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母亲去看海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rob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说,她还没有看过海。我听了心一下子感觉被蜂蜇了一般的疼,深深地自责自己对母亲的漠视与疏忽,所幸母亲还健在,还有机会带母亲去看海。可是,毕竟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一不留神,就可能我欲孝而母不在,成终身遗憾了。
  之所以自责,是因为我们生在黄海边,而母亲来到人世已76个春秋,竟然没有去看过近在咫尺的海,能说得过去吗?如果千里迢迢到天涯海角去看海,不方便也还可理解,而实际上我们想去看海,只有五十多公里,骑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是很容易的事。以前父亲、伯父他们每年到海边保海堤,挑河治水,都是走路去的。但,母亲就是没去过海边,没看过海,想想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父亲在世时疏忽了,可能是因为条件艰苦,而我的疏忽,实在没有理由。
  母亲说:“海底是不是有各种树木花草,五颜六色的?”我说:“是的。不过,这不是在我们这里。我们这里的海水是浑的,黄的,海底是泥沙。那种童话般的海底风光,是在另一个地方。”
  我跟母亲说:“带你看海去不去?”母亲露出童真般的惊喜道:“真的?”我说:“真的。”她说:“好的。”8月中旬的一个周末,两个女儿分别从南京、苏州开车赶回来,我则先去老家把母亲接到我家。周六早上,先去城里一起吃过早饭,然后去那个曾经以鳗鱼苗名闻全国的小渔村蹲门村。在川水港闸工作的堂弟媳妇早已等在那里,她带我们参观,游览,登上川水港闸海防观察楼眺望,然后去蹲门村海鲜大酒店吃海鲜。饭后,我们驱车沿天下第一围黄海条子泥围垦的海堤前行。如今的海堤,内侧是树木植被,外侧则全部是水泥浇筑而成,底部有巨大的防浪水泥预制方格。我们从北入,向东,然后向南,再到南端向西拐弯处。
  一到这里,便看到堤边广场上停了几十辆小车,几百人在堤上堤下游玩拍照,热闹非凡。原来人们是这样地喜欢大海!女儿们也拉上母亲拍照合影,母亲开心地笑了。母亲站在海堤上,面朝大海凝望。所有人,都面朝大海。母亲久久不说话,是否在想着父亲在世时,每年到海边挑河保海堤是怎样的情形?
  看着浑黄的海水,远到天际。想象着海底下有无数的神奇,而水的尽头又是什么呢?我告诉母亲,从这里一直往东,就到美国了。如果斜向东北,就能到日本。一路上,母亲看见到处都有巨大的风车,问是什么?我告诉她,这是风力发电机,母亲惊叹不已。
  傍晚回到我家,母亲执意要我趁亮送她回家,我把妻弟送给我们的推浪鱼——一种十来公分长,肉棍似的海鱼,分了二斤给母亲,她很是开心。在回去的路上,母亲说:“要是邻居问我今天去哪里了,我就说,儿子带我去看海了!”
  (摘自《都市时报》)
其他文献
小梅,是1976年10月出生的,比我小一个月,那时她家住罗西村,我家住红庙村,两家有2里路的距离,同饮榆子沟的水长大。  起初,我们并不认识,那好像是上世纪70年代父辈之间的事情,父亲与段叔是在修枣渠水电站时认识的,当时他们是一个乡的民工,干活时也就被分在一起,两人是邻村,走得比较近,父亲喜欢段叔的率直和乐观的脾气,段叔也乐于与老成、稳重的父亲交往,在一起干活的时候他们成为了工友,完工散伙后彼此又
我永远都会记得那个晚上,我像平时一样在看体育新闻,妻子洗完澡出来对我说:“我的脚上怎么多了一颗黑痣?”  我是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觉得女人都喜欢大惊小怪的,就没有理会她。  我们的生活应该说是很和谐,很安逸的。我在公司任了高职之后,她就当起了全职太太。我的工作三天两头要加班,还经常出差,有时候一走就是三个星期。出差在外,别人都会担心家里的老人身体如何,孩子功课怎么样。而我,总是悠闲笃定的,我知道
那天天空下着雨,雨斜斜地织满天空,像一张网罩住了她眼前的世界。  她的内心也在下着雨,原因是,她看到男友在帮他的前女友搬家。男友大汗淋漓地把一个个大纸箱搬上卡车,很是卖力。她想,既然你们还有感情,还是藕断丝连,我不过是个多余的符号。她提出了分手,一脸地决然,好似流水不回头。  男友不停地搓着手,一副不知所措又很无奈的样子。男友是那种温柔敦厚,不温不火,世界在他面前永远是风平浪静的人。他说:“前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