间。一旦出现问题,各个部门互相推诿,尤其是在问责的时候,推诿更为明显。”

强化央行宏观审慎政策


  从逻辑上看,上述备选方案存在一个共识:剥离银、证、保三会的行业发展目标,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功能主体。
  李扬曾表示,改革方案中“一行一委”及“一行两会”可能性最大。这和多数市场人士的预判重叠。也就是说,在这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央行的主导地位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被强化成为多数共识。
  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财新专访时指出,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怎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来填补。所以,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也是在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中国人民银行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卜永祥曾发表多篇署名文章,虽然彼此支持具体方案不一,但都阐述了完善央行主导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确立央行在金融監管体制中的主导地位的重要性。
  宏观审慎监管关注的风险点不是特定金融机构的个体性和异质性风险,而是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共同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纷纷加强宏观审慎政政策监管。
  
  “在多头监管体制下,分立的监管机构往往只关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局部稳定,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累积却漠不关心。”2014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的陈雨露曾撰文表示,“为避免这一问题,在新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下,必须对监管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全面构建包括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在内‘三位一体’的宏观审慎政策新框架”。
  “‘大金融’理论下的动态网络型传导机制表明: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错综复杂,一旦系统逼近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扰动就可能导致网络关键‘节点’的失效,从而引起整个金融网络系统的崩溃。”陈雨露的这一提醒,在2015年6月祸起场外配资的股市动荡中,一语成谶。
  2015年10月,陈雨露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争夺话语权


  7月末,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在媒体上发布了“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12条建议”,该建议认为,在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的特定背景下,加强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推进由分业监管向综合性监管转型与改革的迫切性日益增强。“从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看,这项改革越早越主动。”
  改革就要动“奶酪”,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远比想象复杂得多。一行三会都是正部级机构,而从总部到地方,组织到职能,一行三会各自拥有完善的体系。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诸多备选方案,涉及职能、权力甚至人事的重组,会侵犯既定的利益格局,包括岗位的减少。
  今年以来,一行三会出台了许多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方面的政策,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在统一监管标准方面,目前三会在“降杠杆、去通道、禁止资金池”方面已达成共识。
  但接近监管部门的人透露,一行三会在进行着博弈,今年以来各监管机构政策频出,在统一监管标准、减少监管套利的同时,也是在争夺话语权。
其他文献
在这轮费率变动中,此前一直被视为五项社会保险中两个“硬骨头”的医疗和养老,也在上海、杭州等地出现了下调,这被认为是社保费率下调迈向实质步伐的重要标志  近期,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方案下调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3月23日,最新一期的北京市政府公报公布了《关于调整北京市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北京工伤保险费率由最高2%调整为最高1.9%,同时启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率重新核定工作。  除北京外,此前先
作为摄影界的大师级人物,在他的身上,却没有任何人们想象中的艺术家的生活习惯。他更像个古代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分地对待着摄影这门技艺与艺术  阮义忠在北京的落脚地是一所租赁来的公寓,位于东四环边的寻常小区中,布置简单,除了一部摆放在柜子上的老式相机,几乎没有任何显露个人特性的摆设。  他说,自己在频繁的出差中厌恶了酒店,住在公寓里,让他有家的感觉。  这次阮义忠来北京,除了授课,还要参加两
影响中国  2016年度  地方政府创新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管委会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2月6日经批准建立,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它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14年位居第一。  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
贸易上的困局是安倍急于缓和中日关系以期恢复两国政府间  经贸关系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外需拉动,抑制国内消费的增税必然会  拖累日本经济发展。日本欢迎中国游客赴日“爆买”,也基于类似原因  2016年8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外长会在日本东京如期举行。本次外长会的主要议题,是回顾2015年11月初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成果落实情况;研究探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使中日韩三国在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有所作为。
英国《经济学人》6月27日  死亡的权利  虽然西方如今在婚姻和性问题上已经非常开明,但在个人选择死亡的方式上仍然非常强硬:目前,只有少数几个欧洲国家,以及哥伦比亚和美国5个州允许某些形式的医生协助死亡。对于反对者来说,医生协助病人死亡的做法破坏了生命的神圣性,而且这一做法一旦被立法确认,那么未来很多弱势人群的生命就将受到威胁,还会成为治疗的廉价替代。的确,上述反对声音值得思考,但是,以生命的神圣
我父亲祖籍阿图什,母亲祖籍喀什,母亲因为姥姥的家族产业而定居和田,而父亲则是因为母亲和我才留在了那个城市。  对于父母的相遇,两人的说法不一样。父亲的故事里,他是一个小生意人,母亲则是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两人在喀什一见钟情;母亲的说法则是,她在和田帮家里的生意,在一个市场卖头巾,而父亲去那边做生意,看上了她便穷追猛打,总之追来追去,二人在父亲的老家阿图什领了结婚证,念了Nika(伊斯兰教诵经仪式,
7000万贫困人口,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羞。“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公共服务失衡、社会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人本经济,重视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惠及每个人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不能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因此,精准扶贫、全面脱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价格过度飙升刺激各类市场主体踊跃购买甚至形成反常抢购,相关市场机构  通过“金融创新”违规融资推波助澜,房价飙升预期与市场主体行为相互激荡可能使楼市  再次面临资产泡沫化风险,并对宏观经济转向下一轮景气成长前景投下阴影  消化过量房地产库存是2015年底中央提出的五项经济工作任务之一,然而出乎预料的是近期少数大城市出现楼价反弹飙升形势。楼市回暖本应有助于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并助推宏观经济周期转换,然而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金融学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员,著有《刚性泡沫》一书  在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大环境下, 中国政府、企业乃至家庭负债水平和债务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和普通投资者的关注。从短期来看,债务融资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过程简单,税收优惠等种种优势,因此是企业经常使用的跳跃式发展、弯道超车的
8 月18 日,塞拉利昂凯内马区政府医院埃博拉疫情防治中心  “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开始越来越重视埃博拉疫情的防控。尽管医疗设施和生活环境还是很差劲,也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到什么水平,但毕竟比疫情刚出现的时候,重视多了。”8月22日,与王耀平通话时,他正在开车回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路上。作为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的队长,王耀平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这几天心情还好,“不算太紧张”。  从火车站、机场到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