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创新教育,然而大多数人的研究仅仅是中学和大学的创新教育。而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创新教育却成了创新教育研究的荒地。在农村学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显得十分迫切。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主要任务。我个人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大学里掌握的一些教学理论知识,谈谈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师备课要创新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备课方式,不要完全按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步骤进行备课。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方法,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方法都可以采用。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打破以往先干什么接着再干什么的陈套旧习。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教师要对课堂秩序的合理管理,避免课堂出现混乱现象因而影响教学效果。因为农村孩子平时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缺乏自我约束力,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耐心引导。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越灵活。
预设创新情境。让学生感受在创新教育情景中学习的优越性。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的方法。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不要认为潜在创新力城里的孩子具有,教师要尽量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2的倍数的一些知识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索以下3、5的倍数一些知识。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3、5的倍数特征,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
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已具有目的性、科学性,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不但不责备学生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
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给予合理评价,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不论是课堂提问、布置做作业,还是其他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发现学生创造力的火花,并且及时正确引导。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加速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问题的的催化剂,是发掘学生潜能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