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LiTaO3光波导特性及晶格常数变化

来源 :发光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气相质子交换方法,在Z-切LiTaO3晶体表面制备平面光滑波导层.样品制备采用245℃苯甲酸气体,在LiTaO3晶体在-C和+C表面交换8~20小时.质子交换层在LiTaO3表面形成,并用棱镜耦合测量波导样品.然后在HF:HNO3酸中用化学方法腐蚀波导层,并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光波导层与衬底界面的形貌.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LiTaO3质子交换光波层的晶格常数变化.用双晶X射线测量质子交换(PE)和退火质子交换(APE)波导层晶格常数的变化.样品的X射线衍射曲线表明,PE和APE波导晶格常数的变化不同.实验
其他文献
77K下首次观测到了来自ZnCdSe-ZnSe组合超晶格的受激发射过程。在组合超晶格中由于载流子转移过程的存在,受激发射出现在具有宽阱的超晶格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大好时期。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种羊数量增长很快。1995年至2000年从天津口岸进口种羊约2600只.2001年至2006年
人工采精选留种公鹅,是一项提高种鹅饲养效益的新技术.采用此法,可合理搭配种鹅群的公母性比,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母鹅受精的成功率和种蛋的品质,而且可大大节约饲喂成本,提高经
研究了花生酸在含有5×10-5M YCl3和5×10-7M EuCl3的水溶液表面的成膜性,并将其在水溶液表面形成的膜利用LB技术转移到固体基片上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花生酸与水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