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中的就业观

来源 :现代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今年高校毕业生909万创历史新高”再成热议话题。两个多月后,这些毕业生就将走进社会寻找工作。
  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年轻人有什么期盼?让我们听听年轻人对择业的真实看法。

不要让产业工人“断代”


  吴宽 上海 马努艺术创建人
  我们公司从事创意设计,与制造企业是背靠背的命运共同体,经常深入工厂,驻场品控。
  前段时间,两名女性员工从公司离职了。一个是刚毕业的海归设计师,负责产品设计;一个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制程工程师,负责生产工艺导入。她们平时都需要下工厂,与各种产品工艺以及工人打交道,将产品从纸上变为现实。按说她们已不是一般产业工人,而是工程师设计师,但还是另寻他途了。

  除了对“当工人”真正的工作状态不了解之外,可能年轻人对制造业这一行业也不了解。初中毕业后,我感觉自己对机械感兴趣,在择校时就选择了专门培养制造业人才的中德(成都)AHK职教培训中心,毕业的时候很快就拿到了3份工作,都不需要自己四处去求职,待遇方面我也很满意。
  近年来,我们国家制造业产值连年递增,正在从制造业大国通往制造业强国,人才需求是很大的,而且技术工人是一个可以不断进阶的岗位。技术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并不是吃年轻饭,经验丰富的工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出在哪里,很受人尊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在革新,谁也不能说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技术。可以说技术工人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职业。
  我现在的目标就是从工人进阶到工程师,未来自己能够独当一面,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我师傅那样的技术工人。我对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充满希望,更充满信心,希望无数个像我这样的一线工人发出的微光,为祖国的制造业贡献一份力量。

技术工人的春天到了


  朱志军 装修水电工
  从小父母就跟我说,跳出农门,唯有一条升学路可走。读中学的时候,我也曾想着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成为一名都市白领。可是成绩始终不理想,最后只考上了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建筑设计,走上了一名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之路。
  我目前在公司的广州知识城酒店项目做水电工,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为了保障项目质量和建设进度,常常要加班加点。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个行当职业窄、工资低、没前途。确实,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人必须要能吃苦、肯钻研,要能忍受四海为家的漂泊和没日没夜的工作状态。
  虽然这并不是我最初的人生目标,但我从未后悔成为一名建筑工人。相反,我干得很起劲,还很骄傲——看着自己参与的建筑项目渐渐长大的时候,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我是祖国建设的一分子,是新时代的建设者。
  这几年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出台了不少政策,以培养更多专业化的技术工人,但是我的很多同学依然不愿意成为一名技工。在大多数人看来,上大学是最好的出路。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认知,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但我常常想,我们正走在制造业强国的路上,如果没有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没有那么多人愿意从事一线的技术工种,工业强国之路又从何谈起呢?   去年12月,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我看得热血沸腾。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当好新时代的技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公司,我常听同事们讲述深圳地标建设者贾金宣、广东省技能竞赛冠军曹玉华、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郭红伟的故事。他们是我的同事,是从寂寂无名的普通技工成长为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的代表,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代表,我以他们为榜样。
  我很庆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也感念于所在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重视。企业有专门的制度推动农民工向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化,给予我们全方位的培训;有专门的师傅帮带,还定期组织技能竞赛,我们的职业平台、技能舞台变得越来越宽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很想对如我一样不得不进入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们说,切勿妄自菲薄,如今技术工人的春天到了,未来大有可为。
  现在我正在学习画图纸和使用建筑软件的技能,希望自己能够快速脱颖而出,成为时代需要的大国工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印疆 四川乐山 餐饮老板
  当年我从职中毕业之后,回到老家,正逢父母所在的一家纸厂在招工。
  作为一名“工二代”,当时作为厂里资深技术骨干工人的父母直接把我带去厂里见习。他们的初衷是希望我也能凭借熟能生巧的一技之长,留在这个离家只有两公里左右的厂里,以便一家三口相互照应。
  于是,最初我听从父母的安排,在厂里最基层的纸车操作工岗位开始做起来,随后又在机修工、质检员、运纸工等岗位轮流锻炼。有时在各个生产线流水线上和父母擦肩而过,我也只能点点头,匆匆而过。
  没多久,我就开始感觉有一些身心不适应了。
  首先是因为我自幼有鼻炎,众所周知,纸厂排污中,总会有一些刺鼻难闻的化学污水味道,它们常常会加重我的症状。于是那段时间,我时常会有意无意多一些擤鼻涕、挖鼻孔、擦鼻子的小动作,自己有些尴尬,让别人看见也有点损害形象。
  其次,我感觉在厂里上班限制了自己发展,每天就家里厂里两点一线,循环往复。而且,当时四川省内造纸行业竞争压力较大,对于我们那个生产技术和排污设备相对滞后、创新力度不足的传统纸厂,工资经常不能按时发放,对于涉世之初的我这样的“90后”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煎熬。
  第三,在厂里没有太大的晋升空间。如果待下去最后啥也学不会、不精通。至于想要拓展思维眼界,更是海市蜃楼一般的幻想。
  所以,综合考虑权衡之后,我决定离家出去打工,扎扎实实学一门手艺,顺便近距离接触大城市的时代脉搏和心跳。
  后来,我选择了餐饮行业,从厨师开始做起,慢慢学管理和营销,如今走上了管理者的岗位。
  在我看来,无论是技术工人,还是脑力劳动或者管理阶层,必须要正确结合自身实际考量权衡所要从事的职业,作出最有效的决策和行动,才能让自己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乐趣和满足感。

当骑手比当工人自由


  游国栋 北京 美团骑手
  2014年,我从部队退伍,先后从事的几份工作都不太满意。2016年,经战友介绍,我来到美团当了一名骑手。当时他跟我讲,收入挺好的。果不其然,工作半年后,我对这份工作感到满意。
  做外卖骑手的门槛不高,不需要成年累月的沉淀。大伙儿开玩笑说,会骑电动车就能干。我每天都穿行于回龙观附近的大街小巷,从早上10点多开始送单,晚上9点左右结束,一天跑下来大概送40多单,多的时候也能达到50多单。
  虽然工作相对辛苦,但只要肯吃苦,收入也很可观。现在我每个月收入有1万元出头,这在河北老家来说已经算是高工资了。家里除了妻子,我还有一儿一女。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这份收入对我很重要。从我身边的骑手来看,大多数人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有两个孩子的人也不少。压力之下,可以选择的岗位其实不多。在我看来,骑手这份职业的最大优势就是严格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每一分收入都是“可视化”的,只要肯付出足够的时间和体力,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

  除了令自己满意的薪酬外,“自由”也是我们骑手普遍认同且坚持这份职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但是至少一直在见识不同的人和事物,不像待在工厂那样,整天面对的都是机器。骑手工作自由度较高,工作时间更自由和灵活,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干活。对我来言,薪酬高、工作时间自由的外卖骑手,远比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更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北京经过这些年的疏解,一般制造业基本上都疏解出去了,制造业就业门槛逐年提高,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将成为主流。要成为一名高级技术工人,没有十年八年的工夫,根本做不到。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和普及,让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我想,当一名骑手,凭劳动吃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不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吗?

存够钱去大城市学美容


  王勤 贵州习水 制鞋工人
  今年父亲过生日的当天,他发了条微信朋友圈:“女儿懂事了!”配图是我给他发红包的截图和一张我的生活照。看到微信那一刻,自己的内心涌起一股暖流。
  2020年初,我进入骏华鞋业成为一名车间工,负责做鞋面。工作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半,中午休息一小时,一个月两到四天假。这是我第一次挣钱给爸爸过生日,还买了蛋糕、做了一桌好菜。
  鞋厂里有很多车间,每个车间负责鞋子不同部分的生产,就是一条条流水线,工资按计件结算,工人大部分年龄偏大、妇女居多,像我这样19岁的年轻人很少。工作刚开始还很新鲜,干久了其实很枯燥,无论是做鞋头、鞋扣还是做鞋跟,成天都在跟鞋打交道。虽然做鞋是技术活,干一年多才可能独立地做出一双整鞋,但做多了就沒什么挑战性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到工厂里做鞋,总觉得不太时尚和体面。我身边有男孩子进厂被女朋友说没有上进心,很快就辞职干别的去了。说实话,同快递员、送餐员之类的工作相比,他们工作时间自由而且挣得还多。做鞋,每天上班时间固定,休息的时间少,还需要不断精进手艺和速度,特别是加班赶货的时候会非常累。我们的工厂是代加工,因此,再优秀干得再好,也就是个制鞋工,岁数大了身体也吃不消,没什么成就感。
  现在,我每个月工资三四千元,这在县城还算不错,厂里管住宿、管伙食,但这并不表示我会干很久。我想等明年存够钱,就去大城市学美容,出去见见世面,学到技术再回县城开店。
其他文献
年少的时候,我最敬仰姐姐,觉得她做什么都很勇敢。而且她从来不会像我,被小男生欺负了会哭,被老师丢了白眼会哭,即便是不小心踩上了一只毛毛虫,也会“哇”一声甩出绵绵不绝的眼泪来。她不过只是比我大了一岁,却总会在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握住我的手,温柔地说一句:小雨别哭,有姐姐在呢。这一句胜过所有的灵丹妙药,至此我坚信,有姐姐在,我就永不惧怕。  初中毕业后,我考入小城最好的高中,姐姐却落榜了。为了供我
刚到国外的一年里,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除了家和学校,便是公车。  出国之前未曾预料到的是,曾经令人向往的发达国家,百分之九十的地方其实是人烟稀少的农村。因为住得离学校太远,每天不算花在接驳大巴上的时间,在那辆风雨无阻的733大巴上起码也要坐上个45分钟。  然而我很少嫌这45分钟太长。大概正是因为身处乡下,这里的公车干净、舒服,往往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因此公车在乡间的高速上行驶得飞快。沿途的风景都是
奋起抗清  海南南部古称崖州,历史上战乱不少,但是作为州治的崖城即今三亚市崖州区古城,通常还相对太平。自南宋筑城以来,有正面记载的规模性城头战事,只有明末与清初两次。  清初崖城之战,是琼南人民抗清核心战事之一。这是管状火炮在崖城第一次以主角身份实战亮相,也可能是皇朝时代的琼南甚至整个海南,唯一的炮战具体记载。抗清义军陈武与清军蔡茂芳部,两支强大武装喋血宁远河畔,冷热兵器在城头轰鸣交织,足称经典。
导语:1978年,当卡特总统答应邓小平可以派十万个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留学的时候,他应该无法想到,36年后的今天,在奥巴马十万强计划的推动下,已经先后有十万个美国留学生在最近四年间前往中国学习。  今年7月10日,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共同主持的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上,十万强基金会(100K Strong Foundation)和与会代表共同分享了在十万强计划框架下取得的
导语:“去斯坦福之前你会觉得创业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非常遥远,是那些享受Crazy life的人才会干的事情。但到了那边,当发现自己被Crazy life 包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创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今,中关村创业园可能是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最佳着陆点。  技术宅的创业天堂  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三个技术宅大学毕业了,他们有满腔的创业热情和一箩筐的点子,想要创业,但是他们纯粹是创业界
导语:美国大使馆在京举办2014《开放门户报告》新闻发布会,美国大使博卡斯先生宣布今年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已连续第十年出现增长,美国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已是2000年报告人数的五倍。  美国大使“辟谣”:  中国赴美研究生数量并未减少  2014年11月13日,一则“中国赴美研究生数量十年来首次下降”的消息被国内媒体转载,这份由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
“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哦”,《蓝色大门》里的张士豪笑起来两个深深的酒窝,他整日泡在游泳池中,最大的心愿是游泳比赛冠军和做阿孟的男朋友。几乎是本色出演的陈柏霖因此给人留下了邻家男孩的印象。演张士豪时他只有18岁。而今,36岁的陈柏霖蓄着小胡子,看上去成熟了一些,但他仍然是那种让你觉得毫无架子的明星,会热情跟你打招呼,愿意慢慢地讲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的思考。  “我18岁开始拍电影,
2020年1月17日,腊月廿三,我要带两个孩子去武汉,找爸爸。  匆忙收拾完他们的东西,我们赶到机场。太原已经有了春运的感觉,我怀里抱着小的,手里领着大的,心里盘算,奶粉够吃5天,纸尿裤、奶瓶、大宝的作业……生怕落了点什么。  起飞了,不到1岁的小宝不怕,大宝有些怕,我心里也是忐忑的,这是我们三个第一次一起坐飞机。他们的爸爸在武汉“修地铁”,事实上,我们俩都是“工程人”。  我想起出发前老公的叮嘱
2月8日,中国沙滩排球名将薛晨在海南三亚的国家队训练基地度过了32岁生日。作为一位少年成名的中国沙排女将,创造了诸多中国沙排纪录的薛晨正在和年轻的队友一同备战东京奥运会,力争第三次踏上奥运赛场。情定沙排 立志奥运夺金  1989年2月18日,薛晨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父亲曾经打过排球,妈妈曹丽华如今更是一所大学的篮球教练。2003年在泰国举行的沙排世青赛上,薛晨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排联的赛场上。三年后,
编者按  近期,国内主流视频平台接连发布未来一两年内的动画IP片单,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B站四家平台累计公布188部动画作品,其中不乏备受期待的国产动画IP。线下院线市场,国漫动画《新神榜:哪吒重生》也吸引了大量关注。  从20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近年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动画产业已走过半个多世纪,涌现出一批制作精良、备受好评的动画电影,成为传承中华文化、