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生新闻”的写作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全国“两会”以来,关于民生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生新闻也因关注民情、民意,彰显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传播理念,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但随着民生新闻的兴盛,平庸化、琐碎化、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也相伴而生。笔者以为,在目前条件下,采写民生新闻应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其他文献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的地位已被业内广泛接受,一种新的比其更快捷的传播方式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手机短信.当前,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已经介入新闻传播并向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党课的教学效果,针对高职院校传统党课教学方式的缺点,提出了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式网络教学平台,使学习者能以第一视角沉浸到虚拟的体验式学习内容和
传统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课程内容已不适合高职高专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修订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资源 ,建立多
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新闻事实的采访,而忽视对新闻背景材料的了解,写出来的新闻显得单薄,没有深度。大家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用最典型的新闻事实迅速地传播给广大读者(听众或观众)。然而,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包含一定的背景材料在内,而有的背景材料虽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却起着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的作用,在新闻表达中占据十分重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最早的取得ISO9001认证的企业,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也经历了ISO9000族标准的变化和更新,从引入质量保障到倡导质量经营,持续改进和创新成为企业快速、准确满足用户
作为时事编辑,每天面对的是纷繁众多的新华社来稿,如何把时事新闻报道做好是时事编辑最伤脑筋的问题,下面本人就本职工作的亲身体会作一下简单阐述。
备受读者关注的"丰田撞人事件"在大河报的强力报道下,最终进入司法程序,肇事人得到了应有惩罚.大河报这组持续一周长达8000多字的突发事件系列报道,开篇气势磅礴,收尾充满人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我国新闻报道十分重视报道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全国宣传系统和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说过:“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所谓注意力.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尺度。形成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